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张国焘和曾中生的博弈——“谋人者”与“谋事者”对局

 昵称21405352 2023-07-30 发布于湖南
张国焘的情况大家比较清楚。
关于曾中生我们也写过专章。
本篇我们一起聊聊他们之间发生的一些往事。
一、曾中生的高光时刻
曾中生是一个很有能力的人!我只提一个事实就能证明。我党我军那么多能人、名将,上个世纪八十年代第一批33名军事家,曾中生赫然在列!
要知道曾中生真正在历史舞台上大展拳脚也就6个月时间,其它3年不到的时间是在张国焘的限制下,“戴着镣铐跳舞”,总共加起来也就3年多一点,以这样的时间与取得的公认的成就来看,足够曾中生在天之灵自豪了!
曾中生是黄埔四期毕业的,在校期间就表现得非常优秀,被周恩来等人看中,发展成中共党员。他在黄埔时就表现出出众的口才和文字总结能力,争论时曾经怼得蒋介石哑口无言。毕业后参加了北伐,展示出一名优秀军事指挥员的基本能力。
19279月赴莫斯科,入中山大学学习。
1928年冬回国,先后担任中共中央军事部参谋科科长、中共南京市委书记、中共中央军事委员会委员、武装工农部部长。

Image


19309月,曾中生迎来自已高光时刻,他以中央特派员身份来到了鄂豫皖苏区。11月底曾中生到达湖北孝感樊家村鄂豫皖边特委秘书处所在地,与原特委书记郭述申会面。这边还没开始,国军第一次大规模的围剿来了。当时形势相当危急,因为红军主力红1军此时正远离根据地,在数百里之遥的皖西。
在危急关头,曾中生展现出大将之风。曾中生一边急令红1军回师,一边在黄安七里坪召集原鄂豫皖边特委成员和临近各县县委负责人举行紧急会议,制定了围点打援”“袭扰牵制诱敌出阵以消灭等反围剿方针,牵制、打击、抄袭、夜袭敌人,以迫使敌人不敢冒进与分散围剿。会议最后根据党中央指示,建立了以曾中生为书记的鄂豫皖临时特委和临时革命军事委员会。
曾中生同时在红15军内消除颓废思想,与数支地方力量合力与敌军周旋。非主力部队和地方武装在曾中生的手里发生了奇效,第一次反围剿取得了胜利!
曾中生在鄂豫皖苏区的第一次亮相就赢得了满堂彩!
19324月,鄂豫皖苏区正在进行第二次反围剿中,张国焘、陈昌浩奉中央之命来了。
二、张国焘的权谋之术
此时的张国焘已经不是1919年的学生会主席张国焘,也不是1921年中共一大主持人张国焘,更不是1927年反对南昌起义差点被恽代英捆起来的张国焘。此时张国焘在苏联呆了三年,他亲眼看到了苏联的肃反,他看到了李立三等人在苏联受到的待遇,他一直陪着小心,只希望能尽快回来,最终总算回来了。
这次张国焘是以中常委的身份来鄂豫皖苏区的!
他早上故意迟起一会儿,听到陈昌浩和当地人在聊,当地人问:张国焘不是右嘛,怎么这次中央派他到我们这里来了?
陈昌浩说:那都是过去的事了,现在张国焘同志是中常委,代表中央来的。
张国焘召开会议,宣布中央决议,建立鄂豫皖分局、鄂豫皖省委、以及鄂豫皖军委。从此党政军一把抓。
张国焘的革命热情和其它本领在历史洪流中不断退化,但他玩弄权术的本事却在此时达到了人生顶峰。

Image


他下车伊始除了召开会议外,依次找原来鄂豫皖苏区领导一一谈话。
这本来也是算正常的组织程序和工作流程,通过这种形式可以加深彼此的沟通和了解嘛!但他不是,他在回忆录里主动聊起这个话题,他通过谈话给每个人贴上了标签:这人可用、这人不行、这人有害、这人要铲除等等。
这边正常工作也没开展呢,他心里已经开始打起自己的坏算盘。
有一点我一直存疑:张国焘自己是北大高材生,为什么一到鄂豫皖苏区专挑学历高的、能力强的下手,到最后除了徐帅外,黄埔出身的干部全被张国焘找各种理由迫害。也许张国焘就是我在某一篇文字中聊到的:他是真正的内心虚弱者!
三、谋事与谋人者交锋
曾中生履历也算丰富,但毕竟还年轻,31岁。张国焘、陈昌浩来后让他边缘化,他心里是有想法的。毕竟自己刚刚展现出了足够的才华,各项工作已经取得了初步的成绩!旷继勋在给中央的汇报中写道:曾中生同志来到后促使豫皖苏区全面工作得到“大踏步发展”。
从本质上讲曾中生是一个拥有理想主义的革命者,所以他很快犯了一个“低级错误”!曾中生对张国焘这种装模作样的作风很是想不通,加上自己的处境问题,所以他在会上就公开提出了质疑:“我素来认为国焘同志雄才大略,一定有办法取得军事上的惊人胜利,不料他现在竟注意一些不易解决的次要问题。
这个意思很正常也很简单,就是我曾中生作为一名党员,对你老张存在的问题我要指出来!另外你老张应该抓大放小,不要做这些表面文章,虚头巴脑的事情咱们暂时先不做,先把敌人打退了再说!
张国焘表面态度很好,虚怀若谷呀,但心里给曾中生记了大大一笔账了!我前面讲过,张国焘早就不是原来的张国焘了!

Image

曾中生讲沈泽民太“书生气”了!历史已经证明沈泽民确实是书生气太重,曾中生眼光很毒,看得很准!但反过来讲,他公开讲这话,证明了他自己也是个不折不扣的书生!
张国焘一边拿小本本记账,一边还主动找曾中生谈心,安抚他,让他放心工作。曾中生有一段时间误以为自己遇到好领导了!
曾中生和徐帅带着红4军在前线作战,与张产生多次意见分歧,而分歧最后竟然证明曾的抗命往往是对的!这对革命事业是好事,但在老张这里无疑加重了感冒。
随着双方分歧增多,曾中生觉得自己真理在握,反常规做了一件事:他将两者之间矛盾直接报告中央。报告中,他阐述两人分歧,并问“这是否错误,是必然要请中央指示的”!其时中央受王明影响,答复中严厉批评曾是“立三路线的重复”、“反抗中央分局的决议”、“企图蒙蔽中央”等。
曾中生紧接着又干了第二件反常规的事。在鸡鸣河,曾中生召集会议,讨论分局来信,引起红4军干部不满。曾中生最后请大家联名签署申明书“大老粗”许世友拒绝在申明书上签字,理由是:“老张是中常委,代表中央,反对老张就是反对中央,我不能签字!”
曾中生继续干第三件反常规的事。曾中生将会议决议下发地方党组织,将两者之间矛盾公开化,引起不良影响。
徐帅后来在回忆录里说:“从组织原则上来看,毕竟是下级组织召开活动分子会议反对上级组织的指示,这是不妥当的。”
到了这一步,张国焘已经掌握了整治曾中生的一切所需。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