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怎样摆脱数字化转型过程中的风险与拒绝?精益、敏捷与设计思维的绝佳组合。应对数字化转型挑战的三剑客,助力数字化转型的风险管理

 新媒体营销讲师 2023-08-22 发布于北京

数字化转型风险不确定:精益、敏捷与设计思维

解决的典型问题:数字化转型是个探索的过程,每个行业、每家企业都有自身的独特性与风险性。通过精益、敏捷与设计思维可以有效降低数字化转型过程中的不确定性,找到问题与需求关键点,做正确的事,然后正确的做事。

应用场景:数字化转型中新产品、新业务、新流程、新营销、新商业模式探索与转型

数字化转型中精益创业

精益思想(Lean Thinking)源于20世纪80年代日本丰田发明的精益生产(Lean Production)方式,精益生产方式造成日本汽车的质量与成本优势。以丰田的大野耐一等人为代表的精益生产的创始者们,在不断探索之后,找到了一套创新的汽车生产方式:及时制生产、全面质量管理、并行工程、充分协作的团队工作方式和集成的供应链关系管理,逐步创立了独特的多品种、小批量、高质量和低消耗的精益生产方法。

后来,精益思想进一步被扩大到制造业以外的所有领域,把精益生产方法外延到企业活动的各个方面,不再局限于生产领域,从而促使管理人员重新思考企业流程,消灭浪费,创造价值。

精益创业(Lean Startup)由硅谷创业家Eric Rise在其《精益创业》一书中首度提出。精益创业提出 “最小可用品”、“客户反馈”、“快速迭代”。在高度复杂不确定的环境中,不能靠猜想、闷着头做,而是尽可能的通过学习来降低不确定性。

数字化转型中精益思想读物还有:《创业者手册》《四步创业法》《商业模式新生代》《精益创业实践》等。

精益创业方法不仅仅适用于创业公司,也适用于希望满足其对数字产品需求的更大、更成熟的企业。与敏捷和设计思维一样,精益创业强调用户导向,但它是来探索复杂不确定环境下何谓正确。

过程中有3个原则:

1.企业家精神无处不在——这并不是说精益创业只适用于企业家,而是采取了一种企业家的态度,寻求以一种新的、独特的方式解决数字化转型中的挑战。

2.验证学习——每个想法、每个功能、每个功能都被视为实验,并与潜在用户进行测试。然后他们的反馈被纳入开发过程。

3.Build-Measure-Learn 循环——精益创业基于这个基本循环:构建原型或 MVP(即产品的最小版本),与潜在用户一起测试并收集反馈和数据,然后将结论和学习应用到下一个版本。

腾讯的《王者荣耀》注册用户超过2亿,月流水超过30亿,是2017年迄今为止最成功的手游。《王者荣耀》的开发团队,一开始时并没有把游戏的完成度做到极致,而是非常关注产品的精益思想应用。游戏的基础版本经常是一边尽快完成发给玩家测试,一边进行已有测试结论的系统的实际制作,并行迭代,不断提升制作管线的效率。这样做,尽管在早期,会有玩家抱怨游戏品质有待打磨提升,但是,由于游戏制作效率很高,当游戏需要进行调整时,速度非常快。

《王者荣耀》的开发负责人李旻说:“竞品看到我们的修改结果,他也能够通过数据的变化,分析后捕捉到哪个方向可能更适合用户需求,但它没有办法像我们一样这么敏捷地去做改变。”

精益思路转变公司治理,探索协作新工作方式。想匹配数字化时代运营,企业需要采用新的工作方式。跨职能部门必须通畅合作,集思广益,协同原型设计,随时开展A / B测试,并纳入用户反馈。

企业也需要一种新的治理形式,使团队得到更多的自主权。在兼顾企业宏观战略的前提下,需调动本地化团队、小团队的自由力量,确保保持最佳速度并为战略目标做出贡献。涌现出新型管理方式将伙伴关系、客户、员工等融合起来启动数字化转型。

2011年,当时淘宝如日中天,2012年就到了一万亿的规模。但是阿里巴巴把淘宝拆成了三家独立的子公司,淘宝、天猫和一淘,找了三个最厉害的领导去带这三个团队。他们就照自己对未来的理解去拼命地往前闯,相互竞争没关系,目标就是把对方干掉。

背后内幕是在2009年到2011年之间,领导对于未来的产业终局形成不了统一的判断。当时有3个选项:B2C,淘宝型的C2C,还是搜索引擎指向无数个小B2C(美国的格局:谷歌把流量导给无数的小的B2C网站) 。

阿里巴巴领导层无法确定中国会不会往美国的方向去发展。由于没有办法对未来的判断形成共识,内部资源的分配就很困难,组织内天天在打架。最后组织管理层下来一个决心,大家别争了,大家就到市场上去试,看未来的趋势到底怎么样。游泳的过程中得到的真实感受才代表未来,所以我们就把这三个公司拆了扔下去干。

