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夜听丨疑是银河坠山间

 源源不断 2023-07-30 发布于宁夏

图片


夜听栏目
听见石嘴山

图片

图片
(
作者简介)
图片

苏富安,笔名阿乔,有多篇小说散见于《煤炭文学》《贺兰山》。

图片

第62期

图片

疑是银河坠山间

作者:苏富安

主播:雅   淇



贺兰山东麓腹地,有一个叫石炭井的地方,从明代开始,这里就 有人挖煤。

石炭井地区真正意义上的煤矿开发,始于1958年。当时,国家为了保证酒泉钢铁厂的用煤,经过勘探,发现贺兰山内蕴藏着丰富的煤炭资源,从大峰沟、汝箕沟、呼鲁斯太到石炭井,几百平方公里的贺兰山内,蕴藏着丰富的地下乌金,它们在地下已经沉睡了亿万年,只为等一个合适的时机惊艳亮相。在完成第一个国民经济计划后,第二个国民经济计划横空出世,按照这个计划,一大批重大国家基础工业项目纷纷上马,从全国各地调集煤炭行业的精兵强将,来开发贺兰山煤田。石炭井,这个昔日的淘金“圣地”,这个默默无闻的山坳,一时间各路煤矿建设大军云集,沉睡的群山沸腾了!

在那个激情燃烧、豪气冲天的年代,操着各地方言的人,为了一个共同的目标在贺兰山里挥洒青春与热血。没有路,就骑着毛驴、骡马骆驼沿山沟进山,修路架桥,建井挖煤,盖楼建房……

图片

矿区、生活服务区、商业街、家属区、办公区建在七沟八岔的山 沟里、依山而建,顺坡而建,削山而建,填沟而建。看似杂乱无章,却相映成趣。

石炭井,以“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的不凡气魄洒落山间,从一个小小的办事处,变成一个城,定格在石嘴山市的历史沿革中。

我与石炭井缘分很深。

1970年12月中旬,我和860名山东泗水子弟,在贺兰山腹地度过了十六年的军旅生涯。我先后换了四个单位,先是在大磴沟后勤部机关当战士,在陶瓷沟运输连当给养员,到修理所当司务长。后来,又到塔塔沟师医院当政工干事、指导员。六七十年代,石炭井在贺兰山内是个“大城市”,我们这些兵能去这个“大城市”的机会并不多,只有周末,才组织干部战士去逛逛 ,照照相,买些日用品。

新华南北大街,是石炭井煤城的“南京路”,“王府井”,而东方红商场,在小城人心目中相当于王府井百货大楼。

我第一次回家探亲是1975年的春节。为了方便我掌握时间,给养员把他的上海牌手表借给了我,到家后,我把手表藏在袖子里,怕让人看见说闲话。一年后,我花三百块钱在东方红商场买了一块手表,花掉大半年的工资。当时,我穿着四个兜的军服,戴着手表,穿着从商场买的皮鞋,那个神气劲儿只能用一个字形容:牛!

从1980年到1983年,我在民主街住了四年。当时,我还在部队,周末才能回家,爱人在石炭井矿务局医院工作,从民主街到医院,要经过一个山坡。如果一直往上走,到坡顶能看到石炭井全貌。

图片

有一次,我送爱人上夜班回来,借着月光沿着山坡往坡顶走,举目四望,我被眼前美丽的夜景惊呆了:建在七沟八岔的各种房子里的灯光和路灯,此时已是灿若星河的灯带,沿山势奔泻而去,或高低错落有致,或如繁花相簇相拥,或如星辰散落一地,洋洋洒洒,满沟满坡,真是太美了!

从此,石炭井美丽的夜景就占据了我的脑海。以后,无论看到哪里的夜景,都觉得不如石炭井的夜景美。其实,那些房子,绝大部分都是工人自建的棚户区,没有上下水,没有卫生间,没有垃圾站。白天看脏乱差,夜里看,看到的却是美丽的“银河”,享受到的是追云抚光,畅游苍穹的快意。

随着科技的进步和开采速度的加快,石炭井地区的煤炭资源逐渐枯竭。石炭井矿务局改制为太西集团后又并入宁夏煤炭集团、神华集团、国电集团,原石炭井矿务局的职工转战宁东,繁盛一时的石炭井只留下一个远逝的青春背影,消失在历史的长河中。

随着生态文明建设的深入,面对被挖得千疮百孔的贺兰山,矿区人员迁走后留下的一片废墟,一场生态环境修复治理的攻坚战在贺兰山打响。曾经渣石成山、尘土飞扬、污水横流的贺兰山已一去不复返,黑、脏、乱、差的状况得到根本性的转变,生态环境得到了极大改善。在这场攻坚战中,生态文明、绿色梦想已浸入到每一个石嘴山人的血液里。新时代新征程,石嘴山市将在生态环境保护的道路上一路前行。

图片
主播简介

图片
雅淇,石嘴山市新闻传媒中心资深主持人 石嘴山综合广播电台《我爱朗读》《书香石嘴山》主播 。播音、朗诵作品多次荣获自治区级一、二等奖。
图片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