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干货 | 李太云讲中医脉诊入门(一)

 感悟_johnson 2023-07-30 发布于福建

按:本文正文系李太云2023年2月在中医家庭医生养成班第二期的线上视频直播课程的录音转换而来,由郑雅琴等8位同学整理而成。脉诊讲解共计超过8小时,约10万字左右。

以下音频为2023年6月李太云受孙建锋老师邀请,在群里用语音讲脉诊,连续讲了3节课共计约100分钟,这是第一节课的录音。

今天我们讲一个最重要的东西,就是脉诊。
我一直讲,任何事情抓主要矛盾,毛泽东思想里面最重要的一点,他写了一篇《矛盾论,就是抓主要矛盾。我们的诊断方法里面抓重点的话,它第一个就是问诊,第二个就是舌诊,第三个是脉诊,这三个是最重要的,其他的都是一些辅助的。
讲脉诊它确实是比较不太好讲。因为它纯粹的是一种自我感觉,一种触觉,一种感觉,很难用语言或者用文字把它给形容出来。从古到今,关于脉诊的书很多,最有名的比如李时珍的频湖脉学,诊家枢要,包括很多的名家医书里面都有讲到脉诊,包括伤寒论里面也有关于脉诊的。
但是脉诊它真的不管是我们看书,还是在线上来学,还是学校里的老师教的时候,我们在学的时候,因为这个东西太过于主观,或者说太过于玄,很难这样子去讲。上一次第一期的,我们脉诊讲完之后,可能有一些实践经验的同学有找到了一点感觉,但是大部分的都还是没找到感觉。
这一次我们得要花更多的时间,花更多的精力来把这个东西弄懂弄通,不然的话中医学完了,脉诊学了,但是不会用,那不是浪费时间吗?一定是要学以致用,要让大家学了之后能够去用。所以我就在想,这个要怎样才能把脉诊通过我们现在这样线上直播的方式,把它给讲透,讲到你们能够理解、能够运用。
书上面的这些废话的部分,我都不多讲了,讲也没意思,反正你们看一下就可以了,或者是不看也无所谓,什么脉诊的原理,还有一些什么相关的这些内容。
我们直接进入主题,就是讲怎么把脉。把脉,首先有几个前提,第一个就是我们把的位置在哪里?然后我们什么时候把?然后医者和患者两个人的姿势应该要怎样?然后最重要的就是指法,手指要怎么运用,要怎么来把?在把脉的时候你要在什么样的状态下去把脉。
第一个我们把脉的这个位置,在寸口上,在腕关节上面,桡动脉这里,这个叫做寸口脉。这个位置是桡动脉的位置,首先我们有看了《正常人体解剖学》,尤其是当时在讲《正常人体解剖学》,我们不是走马观花的看一下,在讲到手的部位的时候,特地教大家注意那两张图,就是我们把脉要用的位置,大拇指这边的这一根骨头,手臂上面,前臂的大拇指这边的这根骨头叫做桡骨。
桡骨在靠近腕关节的位置,它有一个凸起的地方叫做桡骨茎突,从桡骨茎突这里往里面划过去,这个尺寸大概就是不到一公分,因为动脉每个人的位置,它还可能有细微的差别,但是整体上大概是在这里,我们以中指按住这个茎突往里面滑进来这个样子,摸到的这个脉,就感觉到了这个地方有那个动脉在搏动,在跳动,这个脉就是叫做桡动脉。
首先是从解剖学上来讲,我们要找到桡骨茎突,要找到桡动脉才能够去把脉,我们把的就是桡动脉的这一段动脉的搏动。然后从中医里面来讲,这个地方经过的这一条经络,这是手太阴肺经经过的地方,然后在讲经络的那一段那一章节的时候,我们学过叫做“肺朝百脉”。所以在这个位置,肺经经过的地方,它能够显示我们身上所有经脉、脏腑、气血充溢的情况和运行的情况。所以把脉的时候只把到了肺经,只把到了解剖学上的桡动脉。
在桡骨茎突对准的位置滑进来的这个位置,这里叫做关脉,在它的前面这里叫做寸脉,然后在它的后面这里叫做尺脉。这就是中医里面的寸关尺。为什么把脉是用三根手指,就是这样子摸出来的,寸关尺就是这么来的。所以首先是先找中间的这个,用中指去定、去找,中指定关是第一步,中指找到关脉之后定到这里,然后食指和无名指跟着搭过去。