干了一年很快就清楚了,所谓的购物搜索这条路不存在。因为那个时候淘宝、天猫的基础设施已经非常强大了,大部分人发现开独立B2C的成本太高。在淘宝、天猫这个面上做生意,其实是把绝大部分的成本都分摊掉了,所以它才能够快速的、低成本的运营。由于没有独立B2C的存在,搜索的流量入口也就失去了价值。一年以后一淘就变成了一个部门,又重新折回了阿里巴巴。

在精益层面,你可以通过MVP与PMF迅速抓住其关键,应用到数字化转型中产品、流程、商业模式等中去。

最小可行产品 (MVP)思维

在 Eric Ries 在他的著作《精益创业》中描述 MVP后,MVP的概念开始流行起来。数字化转型中应该用MVP作为实验策略的核心部分,假设客户有需求,开发可以满足这种需求的产品及服务。然后向这些客户交付以了解客户是否真的会使用该产品来满足这些需求。根据从该实验中获得的信息,团队继续、更改或取消产品工作。

MVP 理念背后的一个关键前提是你可以生产可以提供给客户的实际产品(可能只是一个登录页面,或具有自动化外观的服务,但在幕后可以是完全手动的)并观察他们对产品或服务的实际行为。看到人们对产品实际做了什么比询问他们会做什么要可靠得多。

MVP 的主要好处是你可以了解客户对产品的兴趣,而无需完全开发产品。你越早发现你的产品是否会吸引客户,为此为在市场上取得成功的产品上花费的精力和费用就越少。

正确使用 MVP 意味着团队可能会根据从客户那里收到的反馈,大幅更改你们交付给客户的产品或一起放弃该产品。

PMF产品与市场契合

产品市场契合阶段 (PMF)是数字产品创建周期的关键阶段。它关注产品销售的未来利润和实际的投资回报率值。要将产品转移到PMF阶段,你需要了解你的目标群体以及每种用户类型的确切痛点。

在PMF阶段,专业团队会调查市场以估计潜在潜在客户的数量、潜在市场总量、竞争对手、买家偏好、潜在收入等。为此还需要真正了解产品和商业模式,以及如何销售你的产品以获得最大商业利益。

MVP试图回答:市场上是否需要这种产品?PMF要更深入地研究商业模式、沟通渠道、营销和销售策略,它验证的不是产品本身,而是整个商业模式。PMF旨在增加产品在未来获得成功和盈利的机会。

产品与市场的契合意味着处于一个良好的市场中,其产品能够满足该市场的需求。许多初创公司创始人将PMF解释为创建最小可行产品 (MVP)并将其推向市场,只是有失偏颇的。PMF和MVP之间存在巨大差异,可以说MVP只是实现PMF的第一步。

如何衡量产品与市场的契合度

有一个新的问题来了:到底产品/市场契合度低于多少,就会很难成功?

这就要提到契合度的40%规则,这是美国天使投资人肖恩·埃利斯(Sean Ellis)研究了大量初创公司之后得出的结论:

如果超过40%的用户表示如果没有你的产品他们会“非常失望”,那么很有可能你的用户可以获得增长。那些高于40%的产品通常能够持续发展下去; 那些低于40%的产品似乎总是很挣扎。

你只需问你的客户“如果你不能再使用该产品,你会有什么感觉?” 并为他们提供 3 个答案:“非常失望”、“有点失望”、“不失望”。然后你测量回答“非常失望”的用户百分比。如果有超过40%的用户选择了“选项非常失望”,那么恭喜你,你的产品拿到了入场券,将有极大可能性获得成功。

数字化转型中的敏捷

21 世纪初,敏捷的出现是对管理软件项目的线性、传统“瀑布”方法的回应。瀑布是关于计划、制定详细的项目路线图并坚持下去的,而敏捷则可以预见地更加敏捷,强调灵活性、客户输入并将开发过程分解为小规模的迭代。

“敏捷”从未如此流行,不仅仅是在数字化转型领域,我想任何想要生存的公司都需要敏捷。你可以看到人力资源、营销、管理以及任何需要自我改造以更快响应市场需求的都在朝着敏捷的方向发展。

以敏捷价值观/原则为重点的敏捷方法的实施将提供预期的结果,并可以为客户和其他利益相关者带来更大的满意度。敏捷的好处包括:

  1. 增加测试和开发团队之间的沟通

  2. 降低风险和控制成本

  3. 更短的上市时间和产品交付灵活性

  4. 能够在不中断开发过程的情况下进行调整

  5. 努力做到完全透明

记住:敏捷是一种手段,而不是目的。

每当你对应用特定工具或特定数字化转型实践的“完美程度”有疑问或想知道你的转型真正“有多敏捷”时,要把目标放在首位。如果你的组织以正确的速度并朝着正确的方向前进,还拥有更多快乐的客户和员工以及更健康的业务,那么你就是走在了正确的道路上。

