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乡镇工作的3个特点

 老树随笔 2023-07-29 发布于福建

1、这几天看了这本《小镇喧嚣:一个乡镇政治运作的演绎》,里面对小镇的发展以及乡镇机构如何运作,涉及乡民的沟通工作如何做等等进行一系列的阐述,是以调研人第一视觉的角度来展开的。

乡镇机构的主要工作有两方面,一方面是围绕上级机关的下达任务来展开,单独对于迎检这块工作,就有数不清的材料需要准备。往往是越到基层,表格、材料等资料就越多,因此需要花费大力气去准备迎检内容。这对于在基层工作的童鞋可能是深有体会吧,上级的一个文件或者一个任务,基层部门的运作就需要马力全开。

另一方面就是乡镇的开发与发展,对于地理位置离市中心比较近,以及本身具有一些特色的乡镇来说,后期被列入开发对象的机遇还是比较大的。比如设置新区、开发区、经济特区等等,则对当地的居民影响就比较大。里面涉及到征地、招商、建设等一系列环节,各个环节又涉及到好多利益,因此,村民、开发商、政府等就存在一系列的博弈。

2、开发过程中发生阻碍最多的环节一般就是征地存在一定难度,需要乡村干部去好好做村民的思想工作。从各自的角度立场上看征地,为了各方的利益,存在一个情况,征地补偿中省级下达的补偿标准有5000/亩的话,经过各级的留存,通知到村民的补偿标准可能只有1000/亩。

这其中是各级的财政存不足,导致需要留存些资金来发展自身,而且省里的文件也没有规定不能留存。因此乡镇会先喊一个价格,看看村民的反应,反应剧烈的可适当增加些补偿。如果只是个别的“刺头”,则通过“点发”、“一把钥匙开一扇门”等方式各个击破。当然乡镇也会有一个心理价位,毕竟开发过程的“三通一平”还是招商引资必备的条件,这些基础、配套设施都得花钱。

而村民一般不会立马同意,会通过对比其他开发区的补偿价格来看是否合理。以及为了多补偿一些,会提出“丈量土地”或者“种楼”等方式来提高补偿金。政府也清楚这其中的操作,对于还在承受范围内的,一般也不会过多计较。

对于丈量土地的说法,是因为农村“黑土地”的存在,也就是实际耕种的面积比上报的面积要大。在需要缴农业税的时期,这个方法村民可以少缴一些费用,乡镇也会知道这个情况,也就睁一只眼闭一只眼,都是按以往的数据填报。

3、征地过程实属复杂,即使在现在,我所在的区,就有好几个项目因为征地不完善,导致无法开工。甚至开工一半,会有村民进行阻挠不让施工等现象,使得项目一直不能按原工期完成,就一直闲置着。

随着村民法律意识和维权意识的增强,对于不满意的补偿会去上访、区里不行就去镇上、县里、市里等等,逐级或是越级上访。再加上,地方对于上访工作的方法一般是属地管理原则,原则上不让上访到上一级。会显得地方没有能力处理事情,也会影响地方的声誉。因此,村民会形成一种意识,“不闹不补偿,小闹小补偿,大闹大补偿”的意识,而政府为了息事宁人,只要不是很过分,也会愿意花点小钱去安抚下上访群众。

4、乡镇工作的方法很重要,因为所要面对的对象是农民,而且在还有缴农业税时期,很多村民的思想意识没有很高。因此在农业税的收缴以及其他征税难度都是相当大的,早期或许还可以强制性执行,后来出现不许强制执行的规定,也是能收多少是多少,其余的财政补贴。

而且村民本身年收入也没有多少,想再从中拿出一些来缴税,也是难度相当大。因此在日常工作中,得与村民打成一片,插科打诨的,一点也没有政府官员的形象。这样工作才能好做些。

但其实在官民互动模式中的最后结果一般是,对于上面下达的任务,农民工作再难做、再不配合,上面的任务也一定要完成。因此,虽然在政府、开发商、村民为了利益博弈中,看似平等的存在,其实相对会往权力资源这边倾斜。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