然后这个手指要怎么放呢?比如说我们中指定关的时候,摸脉不是用指尖,也不是用指腹,而是用中间就是大概呈45度角的位置这样子去按下去,这里叫指目,不是直直的放上去,也不是垂直的按下去,顶下去,而是斜斜的摸下去,脉象在这一个范围里面,去感觉这个脉象。
这个是属于指法,这三个手指中间隔多宽,是因人而异的。比如一个跟我差不多高大的这个人,就是高矮胖瘦跟我差不多,那么我这三根手指就是很自然的并列,不要用力去挤,也不要去张开了,就是轻轻的三个手指合并并拢,这样子放上去,他就是刚刚好,就是把到这三个脉。
如果这个人他比我高很多,很明显的比我高,那么三个手指要分开,分开的距离也是一种感觉,因人而异的,你感觉他比你高很多,你就分开一点,你感觉他比你矮,你就把手指并拢。比如说给小孩子把脉,用一根手指就可以了,因为他放不下你三根手指。
第一个是找到桡骨茎突,第二个用中指定关,手指斜45度去按触,第三步再把另外的两个手指放上去,第四步三个手指根据情况并拢,注意间距。第二步,第三步和第四步应该没有问题了。就是我再演示一下,我们首先用,因为自己把自己的脉的方向是反的,把别人的脉的话,食指是靠近手掌的,无名指是靠近上面的,然后自己把自己是反过来的,那正确的应该是这样子,因为很不自然,我演示的时候是反过来的。
就是首先中指找到桡骨茎突,往里面滑进去就找到了桡动脉,放在这里不要动,不要往前移,也不要往后移,就是滑进来的这个位置,这里就是关脉定位定在这里的。然后接下来放另外两个手指的时候,就是这样放在这里,这两个手指跟它平齐,是一根直线,你不要放上去之后是这样子的,那这两个手指摸不到脉对吧?三个手指的指目这个位置,大概是在这个位置,这里就是差不多成45度角的位置。
这样子是按到这个脉象上面去,是这样子按的斜45度,然后把三个手指都差不多是斜45度的时候放上去,轻轻的放上去,这样子位置就找对了。位置找对,然后在刚刚说了这两个无食指和无名指的这个间距,稍微注意一下,就是根据这个身高来调整一下,但是他也不是说有具体的明确的要求,你非得要怎样子离多宽,因为我们本身这个手指的胖瘦程度也不一样。
那比如说我现在我本身是个很胖的人,我手指很粗很粗,那我把一个跟我一样高的人,我也得要把三个手指并得很拢,挤的很紧才行,不然我手指都跟大拇指一样,老粗老粗的,那也距离也就变大了。然后如果是很瘦很瘦,手指细长细长的,那你去把的时候,手指要自然稍微分开一点,所以这个就是一个随机应变的,它没有固定的标准,没办法数字化,告诉你说要多少多少毫米,它是一种感觉。(演示部分内容必须结合视频理解)
好了,前面的这些相对来说都还比较简单,接下来是一个很重要的问题,就是手指按上去之后用多大的力,这是一个很重要的问题。就是我们的手指按上去之后要用多大的力呢?正常来讲分三种。用红色的笔来画图。现在这里有四根线,四根线分成了三个区域,这是第一个区域,这是第二个区域,这是第三个区域。
在这三个区域表示的是我们按的时候用的力度,也就是说被按的皮肤沉下去多少。最上面的这一个叫做举,举就是你手指轻轻的放在上面,不要去按,就是不要把人家皮肤按压下去;第二个叫做寻,主要用的是寻的方法;第三个要用力的按下去才叫按。
这些就叫做举寻按,三个用力的程度不一样,然后就给他三个不同的名字。在举的时候,手指轻轻的放上去;手指本身有一个重力,放上去之后,皮肤就会有轻微的凹陷,这是自然现象,你没有用力,但是它有轻微的这种反应。
皮肤是有弹性的;在寻的时候,你要稍微用一点力,但是又没有压到底,没有用很大的力,这个时候你是在找这个脉到底是在哪里,所以古人把它给称之为寻,就是寻脉的过程。如果你很用力的一直按,按到下面,感觉快要摸到骨头了,这个叫做按。第三个最深的叫做叫做按。这就是举寻按的三种力度。
