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人人都可以练习的《易筋经》十二式(动图),每式功效详解!建议收藏

  平凡的人 2023-07-30 发布于内蒙古

Image

在武侠小说中,《易筋经》是武林中人梦寐以求的武功秘籍。现实中,《易筋经》是一种内外兼练的医疗保健养生功法,经常练习可以收到防治疾病、延年益寿的效果。古代相传的易筋经姿式及锻炼法有12势,即韦驮献杵(有3势)、摘星换斗、三盘落地、出爪亮翅、倒拽九牛尾、九鬼拔马刀、青龙探爪、卧虎扑食、打躬势、工尾势等。

《易筋经》十二式

易筋经简介

《易筋经》是一种以变易筋骨为目的的健身方法。

《易筋经》十二式精要,突出肌肉、骨骼和关节的屈伸、扭转和牵拉,尤其注重脊柱的旋转屈伸。

易筋经》以其架式、意守部位、调息次数等变化,适应于不同人群的健身锻炼。长期习练对改善心血管系统、呼吸系统、消化系统的机能,提高平衡能力、柔韧性和肌肉力量有良好效果,可以降低焦虑和抑郁程度。

动作习练要点

易筋经

韦驮献杵势


Image

左脚开立身中正,两臂前摆掌合胸,

气定神敛调气机,心澄目洁貌亦恭。

两肩为轴臂带动,屈肘合掌腋下松,

深长细匀调呼吸,调理周身心神静。

功效:人们经常有胸闷、胸胀等气不顺的的感觉,易疲惫,精力不济,练习此势可静心、静气、排浊、提升阳气

Image

易筋经

横担降魔杵势


两肘抬起掌伸平,两臂外展立掌撑,

掌根用力趾抓地,缓慢外撑意扩胸。 

吸气抬肘掌前伸,两臂体侧与肩平,

竖指坐腕成立掌,内劲用力两边撑。

功效:长时间的坐着或者熬夜,感觉到浑身活动不利,即使是拇指这个最灵活的部位,也是发僵发硬,久坐容易耗伤气机致手太阴肺经的筋经僵结。

“韦陀献杵第二势”可以拉伸手太阴经筋,通畅肺经,增强心肺功能,对拇指屈伸不利、肘部酸痛、上肢酸楚麻木、咳嗽、喘息等症状都有很好的缓解作用。

Image

易筋经

掌托天门势


松腕平摩收至胸,虎口耳垂相对应,

两掌上托展肩肘,体重前移要提踵。

两掌上托至头顶,力达四肢脚掌撑,

脊柱竖直下颏收,紧咬牙关劲不松。

功效:一些时候话在嘴边就是舌头打卷说不出来,还经常觉得心窝至肚脐眼的肌肉发硬,多是手少阳三焦经的经筋出现筋转所致。

练习“韦陀献杵第三势”,可以拉伸手少阳经筋,通畅三焦经,疏理人体上中下三焦气机,对口干口苦、卷舌、咽喉痒痛、消化不良、男科、妇科等症状有特效。

Image

易筋经

摘星换斗势


握拳变掌身转动,掌落髋旁腰间横,

缓慢起身至头顶,掌经额前去摘星。

以腰带肩肩带臂,直膝松腕身调正,

目视掌心意命门,调整呼吸稍微停。

功效:时常感觉心下如有积块有压迫感,腋窝、手心易出汗,还经常失眠胸闷,这些症状就要考虑到和手少阴心经的筋经的“筋痹”有没有关系。

练习“摘星换斗势”,可以拉伸手少阴经筋,通畅心经,改善心脑及循行部位的气血循环,对心脑血管疾患、心情不舒畅、胸闷、胸痛、背疼、记忆力减退、肩周炎、腱鞘炎有很好的防治作用。

