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广西解放后被撤并的县三四——平果的“果”的前身,果德县故事

 浔州鑫森淼焱垚 2023-07-30 发布于广西

广西果德县,一个民国时期的建制县。设置于1915年,撤并于1952年,果德县的县制历史,前后不过37年。

也就这短短的37年,这里还是留下不少故事的。如1927年的果德起义,1930年前后红七,红八军在果德的战斗岁月,多少革命先辈在果德境内坚持与敌斗争,最后取得了解放果德的胜利。

这些历程经过一一回顾讲起,那也必定是当地丰富的近现代人文记载,也是广西区域的一些红色记忆。

那么这果德县当初为什么得到设置,他以前又有些什么样的历史过往呢?这就是本篇文章的内容了。

1915年,由当时隆安县的果化、归德两土司全部,武鸣县白山、都阳、旧城等土之各一部分和恩隆县下旺土司插入地(飞地)合置一个新县。

由于果化,归德是整体编入,通俗讲是新行政的主体,占比较大,所以,新县名按当时的取名文化,取果化、归德两土司首尾各一字为名,得名:果德县。治码头圩(今广西平果县驻地马头镇)。

粗看这是地方整合改制,细看之下,这就有点意思了,新组建的果德县,可是够“土”的了,所有组成部分,果化,归德,白山,都阳,旧城,下旺,都是前代形成的“土属”行政区域。

这些土属行政,的故事可就更多了。

果化,现在是平果市的一个镇名,在平果市西南部。追溯果化的人文历史,可以追溯到宋代。

在唐代的时候,当时的唐王朝为了管理边疆地区,在今天广西西部一带实行了“羁縻制度”,以封赏封官的形式,设置了很多的羁縻州,这一片地方,有四五十个这样的土属羁縻州,简单来说,就是设立一些土属行政,把当地的土著首领,酋长封为地方官,由他们来具体的管理地方。

当时这种制度本意就是想把边疆地区牢牢控制在中原王朝的版图之内,但由于地方的民情,地情原因,中原王朝对地方管理很宽松,也很无奈,一般只对那些土著首领,酋长进行管理,地方的具体事务还是由那些土著首领,酋长说了算,所以时间久了就有了很多问题出现。

到了宋皇祐年间,广源州的侬智高因为种种原因起事了,引发了地方的大混乱,由此,大宋朝让狄青带着南征大军前往征讨,最后到了邕州和宾州交界的昆仑关与侬智高的军队对峙,结果就是狄青在元宵之夜耍了个计谋,来了个“暗渡归仁铺”,直接在归仁铺(今南宁三塘)把侬智高打了个措手不及,由此奠定了南征的胜利。

狄青把侬智高赶跑后,遵照大宋朝的政策,为了更好管理这些羁縻州,于是把“羁縻制度”进一步改革,实行“土官制度”。

“羁縻制度”——“土官制度”性质都是差不多的,但有一点不同,那就是“羁縻制度”中的那些地方长官,主要是土著,土酋;而“土官制度”中的地方长官,则主要是由狄青南征部队中的那些有功将士来担任。

说白了,就是武力镇边的意思,把自己的部队留下来,实行戍边政策。就是在这个背景下,果化州出现了。

狄青把一个随军征伐有功,来自山东青州博兴县(今山东滨州辖县)的赵姓将军分封在这里,建置为果化土州,此系赵氏有世袭土官的权利,开始了赵氏对此地近九百年的统治历史。

归德,今天平果市坡造乡的一个村,归德村的村名。光看行政级别,这一个村名现在当然不起眼了,但要追溯起这个村名的文化历史,那就很久远了。

早在唐代的时候,大唐王朝在广西西部实行羁縻制度,当时邕州管治的有四十四个羁縻州,其中有一个叫“万德土州”,就在今天归德村一带。

但在宋熙宁八年(1075年),当时交趾李朝出兵进犯广南西路,占了不少的地方,一度攻下邕州城,钦州城,廉州城,杀害了大量的大宋军兵,其中还制造了一次“邕州大屠杀”,史载有五万八千余人被屠。

面对这样的侵犯,大宋朝还是有血性将领的,北宋名将郭逵领军三十万南下,征讨交趾李朝,最后在富良江畔(今交趾红河)大败李朝军队,李朝的洪真太子、昭文王子被打死,左郎将阮根被俘,大军压境之下,李朝仁宗李乾德即奉表请降。

事平以后,郭逵重新管治地方,其中,对于万德土州收复的那一仗,付出的代价让他刻骨铭心,为了纪念胜利的来之不易,为了庆贺地方的收复,所以,在1076年,郭逵请旨,把“万德”改名为“归德”,以当时拼命收复领土,来自于山东青州的黄皇城为土知州,颁领世袭。

由此,开始了“归德”之名一千余年至今的历史。

果化,归德的建制,开始都隶属于邕州这个大行政之下,但历史到了元代,至元十六年(1279年),元朝在这里设置了一个田州路军民总管府,果化,归德两个土州就划到其名下管辖了。

直到嘉靖六年(1527年),思恩土目王受,伙同田州土目卢苏聚众反明,攻下思恩,田州两座府城,造成了地方的混乱,两广官兵几度进剿都没有把这两人搞定,最后,明朝廷以王守仁总督军务,出兵平乱。

王守仁以抚代兵,最后收抚了王,卢二人,平定了地方乱局。最后把田州府给撤消了,原属各地就四处分散了,其中果化,归德两个土州经请示后,划予南宁府管辖。

在后来,1915年的时候,果化,归德两土州之所以和武鸣县白山、都阳、旧城等土之各一部分和恩隆县下旺土司插入地(飞地)合置一个新县。

实际上是当时的地情,民情所形成的,因为千百年来,周边的都是复杂的各姓氏土官家族掌控的土属行政管理,地方各家族之间,为了土地的占有管辖权,曾经有过很多的不和谐事件,这就形成了很多的“飞地”。

像果化,归德边上,就有一块土地属于恩隆下旺土司管辖的,同时,区域内周边各大家族之间的地盘也是犬牙交错的,所以,1915年,民国政府实行改土归流,设立果德县的时候,就把这些犬牙交错之地,飞地之类的统一都界定了。

最后就形成了果德县的地盘。

新县的设立,县治县城都没有选在原来的果化州,归德州治,而是另外找了个地方,即原归德土州的马头团所在地。

为什么会在第三地建县城呢?其实就是马头团的地理优势了。

在清康熙年开始,人们就在这里慢慢聚集,因为这里临江,人多了,慢慢的又在这里修建起宝星码头,即今天旧码头。由此开始又形成了一个百户左右的小圩场。

建县之初,为了方便地方发展,当时的历史条件下,原果化,归德两土州所在都不适合发展,所以就选了马头团的这个圩场建设县治,由此开始了果德县城的建设。

开始只有两条街,一是码头街,二是城厢街,后来又经过50年代的与平治县合并,这里又成为了平果县的城区所在。

如今更是成为了平果市区。

这些种种历史变化,扯起来,那就很多话题了。

我在桂平,我是浔州府O鑫森淼焱垚。如果你喜欢,可以关注史话八桂!给你讲述这片土地更多的过往!

谢谢阅读关注!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