那么在寻的时候,它用到的力度是多少呢?虽然没有办法说用数字来表达,但是古人还是想方设法把它数字化了。古人是怎么把举寻按力度数据化的呢?就是左边的关脉相当于放了六粒花椒的重量,而右边只用了三粒花椒的重量,就是这里是6,这里是3,然后这里是12,这里是6,这里是9。也就是说左手和右手按的力度是不一样的。
6粒花椒,我们也没办法去称它到底有多重,也没办法用现在的单位算出多少牛顿的力,它只是一种感觉,就是告诉你左边用的力比右边是要大一点,要重一点。左手的寸脉用6粒花椒重量的力,然后右手的寸脉只要用3粒花椒重的力;然后左手的脉用12粒花椒重量的力,右手的用9粒花椒重量的力度。
尺脉怎么办呢?尺脉就差不多要摸到骨头的位置了,要按到骨头,因为它是比较沉的,所以它需要按到底下。底下是到哪里,就是在我们桡骨茎突滑进来之后,稍微往上走一点点,你摸下去,是不是有一根骨头?这骨头就是我们的桡骨,尺脉就是需要用比较大的力。
所以大家有没有发现一个问题,就是这三个手指放上去把脉的时候,三个手指用的力度不相同,而且左手和右手用的力度也不相同,是不是?就是六个位置上的力量都是不一样的,也就是说被按下去的程度都是不一样的。
所以这说明了什么?说明了左右手的脉在寸关尺上面,他们反应出来的脉的状态都不一样,我们需要用不同的力度去寻找脉,所以它叫做寻,就是你在用这个力度的时候去寻找到的,它才是我们叫做平脉的正常的脉,就是中间的得出来的叫做平脉。
等一下往下面讲的时候就知道了,跟平脉对应的就是病脉,生病了脉象就会出现异常。需要的这个手法指法可能就又改变了,所以正常的寻脉的时候用到的力度,寸关尺不一样,左右手也不一样,这样子能理解吧。你们在自己手上轻轻的找一下感觉,什么叫做3粒花椒重量的力度,什么叫6粒花椒,9粒,12粒花椒重量的力度。
我们来看它的规律,就是左手的寸脉只需要用到关脉的一半的力度就够了,尺脉有可能是用到关脉的一倍的力度,左手的寸脉是右手的寸脉的一倍的力度,右手的寸脉是关脉,是左手的脉的2/3,3/4这样子,就是有所差别。
因为力度是纯粹的一种感觉,没办法去数据化,这个也只是仅供参考,古人这样子写也只是仅供参考。就是你没办法说到厨房拿几粒花椒来称一下它有多重,然后换算成多少牛顿的力,这是不现实的,这只是告诉我们一个感觉,一个比例大概是这样子。
这个是位置和指法,然后时间的选择方面,其实很简单了,基本上都不离这几个原则:不要太饱,不要太饿,不要酒后,不要劳累过度或情绪剧烈的时候,应该是在平常不饥不饱的情况下,心态平和的情况下,没有剧烈运动的情况下,这样子来把脉。不管是病人还是医者都是这样子。
然后这里有讲到一个平息的问题,其实这跟时间是息息相关的,就是说不管是病人还是医者,都是应该在心平气和的情况下面才能够去把脉。
我刚刚6点钟才赶到店里面,就过来了两个人,我看着时间我也很赶,我说我马上要上课了,然后那两个人在那里等着我,我就给他们把脉,我说那你也得要等几分钟,你不能这样子,我也气喘吁吁的,你也气喘吁吁的,这样子脉把的也不准,要坐两三分钟休息,喝杯水,平息一下,这就叫做平息,就是心平气和。
医者和患者都要心平气和下来,然后在这样的状态下面去把脉,才是相对比较准确的。那你如果剧烈运动了,或者是太饱太饿了,或者是喝了酒,或者是生了气,这时候把脉肯定是不准的;医者也不行,就是比如说如果我自己心情都没有平复下来,还在想着其他的事情,或者正刚刚运动完,在那里喘气,然后去给别人把脉,怎么数息,是不是?等一下把脉的时候还要数息,一次呼吸,对方的脉跳了几次,是要数的,所以两个人都需要做到这一点。
最后一个是体位的问题。正常我们在标准的情况下把脉的时候,病人的手是立起来的。比如说这个是脉枕,下面是一个像小枕头一样的脉枕放在下面,手是这样子立起来的。这样子直接平躺着,手掌心向上放的,本质上来讲其实是不对的,但是大部分人都是这样子,很多人都习惯了这样子,你甚至用手给他掰都掰不过来,他就要这样子放着给你把。
