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话说武汉 | “里分”与“模范区” 市政规划先行的产物

 人文武汉 2023-07-30 发布于湖北

民国元年(1912年)元旦,中华民国临时政府成立庆典在南京总统府举行时,被任命为临时副总统的黎元洪缺席了,这位湖北都督无暇他顾,正忙碌于掌控民初湖北政局,与北京的袁世凯相呼应,政治行动上保持一致。两年后,“黎黄陂”就被袁世凯调虎离山,在京城挂着副总统的虚衔。

中山大道水塔附近

规划先行

民国初建,全国没有一座城市像汉口这样处于恢复建设的发展黄金时期。1912年初汉口当局开始筹划重建汉口。面对汉口天然的地理优势与已积累的经济基础,整个汉口当局上下一片沸腾,酝酿着“复兴”汉口的大计充满城市重建情绪的亢奋。《申报》有一段描述:“想象汉口之将来,不禁眉飞色舞。”“旧街市之错乱已不能容忍,开口闭口伦敦纽约,官场商场雄心勃勃,于是匪夷所思之作堂皇出笼。”

1912年6月,当局就拿出3份重建汉口的规划图纸,可见振兴汉口之迫切。这三份规划图纸来源不同,规划方案都以京汉铁路以南、租界以西的区域做重建规划,显然带有强烈的城市重建的宏愿。

1912年汉口建设公司筹备处仿巴黎、伦敦规划绘制了汉口全镇街道图,仅规划城市街道多达306条,道路系统追求理想的构图形式——“斜线+格网”辛亥革命功臣孙武,1912年退隐政坛后对武汉城市规划和建设倾注满腔热忱,曾先后游历考察了西欧及日本,汲取了世界当时先进的城市规划建设理论。孙武、张斐然等人先后主持制定了一系列规划,奠定武汉百年规划的基础。

民国十一年(1922年)《汉口市政建筑计划书》还将汉口分为商业区、工业区和农场规划建设,颇有远见地提出“交通为首”、“水陆并举”、“广筹资金”、“重视管理”的武汉城市发展主张,精准地筹划了汉口的未来。

汉口的市政建设都是靠百姓自己出钱、出力,各商业行会带头,组织修路或者设置消防水桶、甚至到成立消防协会,整个过程没有官方的出现。汉口的复建由于湖北军政府财政支绌,市民别无他法,只能“自救”,民间力量又一次站了出来,汉口的房地产开发掀起了新一轮的热潮,在热潮中,唱主角的是拥资巨万的工商实业家、买办商人以及一些军阀官僚。

里分

1912年至1920年,当时还称夏口厅的汉口东北角——南京路至一元路、后城马路以北、京汉铁路以南的空地上,一幢幢新建的房屋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出来,一排排中西合璧的新型里分鳞次栉比。

沪商蒋广昌和胡庆余堂合资修建了义成总里,地方官僚袁海观修建了长怡里、长乐里、长康里、长寿里,绅商桑铁珊修建了保和里、保安里、保成里。在德租界边缘的空地上,一些买办商人也修建了不少里弄;蒋沛霖的德润里,周德丰的丰寿里,周绣山的云绣里,刘子敬的辅堂里、辅仁里、辅义里,杨坤山的坤元里、坤厚里、坤仁里、宝庆里、宝善里,王柏年的昌年里,元坤山的潞安里、昭风里,韩永清的永贵里……

里分是汉口开埠后开始形成的,源于上海房地产商将上海里弄汉口化的移植。冯天瑜在董玉梅主编的《百姓里分》序言中写道,“里分奥义是需要近距离细品的,它是西式低层联排住宅和中式四合院的结合体,是东西方建筑文化交会的产物,也是武汉现代早期居民建筑的重要形态,在19世纪末到20世纪中的几十年间,形成别具一格的'汉派’风貌,市井文化色彩浓厚。”

里分的特点是红瓦(机制瓦)盖顶,在传统的青砖黑瓦市街显得特别亮眼。这红是水塔那样的红,是满城巨焰过后黑灰瓦砾中涅槃的火凤之红。也是叫人满生羡慕的眼红,作为高头——硚口长大的伢,我对底下里分一直充满神秘感,以为那是汉口最洋气的人居住的地方。

三义里

“模范区”