敏捷如何帮助推动数字化转型

数字化转型对组织的运作方式构成了根本性的改变。通过利用数字技术的力量来创造新形式的客户价值和业务。下面这两个原因告诉我们为什么敏捷为数字化转型提供了一个出色的框架。

  1. 敏捷提供了一个框架,可以根据客户反馈进行快速迭代。

  2. 敏捷推动了组织从更广泛的转型。

敏捷数字化转型是是通过不断的验证的基础上逐步展开,在一段时间内并在资源允许的情况下以可衡量的步骤来推动。

中台与敏捷性数字化转型

这个年头,你要不张口闭口谈中台,后台,都不好意思跟人打招呼。前台和中台的概念并不稀奇,比如说你点菜前面接待你的人就叫前台小姐姐,什么是后台呢?就是炒菜的大厨和不让你看到的内幕。数字化产品层面,前台就是给用户看的可视化界面,例如网页,手机app;也包括商品查询、订单系统等等。后台例如采购、人力、财务和OA等系统。

在传统的前台-后台架构中,各个项目相对独立,许多项目都在重复发明同样的轮子,让项目本身越来越臃肿,也让开发效率越来越低。在业务上,共通的东西包括支付系统、用户注册等系统等等,在技术上,共通的东西包括游戏引擎,内部开发工具等等。而这些共通的部分,都可以由一个强大的“中台”来提供。

前台如作战部队,它会根据前线战场的实时作战需求,快速完成不同职能业务中台能力的组合和调度,形成强大的组合打击能力。

业务中台犹如陆军、火箭军和空军等专业军种,主要发挥单一军种的战术专业能力。例如数据中台就是信息情报中心和联合作战总指挥部,是企业的大脑,它能够汇集各类一线作战板块的数据和信息完成数据分析,制定战略和战术计划,完成不同业务中台能力的智能调度和组合,为前台作战部队提供快速数据和情报服务。

后台就是后勤部队,它们不直接面向前台业务,主要提供企业后端支撑和管理能力。

不知你有没有听懂前台中台与后台,它主要是为了应对不确定性年代里面,我们响应的效率速度,同时达到节约成本,优化组织运营的目。

尽管敏捷转型有望带来广泛的增长,但它确实带来了各种挑战。需要解决心理安全、规模和成熟度等问题。在领导技能方面取得进步对于支持和鼓励组织中多层次的灵活工作方式至关重要。

设计思维

Design Thinking被翻译为"设计思维"或 "设计思考",以至于许多人误认为这是局限于设计行业的知识,是专属于产品设计师或生产工程师的。实际上设计思维是硅谷今年来流行的一套源自于设计方法论,却又自成一体的创新思维模式。设计思维充分借鉴人类学田野观察法,结合创新与分析能力有效解决问题的方法论。

IDEO的总裁蒂姆·布朗(Tim Brown)“设计思维是以人为本的利用设计师的敏感性以及设计方法在满足技术可实现性和商业可行性的前提下来满足人的需求的设计精神与方法。”设计思维仅仅围绕用户需求(Desirability)、技术可行性(Feasibility)与商业可行性(Viability)三个维度开展,设计思维过程分为:

同理心:了解所涉及的人类需求。

定义:以人为中心的方式重新构建和定义问题。

构思:在构思环节中提出许多产品想法。

原型:在原型中采用实践方法。

测试:针对问题提出原型/解决方案。

一个公益项目赞助一家照顾伤残人士的非营利组织研发一辆更轻巧便捷的轮椅,该组织委托一家生产商去设计。经过近半年的时间,

轮椅终于面世,赞方在项目评估时访问了一批伤残人士,征询他们的意见,结果大部分人表示设计有缺陷。缺陷究竟在哪里?受访者说:"请各位评委与我们一起坐在轮椅出去体验下!" 整个团队一起去了趟医院、商场、公园和公共厕所,回到单位后所有的评委都说: 现在我们明白缺陷在哪了。

设计思维用于产品构思阶段,通过同理心的观察用户,构思和定义问题,通过粗糙的原型来验证。精益思维用在做产品阶段,通过“最小可用品MVP”、“客户反馈”、“快速迭代”创造出爆品来。两者背后共同的逻辑,以用户为中心,通过实验的思路做产品以规避风险。

在数字化的加持下,设计思维的反馈周期与有效性都得到有效提升。例如利用网络爬虫技术,可以迅速聚类分析出客户需求与痛点。在原型测试阶段,测试覆盖的人群与精准性可以有效拓展和提升。

三一重工利用设计思维找到挖掘机与吊机驾驶员听音乐与手机充电等需求,在新产品中积极解决痛点,获得市场认同。三一重工团队利用传感器等数字技术有效采集机械开机时长、地点与相关数据,积极构思从卖产品到卖服务,从卖产品到维修及商机服务的数字化机会。

内容摘抄自《数字化战略》一书,2023年7月 正新鲜上市:

点击关注"唐兴通"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