可能在医院或者在电视里,都已经看习惯了,把脉就是把手往这上面一放,你给我把脉。实际上按照古代的书上面讲的,它是要这样子立起来把的,就是这样子,然后你的手去摸脉,这样子来把才是更准确的。
当然也没有说这么讲究,只要是在平静的状态下,也差不了多少,变化不是很大,只是说可能跟古代的医书上面讲的会稍微有出入而已。其他的体位姿势可能就不行了,比如我趴着,趴在床上,然后你给我把脉,这样子肯定是不行的,因为心脏是受到压迫的;比如有的人他有气没力的,过来就直接往桌子上一靠,坐到那里往桌子上一趴,来,你给我把脉,这个时候他心脏也是受到压迫的,或者是手臂受到压迫的,这时候脉也是不准的。
那现在还有一些情况,就是像闽南这边,泉州这边,很多的中老年人手上面都是带着玉镯手链什么之类的东西,有的是很紧的,他把这个手都卡在这里,你如果要把脉,要把这个东西弄开,因为这些东西动脉都给压住了,卡住了,这些细节都得要注意。不能压迫到这根动脉,这根动脉只要被压到,脉象就全变了,这些要考虑进去。
还有的甚至衣服穿的太紧,勒住了手臂,这时候也要注意,太紧影响动脉的血液循环,你把出来的脉象,那也是不准的。还有手势,他手伸给你,拳头握着给你,这样子肯定不行,手在用力,脉象肯定不一样,要自然的样子,放松的状态下,与心脏部位同高的状态下,这样子脉象出来的才是准确的。就是我们的桌子,病人坐下来之后,桌子要跟人心脏部位差不多高,他把手放到桌子上来的时候,就是刚好心脏部位同高这样子的。
比如我们如果给小孩子把脉,小孩子把手伸过来,他的手是这样子伸着的,你这样子去把他的脉,他的脉是不一样的;你要他放下来,一点点蹲下来,跟小孩子平等的去沟通,这样子把他的脉才是准确的。
那比如你是坐着的,然后叫他坐,他不坐,或者是他就站到那里,医生你给我把个脉,手就这样子伸着,这样子往下垂的,把的脉象也不一样,不只是脉象会变,就是人也没办法静下来,要坐下来,放松下来,就是要注意到很多的细节。书上面很多的细节都没有讲到。
寸关尺要怎么来把握?日常实际中运用到的就是左手是心肝肾,右手肺脾肾,那么跟他们对应的还有一些东西,比如胃和脾它是在一起的,肝和胆是在一起的,左边是肾阴,也叫做肾水;右边是肾阳,也叫做肾火。
心的话,它就包括了心包,心血管系统,循环系统,肺就是呼吸系统,胃脾的话就是消化系统,肝胆除了肝胆系统之外,还包括了整个的妇科系统,就是妇科的脉,基本上都在肝脉上面。
我是用了现代西医对应的叫心脑血管系统和呼吸系统、消化系统的这些说法,当然这些的话是为了便于理解,方便说法,大家不要把这种图给传出去,说我在这里讲西化的中医,我只是为了让你们能够更好的理解。
刚刚六点多过来的这两个,匆匆忙忙看的这两个人,他们同时出现了一样的问题,就是在元旦节之前阳了之后,这一个多月来没法睡觉,没有精神,没有力气,经常胸闷心慌,或者是心怦怦跳,血压还飙升,所以他们的脉象上面显示心脉和肝脉都非常的虚弱,不太对劲。
第一个人,她本来是说妇科不太对,就是阳了之后老是淋漓不尽,出问题了。我一把脉,我说你可不止妇科的问题,你这问题可多了,是不是没法睡觉,是不是白天没有精神,晚上睡不着,说话没有力气,做事也没力气,走几步路就喘气,她说是是是。
肝脉这里很弱,因为它表示的是妇科,是不是白带比以前增多了,出现了异常,还出现了痛经,因为它很钝细,很玄紧,它肯定会有寒,有宫寒的这种情况,就是小腹坠胀坠痛感,痛感,她说是。
右手的脉基本正常,没多大的问题,就是肺脉稍微差一点,是属于气虚,差一点点,关系不大,左手的脉一出来,主心脉和肝脉差很远,这个问题就基本上就出来了。
