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盐镇》:小镇女性群像,生命一次次放咸

 雪后晚晴 2023-07-30 发布于浙江
我在《八角笼中》那篇推文的末尾写到,下篇写《盐镇》。那时,我刚刚读完《盐镇》,有许多感受想倾诉笔下。

在这半个月的时间里,我出去玩了一趟,这次游玩的经历仿佛将之前的时间割裂开来。短短半个月,《盐镇》对于我来说隔膜了。

当我努力回想书中的内容时,我脑海里隐约会浮现出看书时想象的小镇,还有一个个挣扎前行的女性。
《盐镇》是由知名媒体人易小荷撰写而成。盐镇即四川省自贡市仙市镇,这里曾是自贡市运盐的第一个重要驿站和水码头,故作者将该书取名《盐镇》。

作者在盐镇进行了历时一年的田野调查,该书主要记录了十二位女性的人生故事。

从九十岁的老妪到十几岁的女孩,透过她们的人生,我们看到宏大叙事之外普通人,普通女性的命运。

她们被古镇窒息落后的环境所吞噬,又在这破碎的人生里不停缝缝补补。她们是谁的祖母?谁的母亲?又是谁的女儿呢?

近几年也看了好几本非虚构文学。这些作品将目光聚焦在普通的个体上,又在个体中折射出庞大的群体阴影。

她们不容忽视的生命历程,正让我们看到中国无数个农村、小镇里女性相似的人生。她们应该被看见,她们的声音应该被听到,她们的故事应该被讲述。
《盐镇》这本书看到最后,好几个人物的面孔已经被我模糊了。她们的人生过于相似了,相似的苦难,不成器的丈夫,失败的婚姻,走不出的盐镇。

而有几个人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她们或是在苦难中顽强向前,或是将一手烂牌打好,又或是被洪流淹没。

盐镇容不下离婚的字眼,所以有一直被家暴的王大嬢,有创业成功后一直扶持自己小混混般老公的秋子,有离过一次婚后,事业成功,与丈夫貌合神离,也不敢再提离婚的李素琴。

离婚对应的是再婚,你能确定下一个更好吗?那还不如这一个。这种维稳的思想,长久地将女人封禁在一个家庭里,拴在一个男人身边。

图为梁晓清

盐镇里重男轻女,所以有小学只读了一学期的梁晓清。

盐镇信奉养儿防老,所以九十岁老妪攒下的钱,给儿子们都买了房。而高龄的她却要给大儿媳付房租。

在我庆幸盐镇里的女人们随着时代的发展,在这窒息的环境里,也在缓慢前进时,我发现第一篇九十岁陈婆婆的故事和最后一篇十几岁女孩的故事却形成了一个闭环。

陈婆婆靠着开茶馆,提供卖淫场所致富,而05年的女孩也靠着在KTV拉皮条成为生意人。

在结尾处我看着很绝望,这个象征着新生的00后,竟然重复着盐镇女性苍老的命运。
关于这本书,易小荷写下过一篇《小镇没有女性主义》。在本书的开端处,有着这样的一句话:
古镇的辖区总人口约为四万,女性占到其中一半。然而在21世纪的今天,我们在北京、上海高谈阔论女性权利的时候,她们仍旧重复着古老时代的轮回。
易小荷《盐镇》
对此,我深有同感。在表姐的婚礼上,我努力保持平静,和女性长辈们说到家庭主妇被忽视的、没有实际工资的无偿付出。有一个姑姑着急打断我,说听不懂。

她们是不曾走出的我们。
书中写的是盐镇,但又何止是盐镇,是中国无数个村庄、小镇,是千万个不曾走出的女性。在这套维系了几千年父权体系下,有无数个被吞噬的女性。她们在父权的允许下,被授予夫权,再由“养儿防老”思想的支配下,被儿子们吸掉最后的血。

百年前提到的“娜拉出走”以及“娜拉出走以后”至今仍是不过时的话题。而《盐镇》也有她的娜拉。书中一位妹妹得到资助,考上大学,成为律师。“唯独三十几岁,还没有结婚。”

盐镇也有她的莉拉,没有机会上学的梁晓清自学,挤出时间去自贡图书馆,后来开了镇上生意最好的美甲店。

盐镇的女人们总是努力生活着,尽管有人不停地在她们的伤口上撒盐,她们将生命一次次放咸。

图片均来自书籍《盐镇》侵删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