Image

易筋经

倒拽九牛尾势


屈膝撤步身转动,前后摆臂腿成弓,

两手依次握成拳,前拉后拽臂旋拧。

以腰带肩旋双臂,力贯双膀紧后松,

左右互换做三遍,动作协调不僵硬。

功效:工作空间小,膝盖呈九十度坐久了想伸一下腿膝盖都不听使唤,半天伸展不开,直坐想侧身扭头发现都很难活动自如,还经常偏头痛,如果在这些疼痛的地方摸到有条索状结节,主要就是足少阳胆经的经筋的筋结。

“出爪亮翅势”可以拉伸足少阳经筋,通畅胆经,帮助人体新陈代谢,对眼干、眼涩、有眼屎、有痰等的症状有特效,还可排出肠道堆积的毒素,减肥美体、改善色素沉淀、懒言、肝郁、心情不舒等症状。

Image

易筋经

出爪亮翅势


收脚开立臂举平,掌立云门再扩胸,

松肩前抻转掌推,分指坐腕目要瞪。

轻如推窗缓慢行,重如排山内劲增,

海水还潮收双臂,收推七次掌立胸。

功效:吃完饭觉得腹部肌肉发紧,胃部有向下牵拉感,腹胀,胃脘胀痛,中脚趾屈伸不利足,这些多与是足阳明胃经的经筋出了问题有关。

练习倒拽九牛尾势,可以拉伸足阳明经筋,通畅胃经,提高脾胃运化能力,对打嗝、反胃、纳呆、消化不良等症状有比较好的恢复作用。

Image

易筋经

九鬼拔马刀势


转身抡臂绕头顶,掌心掩耳头转动,

一掌扶于玉枕处,一掌背贴脊柱中。

缓慢展臂要扩胸,目视肘尖稍作停,

合臂上推身扭转,拧动脊柱后看踵。

功效:工作之余出现的肩部肿胀、麻木、疼痛、活动不利,放射牵拉至手臂外侧,还有容易便秘。这时候就要探查手阳明大肠经的筋经出现的筋结。

练习“九鬼拔马刀势”,可以拉伸手阳明经筋,通畅大肠经,疏通下焦气路,对宿便有清除作用,对肠炎、便秘有很好的防治作用,还可改善皮肤粗糙、色斑等容颜问题。

Image

易筋经

三盘落地势


转身跨步臂抻平,屈蹲按掌力要重,

口吐嗨音调气息,翻掌起身缓慢行。

上托如提千斤重,下按着力在劳宫,

翻掌向下肩带臂,转掌向上手至胸。

功效:胸部肌肉紧张作痛,上肢内侧正中有酸楚、麻木、疼痛感膻中穴处也会有压痛,厥阴俞有硬块。这与手厥阴心包经的经筋出现了筋痹有关。

练习“三盘落地势”,可以拉伸手厥阴经筋,通畅心包经,疏通关节气血,对肩、肘、腕、指及其关节有很好的保护作用,可以增强腕力和指力及心脏的功能。

Image

易筋经

青龙探爪势


起身收步身调正,掌心向上臂端平,

握固拳轮贴章门,伸臂屈肘龙爪形,

转身探爪力掌中,变掌下按意不停,

划弧转掌握固起,动作协调一气成。

功效:坐的时间长,后背僵硬,一起身就像被拉扯住;站一会就感觉腰像塌掉挺不住,这时候足太阳膀胱经的筋经容易形成经筋的麻木、僵硬。

练习“青龙探爪势”,可以拉伸足太阳膀胱经的经筋,通畅膀胱经,疏通颈、肩、腰、臀、腿部关节,防治颈、肩、腰、腿等的关节疾患,特别是对脊椎病有特效,此外还可强肾,防治泌尿系统、生殖系统的疾病。

