分享

高考之后的人生分野

 圣龙领主 2023-07-29 发布于重庆

高考,是很多人人生中的第一件大事。

但这几年网上的舆论越来越有泼冷水的嫌疑。
忘了是哪个了不起的人物说的——人生有两种悲哀,一种是踌躇满志,还有一种是心如死灰。
这话对应到现实,说的就是你卷过千军万马,好不容易穿上孔乙己的长衫,最后又要说服自己脱掉。
所以不怪现在年轻人心态不好,因为确实没啥向上突破的机会
我觉得高考之后,还是要尽早地让他们认清现实,多去了解社会机器是如何运转的。
高考之前的人生,是轨道一样的人生,路线、目标、训练方法都是确定的,他们只需要按部就班、开足马力去做。
但高考之后的人生,是原野一样的人生,他们即将踏入的,是充满随机反馈的概率世界,看似有无数种选择,无数个方向,但毫无缺乏确定性可言,他根本不知道怎么做,做成什么样,才能得到自己想要的。
而且我们的年轻人,一直被教的都是怎么考高分,甚至刻意被弱化了思考能力,就比如经常有老师和家长说——你只需要考出成绩就行了,其他的别管。
于是很多人都是踌躇满志地准备高考,然后稀里糊涂地选专业,迷迷瞪瞪地上大学,最后鸡飞狗跳地找工作……
因为从来就没有人教过他们,怎么去做选择。
很多人的人生道路,就是这么被一个个起初看似不起眼的选择给分野了。
就像小时候我们玩过的游戏——两个小球从同一个起点落下,碰到一个个柱子,滚向不同的方向,差异越拉越大……
有人说,不一样,起点就不一样。
那谁谁谁们瞎混个三本,发朋友圈还用拼音,都能去到交通、电网、烟草这样油水丰厚的单位,读好大学的,反而没着没落,漂在北上广深。
这是由起点决定,还是由选择决定?
对,这是由起点直接托底了的人生,但对于不公平,我们不应该是抱怨和控诉的心态,因为没卵用,除非你有权力改变。
可一旦你真有了实权,又不见得想改变,因为你就是现有规则的受益者。
再一个就是起点不同,面临的游戏规则不同,意味着他跟你的人生已经分野了,都不在一个野区,你就不应该对标他。
应该是他混他的,你学你的,否则他混完后,回家继承家业了,你去电子厂打螺丝,你说不公平,然后呢?你看有人理你吗?
所以真正值得你耗费心神去思考的,是大家在起点差不多的情况下,为什么有的人越过越好,有的人越混越差?
有人说,还能有啥,肯定是因为能力有高底啊。
我这么多年来,确实见过不少极聪明的孩子,也了解有些人是天生就有缺陷。
但我敢负责任地说,绝大部分人都处于中间地段,是智商、颜值都平平无奇的普通人。
高中数学知识告诉我们,这叫正态分布:
图片

但是社会财富可不是这样分配,它呈现出的格局是“赢者通吃”和“马太效应”。

也就是少数人占据大部分财富,这叫幂律分布:
图片

你看,能力素质是正态分布,而财富积累却是幂律分布。

也就是说一个人的能力强不强,素质高不高,并不是影响他财富积累的最关键因素。
那么最关键因素是什么?
我知道你肯定又说是出身起点、规则不公平……
这些确实很关键,但聊起来容易寄。
咱得聊那些能影响个人财富成长,又不会被平台删稿的东西。
什么东西呢?
这些年来,我追踪过很多学生的成长轨迹,先跟大家分享两个小故事。
故事1:学生W,毕业于湖北某末流二本的法律本科。
→ 在小律所做了三年助理,觉得太窒息;
 考进某顶流985攻读法硕;
→ 又工作两年,其间准备托福,拿下112的高分,口语29;
→ 再之后去了哥大读LLM……
后来和我聊起工作选择,她现在拿到的offer,薪酬已经是她刚工作时的26倍
更令我感慨的是,她的人生已经有了足够高的安全垫和越来越宽的护城河这两样又是当代年轻人最缺乏的。

