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65年南京挖出父女合葬墓,棺内发现900枚药丸,化验结果令人震惊

 格林书屋 2023-07-29 发布于广西

阅读此文前,诚邀您点击一下“关注”按钮,方便以后持续为您推送此类文章,同时也便于您进行讨论与分享,您的支持是我们坚持创作的动力~

文|孤雁

编辑|阿荣

随着新中国的成立,文物保护被提到了一个很重要的位置。

在1965年,南京象山一位农民在种地的时候,发现一个大洞,他想起文化干部的宣传,觉得这可能是古墓,于是连忙报告了公安局。

公安局的同志接到报告之后,自然十分重视,他们又联系了考古专家。

专家来到现场勘察,果然是座古墓,于是对古墓进行保护性发掘,这时候的专家们都没有想到,这次的发掘会这么令他们无语。

这座墓到底有何离奇之处呢?

出乎意料的身份

随着墓葬的发掘工作有序展开,一件件文物重见天日。

其中,有在军中使用的弩机;有精美的青瓷器;还有女子使用的金钗。

随后,墓志的发现更是让专家们惊喜不已——这墓葬的主人是王彬,他出身于魏晋著名世家王家,在东晋一直做到尚书左仆射,地位相当于宰相。

这种重要历史人物的墓葬显然有着更高的历史价值。

最后,专家们打开了墓室中的棺材,棺中有两具白骨,能够看出是相拥而葬是姿势,白骨身边还散落着一些药丸。

然而这一次,专家们却不约而同地感到了困惑。

原来,据之前发现的墓志铭记载,与王彬合葬的女性是他的长女王丹虎。

父女合葬已经是十分罕见,还是这种亲密的姿势,就连见多识广的现代专家都要为他们脸红。

专家们将药丸送去检测,得出的结果更是令众人又惊又气——这看起来精致的药丸竟然是毒品。

为何王彬墓中会出现“毒品”呢?说到这里,我们必须来介绍一下,在魏晋时期风靡的“五石散”。

起初,五石散只是一种对伤寒病有疗效的药材,到了魏晋时期,由于局势动荡不安,一大批名士对政治前途感到失望,他们退隐山林,开始以服用五石散为乐事。

三国时期,有位名士叫何晏,他被公认为服用五石散的先祖,其后的夏侯玄、王弼等人,都是这方面的行家里手。

或许有人会说,服用五石散有什么难的?

其实,服用的过程相当繁琐。

根据相关资料记载,在正式服药之前,必须先静养一段时间,确保身体没有任何问题之后,才能进行下一步的“服散”

服散也就是服药,服下五石散之后,绝不能躺在床上不动,否则身体就会出问题,这叫做“行散”最后,由于“服散”之后浑身发热,晋朝人大都喜欢喝酒,用以抵御身体的燥热。

由于服散之后的发热,服散者会感到飘飘欲仙,因此后来服散就不再是治病的手段,而成为了名士们口中的“仙丹”。

旧的问题解决了,新的疑问却也随之产生:为什么魏晋时期的名士,对五石散如此痴迷呢?

让人欲罢不能的“神药”

首先当然是名人的带动效应。

根据史书的记载,东汉永寿年间,政府进行过一次全国人口普查,当时的结果是东汉共有5648万人。

经过三国乱世,这一数字在晋武帝年间的普查中竟然下滑到1616万人,两相对比,近4032万人死于战乱之中。

强烈的对比,让魏晋时期的名士有些恍惚。

一种名为“玄学”的流派趁机兴起,简单地说,玄学推崇老庄思想,主张无为而治,一切顺其自然。

有历史学家指出,玄学之所以能够兴起,是对当时主政的司马氏的抵抗,姑且不论这种看法是对是错,单就其本质而言,魏晋名士的洒脱背后,确实有一种无奈。

既然无为而治,岁月悠长,那就吃药吧。

其次,虽然五石散有着种种弊端,但在魏晋名士的眼中,它却有着一定的积极作用。

其中很重要的一个方面,就是五石散可以美容。

在《世说新语》 这部书里,有一篇专门讲容貌的《容止》,晋朝官场也明确要求,要是想当官,首先得会打扮自己(仪状端正)由此可见,至少在当时,爱美是一种风尚。

从中,我们或许还可以有这样的体会,表面上,魏晋名士在追求一种超脱的境界,然而就其实质而言,他们的内心深处仍然渴望着参与朝政。

这也引申出了名士“服散”的另一个目的:逃避残酷的现实。

五石散中含有不少毒性成分,服药人能在短时期内处于癫狂状态。

“竹林七贤”之一的嵇康就曾在服用五石散后拔剑追苍蝇,他们在这种强大的药物刺激之下,慢慢迷失了自我,借此逃避“曹马之争”以及江河日下的局面。

具体到王丹虎的父亲王彬来说,他和东晋权臣王敦虽是堂兄弟,但王彬与王敦的政敌周顗相友善,在周顗死后,他曾痛哭失声,引起王敦极大的反感,险些遭到诛杀,因此,仕途一度受阻。

