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你深刻理解企业会计准则” 从定义上来说,可行权条件是指能够确定企业是否得到职工或其他方提供的服务,且该服务使职工或其他方具有获取股份支付协议规定的权益工具或现金等权利的条件;反之,为非可行权条件,比如取得股权后禁售期的规定,也就是说非可行权条件对预计可行权情况的估计是无关的。 可行权条件分为服务期限条件和业绩条件,如下图所示。 服务期限条件就是你得在我这里干多少时间,业绩条件就是你得在我这里完成什么样的业绩目标。其中业绩条件又分为市场条件和非市场条件。市场条件是指行权价格、可行权条件以及行权可能性与权益工具的市场价格相关的业绩条件,比如公司的股票今年得涨到100元。非市场条件是指除市场条件之外的其他业绩条件,比如今年公司的销售额得完成一个小目标才能行权。 准则中规定,对于行权条件为业绩条件的股份支付,只要满足非市场条件,企业就予以确认相关成本费用,无须考虑市场条件的影响。 听起来有点反直觉,但这里需要咬文嚼字一下,不满足市场条件,只是你可以确认相关成本费用,具体能不能行权得看双方的约定。也就是说,等待期内确认成本费用和最后能否行权是两回事。一个是站在公司的角度,只要公司能确认收到员工提供的服务,就能确认成本费用。能否行权是站在职工的角度,只要没有满足可行权条件,就不能行权,多年的媳妇还是没能熬成婆。 需要解释一下原理。 原理 市场条件往往跟股价挂钩,但资本市场不是公司里的小小员工所能掌控的,牛市一来,股价上天,熊市一来,股价下地,本身难以预测,不可抗力。所以说,市场条件是一个外部条件。 但能看到的是,打工人的确在这家公司干了好多年,熬秃了头发,没有功劳,也有苦劳,公司受益了成本费用,哪怕股票期权的公允价值降为了0,都不再对已确认的股份支付费用总额产生影响,这个同权益结算股份支付后续不再确认公允价值变动逻辑是一致的。这是其一。 其二。如果学过财务成本管理,对于期权定价模型肯定会有一定的了解,在估计授予职工期权的定价模型至少应考虑以下因素:1、期权的行权价格 2、期权期限 3、基础股份的现行价格 4、股份的预计波动率 5、股份的预计股利 6、期权期限内的无风险利率 也就是说在期权定价时,它的公允价值就已经考虑了后续市场条件股价的波动,本身其价格已包含了相关的可能性。就像你去买东西,你问老板:这个东西几块钱?这个时候其实价格已经定了下来了,你买不买都是这个价格。 所以说,市场条件跟非可行权条件一样,并不影响我们对预计可行权情况的估计。或者反过来看,服务期限条件和非市场条件是怎么影响可行权情况的估计的。你服务时间都待不满,自然拿不到期权,人都走掉了。非市场条件比如业绩条件满足不了,没有服务好,公司又凭什么让你行权。可行权情况的估计就是行权数量,市场条件是价,价已经定了,自然不受市场条件影响 。 从记忆的角度来讲,如何快速记住非市场条件和服务期限条件。 关键词”非服“,飞天蝙蝠。 那么,行权条件为业绩条件的股份支付,只要满足非市场条件,企业就予以确认相关成本费用,无须考虑市场条件的影响。因为此时成本已能可靠计量。 账务处理 基于以上原则,我们对不同的股份支付方式可以做下不同的探讨。
(1)未满足服务期限条件或者非市场条件的 权益结算某一期间确认的成本费用=期末累计数—期初累计数 因为未满足服务期限条件或非市场业绩条件,所以可行权股票期权数量为0,期末累计数为0,计算出来的成本费用为负数,则相当于冲减已经确认的相关成本费用。
(2)未满足市场条件 权益结算下,如上文解释,期权的定价模型中已考虑到市场条件,我们按授予日权益工具的公允价值计量,不确认后续公允价值变动。所以不满足市场条件下,等待期内仍确认成本费用,不用冲减,《企业会计准则解释第4号》第十条中对期限内未行权的转换权或购股权的处理方法,将原先已确认的“资本公积——其他资本公积“转入“资本公积——股本溢价”。 其他资本公积是个过渡性科目,需要结转。为什么要结转,其实也可以理解为,员工虽然无法行权,但之前确实为公司提供了服务,有服务入股,公司发行了股本,只不过发的是0,发了个寂寞,差额入了股本溢价。
由于现金结算的确认和计量原则是按每个资产负债表日的公允价值重新计量,不管是服务期限条件、非市场业绩条件还是市场业绩条件,如果到期未未满足行权条件,期末的累计数都为0,所以都应当将原先累计确认的成本费用(等待期内)及累计公允价值变动损益(可行权日后)予以转回。 欢迎大家入群学习,跟同行一起讨论交流财税问题,这里有最专业的解答、免费的考证资料和实操资料分享,欢迎加岛主微信,备注“公众号”,一起学习,天天向上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