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次第丨道法论

 箜白之晝 2023-07-29 发布于江苏

/无常

 

《道德经》: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

一而二降维为阴阳,二而一升维为太极。一从道来,那么道是什么?

我们原来的认知,包括现在社会上经常会听到有人讲,道是规律、是法则。那现在结合之前讲过的内容,想想“道”到底是什么?

“又是归宿,又是起点。”(D老师)

先给大家看几幅图吧,第一幅是这个:

这个图是别人做出来的,我们借来用一下。图中可见,人脚下站的是书本,用来代表他们的学识和认知。

你看最左边那位学的知识不多,认知不多,眼前一片春暖花开的景色,他可能会觉得生活中充满了和谐与美好。

中间那位是学到一些知识,有了一定认知。他眼里笼罩的是黑暗,是乌云蔽日的景象。他开始意识到这个世界这个社会好像不是想象中那么美好,存在着一些不公平,尔虞我诈,争名夺利。

就像学生年代,纯洁而美好,平顺安逸而没有风浪,对未来充满想象。进入社会后,可能就要经受来自生活的鞭策,会遇到各种问题,各种事情,也可能经历预想不到的风险,而且这个过程会很漫长。

之后,随着学习认知不断的提升,到了最右边那位。你看他下边的书本越摞越高,越摞越高。直到穿透这一片迷雾,突破这一层障碍,乌云散去,阳光又现。生活又充满了希望,内心充满光明。

这三种境遇,大概就是一个人成长过程中都必须经历的阶段。根据二八定律,处于第一种和第三种的人群都是少数,更多的都是第二种情况。

这个跟年纪没有必然关系,年纪可以影响阅历,但阅历可能是让人成长的,也可能是让人堕落的。

主要是跟认知有关系,认知决定心境,心境决定态度。自己作为生活中的一份子,在生活中阅历成长,又把经验反馈给生活。

我们的短期目标当然是成长为第三种类型,不管经历了什么,都要时刻葆有希望,不忘初心,尽量不要让黑暗吞噬你。

它就像一个漩涡,又像一个黑洞,充满了诱惑和陷阱。从来都是堕落容易成长难。教员说:人间正道是沧桑。

站在阴阳的角度,光明是我们追求的,黑暗自然是不好的。但越是黑暗的时候,光芒也会显得越发耀眼,越发珍贵。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能否守护住那星星之火,是决定一个人成长或堕落的根本。

 
 

 

第二幅图是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

它也是这个意思。人所在的位置不同,看到的东西不一样,对世界的认知就不一样,需求的东西自然也不一样。

这些都是跟我们切身相关的东西,你在哪儿,你需求什么,你能看到什么,你的认知到底是什么,你会怎样去评判一些事情。

另外它是一个金字塔结构,越是在下面,需求越基础,人群也越多。而越往上越尖端,需求的等级越来越高,人群也越来越少。

从普通人走向精英阶层,最终站上顶端,犹如万人走在独木桥。正所谓千军易得,一将难求。物以稀为贵,人以达者尊。

 
 

 