Image

易筋经

卧虎扑食势



脚尖内扣身转动,拳至云门变爪形,

向前扑按肘稍屈,手随躯干做涌动。

上体下俯爪下按,塌腰抬头要挺胸,

力达指尖体上撑,腰背抻拉成反弓。

功效:大腿内侧麻木,阴部挺长松弛,阳痿不举,性冷淡,容易心烦易怒,这些是足厥阴肝经的经筋发生筋转容易出现的症状。

练习“饿虎扑食势”,可以拉伸足厥阴筋经,通畅肝经,疏肝理气,对抑郁、肝病、眼病、筋骨方面的疾患有很好的防治作用。

Image

易筋经

打躬击鼓势


起身转体掩耳孔,指击天鼓鸣7声,

由颈至尾体前屈,两肘外展逐节动。

缓慢起身尾至颈,牵拉脊柱身中正,

屈伸连续做三次,加大幅度要适中。

功效:经常做点事就觉得累,浅睡眠,幻听,耳鸣,还有腰膝酸软,精力不济,这些都受到足少阴肾经的筋经的筋损的影响。

练习“打躬势”,可以拉伸足少阴经筋,通畅肾经,调肾补虚,对耳鸣、耳涨、耳痛、耳聋等有特效,对腰肾疾患也有很好的作用。

Image

易筋经

掉尾摇头势


拔耳前伸指交叉,翻掌前抻收至胸,

俯身塌腰抬头看,双手下按两脚中。

左右调整臀扭动,头臀相向手固定,

肩与髋合调脊柱,目视尾闾腰背动。

功效:感觉怎么坐都不舒服都难受,尾骨还隐隐作痛,手太阳小肠经的筋经出现了筋痹容易出现这种状况。

练习“掉尾势”,可以拉伸手太阳经筋,通畅小肠经,通督脉、改善小肠功能,防治心脑血管病。

Image


收势:收敛心神,使处于拉伸状态全身经络放松,引气归元。


  • 适于各阶段人群,健身强体,美体瘦身

勤习《古法易筋经》动作,对于各个阶段的人群都有良好的调整作用。

青少年勤加修习会让人有虎虎生风之感;

儿童持续修习对虚弱的体质会大为提高,改善生长发育状态;

中年人修行后,平时常见之倦怠顿行消失,一般常见之忧郁紧张渐行消退,体质因此改善而体力充沛;

老年人,或有行动不便以及痼疾缠身之人,练习对于改善虚弱的体质,及身体的健康与复健均能有所帮助;

女性练习可呼吸的调息促进体内氧气的供给,而使精神焕发,体态均匀恢复青春,更因行功时能燃烧大量脂肪,实为美容、养颜、瘦身之最佳运动。

扩展:金庸笔下的《易筋经》到底是本什么书

“达摩老祖的《易筋经》我虽未寓目,但以武学之道推测,少林派所以得享大名,当是由这部《易筋经》而来.....
“只要将这部经书练通了,什么平庸之极的武功,到了手里,都能化腐朽为神奇。”
这是《天龙八部·千里茫茫若梦》一章中阿朱对萧峰回忆慕容博父子的谈话。后文又提到阿朱扮作和尚,从菩提院的铜镜后面将《易筋经》盗了出来,可惜打开一看全是梵文,一个字也不懂。

Image

电视剧版《天龙八部》

这里,金庸笔下设定的“达摩老祖”“易筋经”“少林”“梵文”等等其实渊源有自,都来于现实流传的《易筋经》一书中署名李靖的那篇序文。序文大意讲:

达摩在少林面壁九年后,欲归西域,便将《易筋》《洗髓》二经传给弟子慧可,慧可带走了《洗髓经》,“附衣钵,共作秘传”,却将《易筋经》封藏在少林寺。后被一僧发现,可惜“其经字皆为天竺文”,只能识得十之一二。该僧为寻求破译之人,“怀经远访,遍历川岳”,最后在峨眉山访得天竺僧般剌密谛,才将经文全部译出。二人后下落不明。

不知过了多少年,徐鸿客在海外得到该书,传给虬髯客,虬髯客又传给了李靖。李靖凭借《易筋经》建立了不朽的功勋。

李序中的“虬髯客”,实际出自唐末五代杜光庭所撰的小说《虬髯客传》,如何能出现在唐初李靖的笔下!因此,李靖的序毫无疑问是伪作,连同其中所说的达摩传《易筋经》也是托名而已。也就是说,《易筋经》的作者为了提高该书的可信度和知名度,连续借用了达摩和李靖两个人的名头!