现在很多人,把脉诊变成了一个测试。其实从黄元御到彭子益,到李可,到张锡纯,都是这么说的,把脉是放在最后的,是用来验证你前面的诊断对不对的,前面通过望、闻、问三个诊法收集来的信息,在你脑海里已经给他有一个初步的分析判断了,最后一步把脉,看一下刚刚收集到的信息是否准确,初步的判断方向是不是对的。
但是现在反过来了,二话不说,先把脉,把脉的时候中医把出来的结果,他跟西医的拍片,或者是彩超,验血,得出来的结论它是不一样的。
前两年有一个《》老中医》的电视剧,里面有一个故事,就是上海一个大富豪,应该是属于贵族的那种,他在大椎穴这里长了一个富贵包。他就要考验上海的中医水平到底好不好,他把上海有名的中医全部都请来给他诊病。
啥也不讲,就躺在那里说,来,你给我把脉,看我是啥问题。然后那些医生一个个的跟他讲,你这个没事,你可能有点受风寒了,你可能有点气虚,你可能干嘛,他把这些人全部都给关起来,说,你们都没有说到点子上,都说错了,我不是这个问题,我没有这些问题,所他把这些医生全部关起来。
最后翁泉海,就是这个电视剧里面的主人公登场的时候,翁泉海一想这个人肯定没有其他的问题。他让这么多中医给他看了,关了这么多中医,表示他的问题肯定不出在五脏六腑上面,所以脉象上面显示不出来。
所以他进去之后,先不给他把脉,先跟他聊天,跟他讲,把脉它只是用来验证你的气血,验证你的五脏六腑,它并不能给你,比如说你今天身上划了一道伤口,你给医生说你给我把脉,哪个医生能把出来是不是,你身上今天讲长了一个脓疮,你给医生说你给我把脉,医生他能够把的说你长了一个脓疮。
那换成现在的西医,比如你身体里面某个地方,肠道里面长了一个小息肉,胆里面有个小结石,肾里面有一个小囊肿,你就这样子伸着手给人家说,来,你给我把脉,看你把不把的出来,这种考验毫无意义。
中医和西医的思维不一样,它有可能显示出来你脾可能比较弱,或者胃气有点不降,或者像脾胃系统里面有淤血,或者有气滞或者血瘀,但是他不能告诉你说这里面有息肉,或者一些其他的。还没有到一定的程度的时候,它显示不出来。
我们得出来的结论,只是说你气机顺不顺畅,有没有淤血,这个是属于气血的,然后告诉你这个是在心肝脾肺肾的哪一个系统里面,没有办法告诉你说这个是在胃大弯,贲门,幽门,或者说十二指肠,小肠,还有小肠还这么长,好几米长,还要从哪一段到哪一段,然后大肠,大肠到直肠。甚至像西医一样告诉你说从直肠上去十公分的地方,不可能,基本上从古到今没有一个中医可以这样子去说,十公分的地方长了什么东西。
但是西医它确实可以查出来,而且告诉你这个位置,然后还有它的大小,还有它的性质,他都能够查出来。但是在中医里面,它得出来的结论跟西医是不一样的。他只是告诉你说消化系统,可能出现了什么样的问题,但是没有办法告诉你说在你的肠道的哪个地方长了个息肉,或者长了个什么东西。
所以这种考验他其实是没有必要的,但是现在形成的这种风气,应该说从最近这100多年来吧,从西医传到中国来以后才这样子的,因为西医他确实在检查这一块,可能会更精准,更客观,让患者,让病人一看就能够懂。
那个报告出来,白纸黑字大概都能看得懂,看不懂的也可以去百度,这比中医讲的确实要更详细一些。我们再看中医诊断出来得出来的结论,说你胃气不降,你气滞血瘀……这些词,它比较虚,所以相对来说病人他不好理解这些东西。
所以其实中西医在诊断这一块,是有互相参考的必要性的,有参考的价值的。比如说,西医检查出来你肠道里面有息肉了,然后你再用中医的方法去把脉,脾脉这里它有气滞,就是出现腹胀胃胀的问题,你这个地方有淤血,或者你这个有寒,肠胃有寒。这些东西它是有参考价值的,就是两个互相去印证,中医能分清你到底是湿热还是寒湿,这样子去对照。
但是在病人不提供任何信息的情况下面,直接伸出手来让你把脉的时候,你至少得要说出他是哪一个系统大概出了什么样的问题。如果连哪个系统出了问题都不知道,或者是知道是哪个系统出了问题,但是说不出个123出来,那也不行,为什么呢?