故事2:学生J,全国top5的高中毕业,高考成绩将将够到北大。

→ 她选择去港科修读最喜欢的数学,因成绩出色,拿到顶格奖学金;
→ 大二结束时转学到哥伦比亚大学文理学院,成绩排名第一;
→ 可以去华尔街上班,但选择继续读CS硕 ;
→ 之后申了MIT的博+表现优异并获得了Rhodes Scholarships(世界上竞争最激烈的奖项之一)……
我和很多大学生谈过人生规划,因为样本够多,所以大致能料想出,和上述两位同学在同一起点出发的其他人,在“ → ” 的岔路口,会做出何种选择,也能猜到他们现在的人生处在何种位置。
W今年30岁,我问她:如果你当年没有走出那间小律所,没有考研到清华,之后也没有考托出国,那么30岁的你,将会是怎样的光景呢?
她说:我从小就不算什么学霸,走到哪里都是吊车尾的状态,唯一积极的是我自己很清楚这个状况,所以我一直努力让自己吊上一辆快车的车尾。如果没有去追逐这些快车,不敢想象,我的人生会有多慢。
所以有些人并不是天赋异禀,也不是更努力勤奋,他们只是懂得把自己放入上升的通道和系统,结果就慢慢把相同水平的人甩开。
同样的道理,还有个鸡汤故事也可以说明:
想象下两名运动员,甲和乙,他们身体素质一样好,在同一所体校训练,但也许就因为选拔赛前一天,乙闹了个肚子,稍微慢了一点,而把进入国家队的机会拱手送给了甲。
甲马上拥有了更好的教练,更好的营养支持,更加激烈的训练环境,水平更高的比赛机会……
这时候,即使乙同样努力,他们之间的差距也会越来越大。
若甲幸运地获得冠军,回到家乡,看到昔日一起训练的队友,会作何感想?
别说什么造化弄人,这是现实社会的运行机制决定的,当你持续往上时,一切最优的资源都会向你聚集,所以即使细小的初始差异,都会带来巨大的不同结果。
——古典《跃迁》
所以巴菲特说,人生就像滚雪球,最重要的,是选择更湿的雪和更长的坡!

关键是怎么做选择,对吧?