Image

李靖:我没写过这个序言

那么《易筋经》到底是什么时候出现的呢?从二十世纪初期开始,就有武术史、体育史学家如徐哲东、唐豪等进行了详细的考证,指出该书为明末清初的天台紫凝道人所撰,这一论点为学界所接受,但紫凝道人姓甚名谁以及更为具体的创作时间,因文献缺乏而无从考证。

受多重因素影响,尤其是上世纪“武侠热”以来,《易筋经》作为“武功秘籍”的形象深刻烙印在大众心目中,但回归到文本的实际,本书在不同时期虽有多有少、有繁有简,总体内容不出以下两个范围:一是强身延年的导引功法,二是克敌制胜的武术功法。

导引练气功法占了很大比重。《膜论》中明确提出了“修炼之功,以气为主”的观点。其次,具体练功方法也多有介绍,如《内壮论》云“须含其眼光,凝其耳韵,匀其鼻息,缄其舌气,四肢不动,一意冥心,存想中处。先存后忘,渐渐至于如如不动,是名曰'守’”;还有如《日精月华》中的“宜初出时登高默对,调匀鼻息,细吸光华,令满口,闭息凝神,细细咽下,以意送之,至于中宫,是为一咽”,以及诸月行功法等。

武术功法主要记述了有关功法的习练原则与具体方法。关于原则,一是强调先练气内壮,“内壮既熟,骨力坚凝,然后方可引达于外。盖以其根在内,由中达外,有本之学也”;二是要求练功伊始必须以轻为主,“渐渐加重”,并须持之以恒,“惟有恒者,能享用之;亦惟有信心,乃能取之”。练功方法又大致有以下几种:
1.排打功。用木杵、木槌或盛以圆石的石袋对全身进行排打,以使皮肉筋膜坚壮。

Image

2.掌臂功。先以意领气,使任督两脉气充,遍满全身,然后用石袋从肩至手、至指依次拍打,百日后能使“骨中生出神力,久久加功,其臂腕迥异寻常,以意努之,硬如铁石。并其指,可贯牛腹;侧其掌,可断牛领;努其拳,可碎虎脑”。
3.指功。将豆置斗中,以手插豆,不计其数,如此功久,则以积之气行至于手,其指坚如铁石,以之御物,莫之能挡,这可能就是后来一些拳谱介绍的点穴功法之一。
至清道光年间,这时期付梓问世的市隐斋本和来章氏辑本等《易筋经》,内容上增演了不少,流传极广的《十二势图》,就首见于市隐斋本。
Image

十二势之倒拽九牛尾势

Image

十二势之卧虎扑食势

大概自清道光年间之后,《易筋经》基本沿着两个内容体系发展:一个是辑录了更多的导引养生内容,另一是更加突出了《易筋经》武功方面的意蕴。
前者如清咸丰八年(1858)刊刻的《卫生要术》和光绪七年(1881)刊印的《内功图说》,以及光绪二十一年(1895)周述官编印的十七卷本《增演易筋洗髓内功图说》。有的干脆将《易筋经》内容全部演编为导引养生,如清光绪年间刊印的《易筋经义服气图说》,通篇是六十四式导引图。
后者如1917年上海大声图书局出版的《少林拳术精义》,不仅把《易筋经》直接更名为《少林拳术精义》,具体内容也有较大变动:如增加了属于排打功法类的“打功”训练,要求“用连壳粟谷,装入长圆小布袋内,以双层蓝布为之……粟谷约重二斤”;更有甚者,将原为房中采补术的《下部行功法》改名为“铁裆功”,其目的为“功足气坚,虽曰隐处,亦不畏椎梃也”,显然,在练功的价值取向上两者发生了差异。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