汉口的天际线,大片大片地红起来。最大面积的“蹿红”是“模范区”。老汉口万澄中对汉口了如指掌,他在《武汉文史资料》(2005-10)发表“汉口'模范区’今昔谈”一文,值得选择引用,在此也是对他老人家的纪念。

模范区是指汉口华界与租界接壤的地域,系援引孙中山将武汉建成“模范之市”的构想,还有与洋人租界相媲美的含意。它相当于今江岸区大智街的范围,从民国二年(1913年)开始筹建,经过十年的建设,一个道路纵横交错、里弄整齐有序、房屋建筑典雅别致的新城区出现在汉口东北角。

模范区共建成新式房屋2000余栋,区内所有的房屋都按照较高的规格设计建设,里弄住宅按“石库门”样式成排兴建。每幢房子都开有一扇石砌的大门,入门后设有小庭院,内有客厅和居室,窗户较大,楼上有平台、阳台,所有建筑中西合璧,典雅大气。临街铺面开阔,均为开放式店面。大楼和别墅在式样与风格上也别具一格。

区内还设有警察署,专司治安。区内的道路铺设有较先进的排水设备。模范区实至名归,成为当年汉口城市建设的一大亮点。无论其规划建设思想,还是居住环境品质,在新的时期都是属于“高档”住宅区,起到了“模范”效应。

模范区对汉口城市经济与空间格局的恢复起了重要作用。这里道路分布纵横交织、经纬分明。横贯东西的江汉一路、江汉二路(北段为华商街)、江汉三路(东段为吉庆街)、江汉四路(东段为铭新街),再北就是泰宁街。南北直达的江汉路北段(原歆生路北段)、保成路、南京路北段(原伟雄路)、黄石路(原云樵路)、瑞祥路、交易街。这样的道路层次罗列,经纬分明,构成了棋盘式整齐匀称而又四通八达的格局,每两条道路之间又形成“井”字状,方方正正,四周开通,人行其间,方向分明,交通便利。

云绣里,已拆

沿着各条道路的线围及各个“井”字形态的街巷向四面八方,又修建了大大小小的新式里分巷子。举其大者而言,沿后城马路自大智路往球场街,有泰宁里、仁寿里、福星里、宁波里、吉星里、保元里、东山里、济世里。黄石路往北有辅义里、德润里、云绣里、昌业里、瑞祥里。江汉二路中部有福忠里。这些里分之中,点缀着少量西式建筑,整体构建与设施跟租界上的洞庭村、同福里、同仁里、辅堂里、太平里、长清里、三德里、如寿里等也都不相上下。

模范区的区域之内,系华人的经营商业与居住的区域。它的铺面房屋的建构,既不同于租界的银行、公司的高楼大厦,也不同于老式街道铺面的高矮不一、犬牙交错的杂乱情景。无论马路上的商铺、里分内的住房,其式样的设计构造虽各有特色,但均求其整齐划一、高矮一致、左右对称、线条爽朗,追求的是匀称和谐的美。

尤其值得称道的是,凡建筑材料无论灰沙砖瓦、木材油漆,全都要求上乘而不得掺假,劣质材料一概不得人选。如保华街的商铺构图,全系三层楼一线排列,全部都有眺台与长长的走廊,而且一栋挨一栋,相互衔接,门前立柱,挺拔耸立,仿佛岗哨,一字排开。远远看去,令人耳目一新。吉庆街的商铺,则是两层楼房,上有眺台走廊,扶手栏杆、下有宽敞门面,各类商品琳琅满目。

至于各个里份的房舍,也都各有特色,但都构造一致,格局相同,少数里份因地势关系,也有双开间与单开间交互出现的,但高矮却是一致的。

像巴黎的16区一样,汉口模范区是富人区,华商的经营居住之所,除了铺面与里分的统一建筑之外,另有行会、公所、军警驻地、官府宅第的屋宇建筑。这些建筑,式样不一,风采各异,大多坚实牢固,豪华精美,外仿西式欧化,内承中式传统,真可谓融中外建筑于一体的工程艺术。

如果说南北交织、东西横亘的道路,是充盈模范区的周身脉搏,那么这些星罗棋布的四方连缀的里分,就正如模范区周身脉流之间川流融通的毛细血管,是它们充实了模范区的生命活力,是它们营建了整个“模范区”足与租界“特区”抗衡的时代繁荣。