比如我刚刚说的这两个人,他们出现了同样的脉象,都是心脉非常的弱,然后肝脉比较弱,而且比较详细,你可以很肯定的跟他讲,你的呼吸系统和消化系统基本上没有问题,他首先承认是不是,点头,确实这个还好,你的问题出在心脉和肝脉上面,为什么,心主什么东西,一个是睡眠,然后心气,心血管系统,高血压糖尿病,心脏病,心脏相关的疾病,血液相关的疾病,都在这里。
你至少能够知道他在哪个系统大概出了什么样的问题,出了这个问题之后,再进一步的通过望诊和问诊之后,也可以再细致的分析下去,比如说是因为心气不足引起的失眠,睡眠不好,引起的心慌,胸闷,心悸,心脏跳动,心脏的心率出现了问题。
因为心气不足,出现了血压升高,因为血泵不上去,所以他要加大压力泵上去,所以血压就会升高,好,那你这样子一讲,人家就很容易接受,原来是这么回事,这样子来的,我都啥也没跟你讲,你就知道我血压升高了,你就知道我睡眠不好了。
但是最好的方法不是这样子去验证的,而是先把症状讲出来,讲出来之后心里已经有一个底了,我已经做出一个判断了,你主要是什么问题,次要是什么问题,然后我要给你选哪个方子,伤寒论里面的哪个方子,或者不是伤寒论里面的古代的比如是用张锡纯的方子,还是用黄元御的哪一个方子,已经想好了,这个时候手一放上去,你这个确实是半夏泻心汤的方子,你这个确实是血府逐瘀汤的方子,那就更好,非常的准确。
如果把时间浪费在猜测上面,推测上面之后,要开方子的时候,你又要重新去整理这刚刚收集到的信息,再重新来想该用怎么样的方子才是最准确的。就是把顺序给倒过来了,黄元御在讲这个事情的时候,就是它的前提是你的望诊要很厉害。
因为黄元御看病它主要靠望诊,他一眼看过去就知道有什么问题了,所以他说,把望诊和问诊放在前面,心里面已经想好了之后才去切脉把脉,因为他的望诊非常的神,就是一个人走经过他前面走过去,他一看就知道是什么情况了,然后跟人家一说,八九不离十。
就好比刚刚这两个病人经过黄元御面前,黄元御都不用把脉,就告诉他你这个整天没精神,然后睡不好吃不好什么什么的,就跟他说出来了,让人家感觉你啥也没讲,也没把脉,你就知道我什么病什么问题了,心里就已经很服他了,所以我们跟这种大医还是有很大的差距,这个必须有自知之明。
当然就是现在,尤其是医院里面的这些中医,能够达到这样的水平都已经非常难了,就是我们讲的这种水平都已经非常难了,更别说像黄元御、张锡纯这样的水平,那几乎是绝对不可能的了。
我这边很多人来找我的时候,他也是去泉州市中医院看不好才过来的,我也不知道是谁介绍,反正就是各种各样的。昨天泉州的一个,泉州最有名的最好的一个医院是部队的医院,现在叫做910医院,以前叫做180,所以泉州人习惯叫他叫180医院,咱们泉州的同学就很熟悉,是泉州最大最好的医院。
他说他在180那边,西医看了看不好,别人就跟他讲说你看中医,他又到180里面也有中医科,他去看了中医,看了中医还是不好,医院里面看病都是靠方子的,你进来之后就问你身体哪里不舒服,或者有什么病,然后一边把脉一边聊天,把脉不过三秒钟。
都是这样子,就是装腔作势,装模作样的,我们很多人都有去医院里有这样子的经历。手放在上面还在跟你聊天哪里不舒服,你最近怎么样,然后干嘛这样子,一边说话一边把脉,根本就没有用心去把。
然后怎么开方子呢?他的电脑里面都有一些固定的成方,因为每个医生只看一科,比如说他看消化科的,消化科还分开来的,耳鼻咽喉分开,肛肠分开,只看肠胃,等于是所谓的消化科就只看肠胃。然后你看肠胃的问题,总不过是这几个问题。
你说了是什么问题,他就到电脑里面找这个方子给你,然后你回去吃,比如说给他开了这个七天或者十天的药,就跟患者说你吃完了之后要记得按时来复诊,然后病人老老实实的一定按时来。
第二次来说医生我吃了药没有好,你再给我看一下,他看一下还是装模作样的看完之后,这个不行是吧,我给你调整一下,给你换个方子,你再吃几天,吃完之后记得按时来复诊,再换个方子给他吃。