很多年轻的朋友在刚接触经济学的时候,都会吐槽说经济学过于理论,不实用,不如金融。
其实经济学所教的,就是怎么做“选择”。
有选择,就有权衡取舍,有取舍,就有成本。
选择中最大的成本,就是“机会”。
所以首先你得知道——摆在你眼前的,有哪些机会。
或者说,你有哪些选项,把它们一一列出来。
其次是你要识别这些选项的价值,这个非常重要。
有次我在商场等朋友,一个小男生到处推销“小白瓶”,就是那种往鞋上一喷,一擦,就可以去污渍的小瓶子。
他非常卖力,讲解也很清晰,可是人们或是行色匆匆或是正在谈事,他的收获除了冷漠就是拒绝,但他始终重新挂上微笑,迎向下一个人……
这件事让我感慨了很久,因为对于我们这些有点阅历的人来说,我们很清楚——世上的很多工作,论辛苦和难度,其实是差不多的,但收入却千差万别。
比如你代入一下推销“小白瓶”的工作,你所付出的口水和低姿态,所遭遇的白眼和挫折感,一点都不会比其他工作更少,而且这个工作也并不比推销基金更容易,但收入却差老远,原因是什么?
原因是卖基金是高价值的事,而卖小白瓶,则是低价值!
于是我们便得出了第一个重要结论——在能力范围内,尽可能选择做高价值的工作。
有人说,这还不容易,选择做那些收入高的工作不就行了?
当明星和网红的收入很高,但你能去么?为什么不能?
因为红的概率太低了,对不对?
所以真正的高手,都懂得用概率思维来做选择。
玩过德州扑克吗?懂这东西的人都知道,这款游戏不光是“赌运气”,更多的是在训练我们使用“概率思维”——判断概率,识别价值,分析风险,决定下注。
简单说,就是对高概率+高价值的事情,下重注!
一把牌,你走狗屎运,翻出了天王同花顺,这下赢的概率是100%,底池里的筹码也多到吓人,你应该怎么做?
All in?
nonono,还不够,加杠杆,能加多少就加多少!
但如果你赢的概率很低呢?比如赢面只有10%,又该怎么做?
很简单——轻下注或者不下注。
对于大多数人来说,成为明星或者网红,是比被雷劈的概率还小的事,根本不值得下重注。
有人不服,说只要有梦想,越努力越幸运。
事实恰恰相反,如果是低概率事件,越努力亏得越惨。
你想想赌场到底赚的是什么钱?不是出千,也不是一两次就让你输个精光,而是在确定赢面相对较大的情况下,让你“一直去赌”
假设赌场赢的概率是51%,你赢的概率是49%,只要你玩的次数足够多,累积下来,赌场一定是赚的,而你一定是亏的。
买彩票也是这个道理,因为中奖概率很低,所以买得越多,亏得就越多。
总之,对于“低概率”、“赌运气” 之类的事情,小试一下没问题,但越是勤奋地往里投入,就输得越惨。
所以今天第二个重要结论是——要选择那些高概率的事情,全情投入!
此外,经济学里有一个著名的贸易理论,叫比较优势原理。
意思是一个国家应该去生产并出口自己具有相对优势的产品。
这个理论套用在个人身上也成立,因为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相对优势。
比如相对语文,你更擅长数学,那数学就是你的相对优势。
但具体应用的时候,要复杂很多,因为人是一种情绪化的生物,在完成挑战的过程中,需要不断的正反馈,才能进入积极循环。
也正是基于这一点,你才更要找到自己的相对优势,并发挥出来。
逻辑是:做你擅长做的事 → 得到好的结果 → 得到正向反馈(被赞赏、被鼓励) → 更加投入去做 → 技术精进 → 更加擅长……
看到没,这是一个基于“正反馈”刺激的积极循环模型,也是我们可以得出的第三个重要结论——要选择做自己有比较优势的事情。
综上,当你陷入迷茫状态,比如不知道该选什么专业,该做什么工作,该不该出国留学,要不要辞职创业……你或许应该回头再看看这篇文章,因为这里有关于选择的方法论,即找到那些高价值+高概率+高优势的事情。

还有个问题——在哪里可以找到这样的事?

我们说,一个人的最优选择,只可能出现在他可以触及且有机会参与的赛道。
你怎么可能进入一个见都没见过的领域呢,而且你也赚不到认知以外的钱呀,不是么?
小人物之小,在于格局之小,眼界之小,小到他看不清自己有多少选择,或者压根认识不到自己可以选
所以当你感到大脑一片混沌的时候,你该怎么办?
首先要做的,就是积极向外探索,去搜集信息,坐着不动,信息是不可能主动找到你的,去翻书,去问人……哪一样,都是在拓展自己的认知边界。
其次,如果不知道自己的相对优势,就要学会向内探索,这个过程一定伴随着试错的,因为优势不是空想出的,而是在赛场上一次次逼出来的。
比如有些同学喜欢唱歌,也觉得自己有优势,那么去校园歌手大赛上比比看呢?
社会越来越卷,不管是升学还是求职,难度都越来越大。
但越是卷,就越不能盲目地努力。
因为内卷的本质(高投入低回报)决定着,拼体力、拼消耗没有意义。
你要冷静下来,找到值得拼也有优势去拼的方向
工业化社会的发展原则是效率为王,任何一项工作,最后都难逃标准化、精细化、原子化的宿命。
35岁危机之所以流行开来,一方面是因为中年人的体力下降,而家庭事务对精力的消耗逐渐上升。
另一方面是因为流程化、标准化的生产过程不再需要经验丰富的人,只需要体力充沛的工具人。
工业化时代的游戏就是如此残酷,如果打工人不能持续在职业生涯发展中不断提升自己的价值,降低可替代性,就一定会被替代掉。
不是被成本更低的新生代劳动力替代,就是被低成本的机器替代。
为了对抗这种趋势,必须要找到并进入属于自己的增长系统。
具体的做法,就是从身边可接触的选项出发,向外探索,追寻高价值和高概率,向内探索,找到高优势,然后一直坚持这么做!
以上,希望你获得财富和幸福!
这篇就不开赞赏了,如果喜欢,还请点标星关注给予支持!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