再加上当时的风气使然,王彬喜欢服用五石散,也就不难理解了。

时隔千年之后,在王彬的墓葬之中,考古学家终于看到了“仙丹”的实物。

出于保护文物的需要,南京市博物馆将“仙丹”的真品完整地保存起来,供外人参观的只是一个仿制品而已,几十年来,无论是个人还是组织,都未能一睹真容,真品目前还在仓库里。

三:起起伏伏

正如前面提到的那样,五行散起初是药材,它能够兴起,起初其实因为它的疗效。

早在东汉末年,名医张仲景就发现了五石散的疗效。

有这样一个故事,说的是张仲景去见“建安七子”之一的王粲时,对他说了这样一句话:“你病了,二十年后眉毛会脱落,再过半年你就要死啦!”

在陈述病情之后,张仲景建议王粲服用五石散,声称这是唯一能够救他的办法,除此之外,任何东西都没有用。

要知道,当年的王粲也就二十出头,张仲景居然对着他说:“你二十年后会死”心情自然是可想而知。

过了一段时间,两人再度碰面,张仲景观察王粲的面色之后,得出他没有服药的结论,徒留一声叹息。

二十年后,事情果然应验:王粲在眉毛滑落之后半年而死,张仲景的医名由此越发响亮。

仅从这条记载上来看,五石散似乎确有奇效。

然而,凡事过犹不及,可怕之处正在于后世的滥用。

与前文提到过的何晏处于同时期的名医皇甫谧在他的著作中曾提及,他曾亲眼看到一些病人服用五石散之后,身体出现不适症状,最典型的有三条:舌缩入喉、痈疮陷背、脊肉烂溃。

而皇甫谧本人也惊呼“苦不堪言”足见五石散虽有一定的疗效,但一旦成瘾,后患无穷。

可是当时的人们都选择性地忽略了其缺陷,而是沉迷与服散带来的快感中,东晋第七位皇帝晋哀帝甚至因此而死。

史书记载:“帝雅好黄老,断谷,饵长生药,服食过多,遂中毒”

这句话的意思是说,哀帝崇尚长生不老之术,甚至到了不吃不喝的地步,只不过,他不吃饭,仙丹却没少吃,以至于最终中毒,连继承人都没能留下。

皇帝都沉迷于此,朝中热衷服散者更是不再少数,王彬父女的行为在当时来说是很正常的。

然而,专家们还是无法接受。

四:令人惋惜的命运

王丹虎墓志铭上有这样一句话:“年五十八,升平三年七月廿八日卒”。

“五十八”是王丹虎死时的年纪,升平三年(公元359年)是她病逝的年份。

让专家无限唏嘘的,正是“年五十八”这四个字。

由于古代的医疗技术并不发达,人们的平均寿命有限,因而古人无论是成年还是结婚,都是在很早的时候就进行了。

根据《礼记》的记载,女子在十五岁“及笄”在举行仪式后,就可以嫁人,而一旦嫁人,往往需要“冠夫姓”即以男方家庭的成员之一来进行活动。

然而,王丹虎却不是这样。

她直到升平三年去世的那一刻,都是以“王彬长女”(墓志铭原文为:“晋故散骑常侍特进卫将军尚书左仆射都亭肃侯琅耶临沂王彬之长女”)的身份载入史册。

专家就此推断,她极有可能一生未曾嫁人,否则她的名号应该是某王氏(夫家姓氏+自身姓氏)即便是中途由于种种原因改嫁,或者是回到娘家,墓志铭中应该也会有完整的记述。

张君夫人王氏墓志

按照常理来说,以王彬这样的身份,想找到一个乘龙快婿,应该是很容易办到的事情,到底有什么难言之隐,居然让王丹虎一生未嫁呢?

有一种普遍被接受的说法是,由于过量的服用了“仙丹”导致王丹虎不孕不育,只能守着王彬过日子。

棺椁内的王丹虎与父亲紧紧相拥,第一眼看去让人脸红,可是在经过仔细分析之后,专家们认为,这应该是王丹虎希望在地下依然得到父亲的庇护。

当然,对于今人来说,一个重要的启示或许是:一个人的寿命终归是有限的,强行用药物去达成延寿的目的,最终的结果恐怕只能是适得其反。

最后,还要提一下“自由”这个美好的词汇。

在一些人的脑海中,秩序与自由仿佛是天然对立的两级,有秩序就不会有自由,要自由就要冲破世俗的“束缚”。

然而,通过上文我们可以清晰的看到,无论是竹林七贤也好,还是魏晋时期其他名士也罢,在他们放荡不羁的行为背后,都隐藏着对秩序的渴望。

如果不是掌权的司马氏让他们过于失望,如果不是局势过于灰暗,他们还会归隐么?

说到底,绝对的自由在这个世界上本就不存在。

就拿本文的主人公王彬父女举例,以王丹虎那样的身世,尚且要被父亲捆绑一生,一点自由的空间都没有,更何况是那些生活在底层的百姓呢?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