然后,我们再看一幅图。

我不知道原来跟大家讲过没有,大自然、造物主是很神奇的,在自然界都有我们的老师,只要你能发现,处处都能学习。

就像这张蜘蛛网,表面平淡无奇,实际很有规律。

最中心那个点,其实就是太极的位置。而作为狩猎者的蜘蛛就是在中心掌控全局。

从中心不断的往外散发,不断分化。而那最外层,你可以把它想象成是命学体系的十神层面。

观察这些线条,由竖线和环线构成的整体,每小部分又都像一座金字塔。竖线所延伸出来的,是不同阶层。环线所围成的,是同一阶层。

如果把一条竖线当成一个学科,我们从它的外延,不断的往里学习深入。这时候的每条环线,都构成了每个阶层、每道槛、抑或每道瓶颈。

所以要想达到终点,我们有很多路要走,很多瓶颈等着突破。而每突破一层,自然是一层认知,一重天地。

当你身处最外层的时候,两条竖线之间的距离是不是最远呀,这叫隔行如隔山。

你越是在最外层最底层,这两个行业越是毫不相干,你不会感觉到它们有什么一样的地方。

但是,随着大家在各自的行业不停的往上提升,不停的往前走,是不是这个距离它越来越近了。

每条竖线最终都相交到一处,是不是叫条条大路通罗马,是不是万法归宗,是不是好像又全都一样了。

所以,我们学习的目的是什么,就是让认知不断的深入一些,让胸怀更宽广一些,让视野更开阔一些,能看到的东西更多一些。

行业不分优劣,都是法门,都是渡人舟。或许有快慢,如自行车和飞机,但本质没区别。不用羡慕别人有飞机,那并不一定适合你,只有适合的才是最好的。

你的成长,不是要跟别人相比,永远都是跟自己。哪怕一辈子只前进一步,那也足够。哪怕原地踏步,也不用过于焦虑,至少没倒退。而多数人都是在堕落的。

当你工作中遇到瓶颈的时候,最普遍的一种行为是什么?是不是会考虑换个行业。蛛网上是从一根爬到另一根上。

但是,你爬的时候可不是往前爬的呀,而是绕圈平移。你甚至还要从头开始,再往前爬,而当你爬到那个点的时候,你可能又遇到瓶颈了。

所以,有些人比较浮躁,好奇心重,对什么都感兴趣。想学这个,想学那个,在外围这一圈爬来爬去,就是很难往里深入。

不是说这种事情一定不好,在迷茫的时候,每个人都可以多去尝试一下,尽可能找到最适合自己的那条路。

而这之后,你就应该沿着这条路一直不停的往前走。遇到困难遇到瓶颈再正常不过,要想办法去克服,要有不畏艰难的勇气。

否则的话,你学的东西很多,你的阅历很多,但是你的层次很低。你深入不进去,看着博学多才,能说会道,但实际博而不精,中看不中用。

但凡你想成长,想有个新的自我,最终都还要直面你的瓶颈,还是要不停的往前去突破。

蜘蛛是站在最中心的那个,层次最高的,当然这是对它这个物种而言。

所以很多时候,不起眼的事物是能给我们一些启示的,因为规律性的东西是相通的。

其大无外,其小无内,只要你还在这世间,它就有世间的一些规律在。

 
 

 

最后,再回到开始那个问题,道究竟是什么呀?

“那个最高点。”(D老师)

那个最高点,肯定不会是道,它最多只到太极的层面。

“道是自然,道是宇宙。”(F老师)

它肯定也不会是的,你要说宇宙,说自然,它最多也只到太极的层面。宇宙、自然都是个概念,都是“有”的部份。

那你说,是规律和法则吗?

肯定不是的。你既然提到规律和法则,自然就有不规律、有违法,它的层面最多在阴阳层面吧?

你要说规则,那么是谁的规则?而那个谁,它可能层次还要更高一些,是太极的。这个明白吧?

似懂非懂也无所谓,反正应该是能大概明白一些的。所以,你说“道”到底是什么呀?

“没概念的东西。”(D老师)

“一种能量。”(Z老师)

这个呢,其实就跟大家常常听到的那些词,如“花非花”,“道非道”,有大概的意思。可道,非道;是道,非道;既是它又不是,既有它又没有。

你一说它有,肯定就错了,你一说没有,那也错了。你一说是规律,肯定是错的,你一说不是规律,它也是错的。

你怎么说都错,但是怎么说可能又都对,就没有这些概念,有没有大概知道点意思?

所以,我们是不可能把它去量化的,不可能把它表达出来的,在语言层面叫词穷。在讲三界二十八天的时候,用最穷极的语言词汇来形容,叫非想非非想天。

非想,非非想。已经是语言所能穷极的了,这还都不够。大家大概知道这个意思就行了。所以,它不可能是规律和法则,因为这层次比较低。

道,跟佛,跟禅,它是类似的东西。禅是什么?你怎么说都错。佛是什么?你怎么说都错。

我们最终的目的,当然是为能成佛为能入道。你看看,路还远着呢。很多时候我们都只在五行层面,连四象都驾驭不多的,何况更高层次的东西呢。

但是也不要因为久远,就丧失信心。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一步一个脚印,功到自然成。

 
 

 

理解了道是什么,那么法呢,什么是法?

法,从名词理解,法则、法理、规律。其实真正能代表规律和法则的,就是这个法字,而不是想像中的道。

什么是规律?规律的本质是束缚。万物从“有”而来,“有”即存在它自身的规律,必是有法可依,是万物必须要遵循的准则。

就像蛛网,就像雪花,都有其自然的结构。这个自然,就是规律。这个结构,就是法的彰显。而这张蛛网,就是蜘蛛的世界,同时也是它的束缚。

我们是“有”的一部分,自然会受着规律的束缚。所谓顺道者昌、逆道者亡,这个道的本质还是法,是法在维系着世界的正常运转。

法是渡人舟,人人不同,法法不同,所以叫方便法门。法无好坏,好坏由心所生。佛法不废一法,不偏一法,万法皆是佛法。

从蛛网的例子也能看到,最后万法归宗,统归一处。所谓大同世界,求同存异,包罗万象。越少分别,也就越少争斗。

一个人是不是走在正道上,你看他对待学习的态度就知道了。

正向的学习,最后会越学越包容,越学越谦虚,越学越客观。

相反的,如果越学越狭隘,越学越狂妄,越学越自负,那就要出问题了。

学佛三日,佛在眼前。学佛三年,佛在天边。本质上说的也是这个。

我们所接触的命学,也是一个法门。

纵观整条脉络体系,就能发现,由术及法,直至入道,都没问题。

只是,重重天地,叠叠环绕,几十年、数百年难以寸进。

直到现在,社会上主流的方法都还是最表层的十神法,切实的在以皮毛窥大道。

就像那郁郁葱葱的大树,错综复杂的枝叶,巍巍壮观,却离主干越来越远。

有幸往里进一步,却又会错认支干为主干。门派林立,各说各话,好不热闹。

学习,需要努力,更需要缘分。如果缘分不到,那就先好好努力。

而缘分的鉴别,又需要一双慧眼。

视残羹为珍馐,以珠玉为瓦石。从前、现在、乃至以后,都会一直存在。

欲成其事,先正其心。各位且行且珍惜吧!

 
 

文章摘自2021年11月7日课堂笔记

李膺主讲

肖老师记录

/但行好事 莫问吉凶

/诸恶莫作 众善奉行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