江汉二路原华商总会

汉口模范新区的幕后推手是汉口商人,其标配是坐落在江汉二路与汇通路东北交汇处的华商总会大楼,它是模范区最豪华、最精美而又最坚实牢靠的建筑物。

光绪三十三年(1907年),汉口商人就成立了华商总会,这是洋行买办联系华人巨商自发成立类似俱乐部的组织。范围由小到大,资金由少到多,集腋成裘,垒土成山,直到民国十年(1922年),特聘景明洋行的高级工程师精心设计,委托著名的汉协盛营造厂承建起会址大楼。这在当时汉口,可以说是独树一帜的综合型俱乐部。

值得称道的是这座楼房的建造在设计构造上集合了多功能于一体的最时尚元素。大楼原为三层,后将平台也辟为豪华房间居室。第一层是地下室,这样二层以上显得高大明亮,一层辟有房间办公。二楼则是戏剧演出的舞台,观众赏戏的厢位台座。三楼设有会议大厅,各种不同格局的大小会客室。

周围又有文娱、起居与饮宴的设施,如图书、报刊阅览室,棋类、书画活动室,台球、弹唱活动室。此外,还有茶座、餐厅、理发、沐浴、起居的各类房屋。可谓设备齐全,应有尽有。华商总会当年还组织有一京剧票社,成员有程君谋、廖茂林等人。

据说,倡建这样一所豪华精美、雄伟坚实的华商总会楼房,其缘起是洋行中的买办与高级雇员醉心于租界内洋人的波罗馆而遭到拒绝,由愤懑心情促使建造的“争气楼”。它的构造与设施当然要超过租界内任何一个波罗(休闲俱乐)馆。华商总会坐落的江汉二路这块地段定名曰:华商街。在它的南边,沿金城银行一线又称保华街,这的确反映了华人仇洋反帝、保卫中华的情结。

华商总会不同于商务总会,它不是汉口各同业公会共同选举产生的总商会,它的成员又多是商务总会中的代表人物,但华商总会定性于俱乐部。那些买办、巨商、豪富之流,来此消闲娱乐,确有吃喝嫖赌、吸烟狎妓之流,但大多还是借此打球下棋、品茗交谈、鉴赏古玩、宴饮交际、互通商讯、洽谈生意、调解纠纷、商讨事宜的。

华商跑马场

汉口原有洋人的西商跑马场,而要开辟华商跑马场用以抗衡洋人的这件重大举措,就是在华商总会的娱乐消闲之处几经商讨决定的。

风云变幻,华商总会的成员变化很大。原本是刘散生、王柏年、欧阳会昌这些洋行的买办。后来参加进来的华人买办周星棠当选为汉口总商会会长,开始吸纳工商界上层人物如萧纯卿、黄文植、贺衡夫等。再后,亦官亦商的也可入会,以致最后连不是商人的军阀官僚,如曾任湖北省主席及警备司令夏斗寅、第十军军长徐源泉、湖北省财政厅厅长张贯时也居然大模大样地进入华商总会。

大革命时期,国民革命军第九军第一师师部,以及升为暂编第二十军时军部就设在此处。贺龙与叶挺以及苏联军事顾问加仑曾出入于此。官大于商,军大于民,华商总会的用途也随着世事沧桑而不断改变。

我偶尔路过华商总会,这外观二层、内部四层的钢筋混凝土结构,显得深邃幽静、庄重肃穆,令人对汉口商界肃然起敬,真想拾级而上,登上多层台阶,进去看看。这模范区的“样板房”说明,经过民国初期十几年艰难曲折的恢复与重建,汉口的市容市貌发生了很大的改观,一座颇具现代气质的工商业大都会恢复了青春。

辛亥大火焚城是城市灾难,更是对城市的考验。焚城后的破败或许是涅槃重生前的“哀嚎”。焚城并不一定换来重生——面对不同的机制和决策,不同的技术与条件,焚城后或消沉或崛起。1911年汉口大火对比1666年伦敦大火,尽管有太多社会因素的限制,历史也早已定格。

如今能带给我们反思的,除却各种重建方略与实践过程的对比分析研究,更重要的是一个城市——包括这个城市中的每一位市民,面对城市灾难时的心态与自我认知。

打捞江城记忆  串起散落的珍珠

钩沉三镇往事  回眸过眼之烟云

华商跑马场

转载请注明出处,勿侵犯知识产权!



  扫描二维码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