吃了到底有没有效果呢?这个不一定,如果刚好瞎猫碰到死耗子,吃的好了,他也会来复诊,去医院看病的人很听话,找我们民间中医看病的人就不是这么回事,到医院去看病的人一个个都很老实,你叫他什么时候来,他就什么时候来,挂不上号还开后门去找关系,都要找到你来,这些事情,社会的事情咱们就不讲了。
看完之后,一个方子一个方子去试,当然他也有经验,这些方子放在电脑里面,他也是经验形成的,就是他自己总结出来的,或者是说他的老师留下来的,或者是说他在哪篇论文里面,书里面看到的,说别人用这个可以治非萎缩性胃炎,可以治这个萎缩性胃炎,或者是急性肠胃炎什么之类的这些问题,他就把方子放在这。
反正你也看不到,现在的这些医院方子基本上都看不到,直接就是说药开好了,你去药房拿药完了,你也不知道他开了些什么药,像泉州市中医院的药都是颗粒剂,你也看不到是什么药,他把那些颗粒都弄在一起,你根本就不知道他开了什么。好了就好了,没好你再去看。
所以我在讲这个的时候岔开了,就是我们要知道把脉的目的到底是在把什么东西。不是让你说出来这个人他到底是有个什么样的西医的名词的问题,叫做病名,不是说你把就知道你有冠心病,你这个二尖瓣反流。
从本质上来讲,它其实是不存在这样子的,因为一个心脏出现心血管系统有好几十种病,你这个手指再厉害,很难去把这些细小的问题,不常见的问题,细分的问题,你用一根手指放上面一摸就知道。
只能说是有一些,如果真的判断对了,那个可能是一种概率或者一种通过其他的信息得出来的。这个有一个经验的问题在里面,就是虽然对方啥也没有说,但是看他的脸色,唇色,眼神,和他的形态举止,一看这个人可能有这个冠心病。
然后手放上面一摸,说,你是不是有冠心病,说,哇这个医生好厉害,你手指一摸就知道我有冠心病,其实在这个手上面我们只能显示出来你心气不足,或者是说心脉瘀阻,或者是说这个什么中医的名词,而且这些中医的名词都很有趣,基本上都是四个字一句,所以我们把脉把的是这些东西。
我们再具体的讲一下这个肾,肾阴和肾阳这里,两个手的尺脉都是把这个肾的,都是属于肾脉,然后左手的是阴,右手的是阳,这个我们平常讲的是左边是阳,右边是阴,在这个地方它是反过来的,大家要注意一下,记一下,就是在这个上面,它显示的什么叫做肾阳,什么叫做肾阴呢?
肾阳就是表示它是这个热性的,火性的,主动性的,攻击性的,上炎的,往上的这种正能量;什么叫做阴呢?阴就是沉藏性的,液态的,往下的,收敛的,这个滋润的这些东西,它就叫做肾阴。
我们经常听到一个词叫做肝肾阴虚,是不是肝肾阴虚的人有些什么症状,比如说眼睛老是很干涩,对不对?眼睛干涩,为什么会干涩?因为它的阴液不够了,所以说阴,什么叫做阴,就是它是属于液性的,滋润的,濡养的这种类型的能量或者是物质,就是属于阴。
好了,我们接着讲,就是大家刚刚在看这个地方,是不是发现一个问题,小肠大肠去哪里了?这个书上面有好几种对应的方法,就是关于寸关所对应的是什么,但是从实际上我总结出来的就是整个消化系统都在这里。
所以不要去看书上面,他为了好看,为了把这个五脏六腑分别的给他每一个位置配两个脏腑,给它对应上去,说因为肺与大肠相表里,所以把这个大肠放在这里,这个心与小肠相表里,所以把小肠放在这里,实际上这两个脉跟大肠小肠基本上没多大关系。就是消化系统它全部都在这个右手的关脉上面,你只要摸到关脉有问题,他不是胃有问题,就是小肠有问题,要不就大肠有问题。
这个地方经过很多的验证,实践中验证出来,它就是这样子,如果有便秘,这个肺脉这里可能会有反应。但这不等于表示说肺与大肠相表里出现的,而是因为肺气不足,推动不力才出现的便秘,它不一定就是跟这个相表里出现来的。
这个肺脉,它就只是表示这个呼吸系统,就是呼吸系统出现的任何问题,比如感冒咳嗽之类的,气虚这些它都会在这里显示出来。然后心血管系统的就在这里显示出来,但是它不一定小肠的问题在这里显示出来,或者说小肠的问题这里根本就不会显示出来。
有的时候书上面这样子讲,甚至是黄帝内经都这样子讲,但是我们不一定就真的要按照那个来,按照那个来,你就会发现真的有时候会叫做缘木求鱼,感觉就找不着北,这个说明一下,所以你在书上看到的可能不是这样子分布的,但是在现实中,我感觉经过这十几年来一直在不断的在这里试,感觉出来他应该是这样子。
就是我写的这个对应图,这个表格比较实用一点,实在一点,书上面的可能会比较好看一点,告诉你说心与小肠相表里,所以他们两个都在左寸,肺与大肠相表里,所以他们都在右寸,实际上没有多大的意义。还有的是叫做说你往里面按一点又怎样,往外面按一点又怎样子,故弄玄虚没意义。
然后要特别讲一下这个黄元御,他提到的一个词叫做听脉。这个可以说是把脉里面的诀窍,秘诀,为什么这么说呢?在我没看黄元御的书之前,我是先正统的学,学完之后就开始看古代的书,也跟大家一样,什么黄帝内经,伤寒论,孙思邈这些也一直看,但是这些都只讲什么病用什么药,什么症用什么药。尤其是千金药方,千金翼方那么厚,当时花了好多时间。
到最后看了黄元御的书,叫做醍醐灌顶,瞬间就明白了很多的东西,很多的事情。在把脉的这一块,他提出一个观点,叫做听脉。他不是让你去用手去按,而是用耳朵去听。你用手指按到这个脉象上面,然后用耳朵去听这个脉是怎样子。
为什么要听呢?听的时候你能够非常的静心、专注,能够很细微的感受到这个脉在你的手指下面搏动的情况,所以它叫做听脉。这个是很重要的一个事情,就是把脉的时候比任何其他的事情都要更专注,你的注意力是100%在这个上面,你才能够把的好这个脉。
你如果一边把脉,一边聊天,一边看手机,一边看报告,那肯定是把不好的,因为你没有用心去听。他是要用心去听脉是怎么跳动,怎么搏动的,他传给你的一些什么信息,而不是你的手指放在上面去感觉它是怎样子。
所以呢,这个真的叫做,真传一句话,假传万卷书,你懂1万卷书,你也不知道这个脉到底怎么把,然后看了这个,我当时一看到之后立马就明白了,就赶紧找同学给我来,手给我一下,我就闭上眼睛,慢慢的感觉,后来摸多了,感觉就来了,就不用闭上眼睛也能够听了,所以就是在于实践,你要多去实践。
我们把诊断的讲完,就会有一个小作业,到时候大家都要去完成的,就是用这个望闻问切去诊断,你要收集这些信息,所以就会用到把脉的。那么刚刚前面我们讲把脉的前提,现在讲把脉的这些方法,然后现在教大家听脉的诀窍,你可以去看医院里的医生没有一个是在听脉的。
当然我可能看到的都是泉州这边的医生,因为我没事就往医院跑,也去那些国家级名老中医工作室里面去看,我就悄悄的站在那里,我啥也不干,我就在那里看,我一边看一边记,我看到的,几乎没有人是这样子在做。当然他们可能水平很高,他不在乎了,他可以一边聊天,或者一边看报告,一边把脉,就是说我们正常的普通人,你确实是要非常非常的专注,你才能够听出脉细微的差别。
我们无非就是在找它们的细微的差别,因为这个脉象一摸上去,它其实就是一根动脉在那里波动,同一根动脉它还能差多大,不可能差很多,就是细微的差别,所以你必须闭上眼睛去静静的感受他们之间细微的差别,这个意义就在这里。
听的意思是让你更专注,全神贯注去用心的感受脉相细微的差别。然后把脉都是用三根手指,但是张锡纯是用一根手指,但是我不知道他是用中指还是用大拇指,总而言之,他是用一根手指把脉的,他一辈子看病都是用一根手指看的。
他也不管你什么寸关尺,就左手摸一下,右手摸一下,就用一根手指摸一下就好了,就知道什么问题了,所以大师跟我们普通人是有一些差别,是很正常的。我们就按照规规矩矩的,按照正常的方法,寸关尺三个脉来看。(未完待续。民间中医李太云讲述,由郑雅琴等8位同学整理,有删节。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