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大家大作——中国书画名家推荐宫延明

 泊木沐 2023-07-31 发布于辽宁

宫延明,1964年生于山东昌邑市。幼承家学(祖父宫玉琳,号石川老人,张大千先生弟子,已故中国台湾著名书法家,国画家),后师承魏启后、霍春阳等名家。曾在青州、苏州、临汾等地办过个人画展。著作有《宋元遗风 宫延明书画集》、《宫延明花鸟画》等。《人民文艺家》(中国文联出版社)、《艺术家》(天津文联出版社)、《中国书画家》(湖北美术出版社)、《山西工人报》、《青州通讯》《潍坊日报》等多家专业报刊专版报道。2017年成为大唐美术馆重点推介画家,并出版《宫延明画集》。2018年出版《求正问道.宫延明画集》和《雅韵清心.宫延明画集》。现为山东省书法家协会会员,安徽省文联文化艺术品交流协会常务理事,天津美院霍春阳工作室研究员,天津渤海书画院画家。

安静典雅 岁月静好

数千年传统的民族,人们崇尚平静安宁祥和。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总让人有不安全感,也很难长远。春和景明,波澜不惊,才是人们最终愿望。古人有个成语叫力挽狂澜,也足以证明人们对平静生活的向往。静,是儒释道难得兼容之处。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符号,也是传统美学与绘画理论中的一个量级角色,在审美、观察、表现等各个方面揭示了传统绘画有别于西方绘画的内在特点。澄怀观道,是画家在创作行为中的宁静、虚静、平静,排除一切欲望所呈现出的理想心态。神情专注,排除杂念,以单纯空明的心理状态与自然与物象对话。 《瑜伽师地论》曰:“言静虑者,于一所愿,学念寂静,政审思虑,故名静虑”。使心绪宁静专注,便于深思熟虑。排除杂念,以空灵明澈的心境去接轨“禅境”感悟客体,如庄子之境,蝶我两化。

宋人云“萧条疏淡,此难画之境,画者得之,览者未必识也,飞走迟速,意浅之物易见,而闲和严静,趋远之心难形。这高度概括了当时的文人士大夫所奉行文化内蕴和欣赏品位,处事原则和价值观念。庄子的虚静之说为古代文人,也为传统绘画摆脱尘俗,达到精神高度,进入自由创作的理想境地提供了人梯。只有保持虚静清明的心才能潜心思考,挣脱世俗纷扰,才能进入深层次的思维活跃状态,激发起高度的艺术灵感。把握事物本质特征,用高度的觉悟去领略真谛。非宁静无以致远,非淡泊无以明志。因此,内心澄清忘我,绘画时才能达到自然适意,摆脱造作媚俗,到达宁静旷远有神的意境。宋马远,元沈周倪瓒等名家,都致力于表现旷远寂静的艺术境界。画家面对寂静空灵的天地宇宙,超觉静思,感受宇宙之大,领悟自然规律,体会人生真谛。

意境的体现,画家必须保持安静的状态。王昌龄言,置意作诗,即须凝心。目击其物,便以心击,伸穿其境。意境的创造,是心与境的契合,让人远离世俗,得到主心的宁静。佛说,色即是空,意境是一种无声无色无形的内心世界。只能在冥冥精神世界中才能更好地感受领悟,总结提炼,写生和创作。因此,需要内心澄清忘我,绘画才能达到释怀适意,摒弃造作媚俗,达到静寂、旷远、有神的意境。反观当今体制内画家,重物质而轻精神,依靠外物支撑躯体,金玉其外败絮其中,浮躁粗糙凌乱,内行人一眼就能识破他们精神世界的亏空。至若奸巧投机,行为乖张,狐假虎威,恶意炒作,借书画艺术平台,唱个人利欲之戏,除了暴露文化缺失,也难免折射出人品的低劣。这里一提而过,免得纠缠。

看画如看美人,其风神骨相,有在肌体之外者。一见即佳,渐看渐倦。美在其中,藴藉多致,耐人寻味,画尽意在,故初看平平,而终见妙境。若夫风骨嶙峋,森森然,巍巍然,如高僧隐士,骤观若拒人千里之外,或平淡天然,空若无物,如木讷之士。神志专一,虚心静气,严肃深思,方能于嶙峋中见出壮美,平淡中辨得隽永。惟其藏之深,故非浅尝可能获;惟其蓄之厚,故探之无尽,叩之不竭。这里说的是传统绘画的内涵。《论语》有个纪渻训鸡的故事,“呆若木鸡”最初也是形容神态淡定自若,仪态稳重,不是今天认知的“发呆”。在态度上是一种傲慢,不是骄气,而是自信。是能量、个性的内敛和储存。镇定自若,宠辱不惊。这也是数千年来传统文化倡导下的中华民族的优良品质,这种品质也时常表现在有造诣的书画家笔下。拜读弘一大师书画,气定神闲,温柔敦厚,情感不外泄,看似儒弱。净虚思量,则 惊魂动魄,呼之欲来。反观当今书画家。有几个做到无情而有禅。书画必先临摹古人,规范格局,吸收营养。个性是与生俱来的东西,学古人,学高人学不好往往就是自家面目。根基扎实,修炼成熟,出神入化,呈现出的叫个人风格,值得学习借鉴;基础不牢,修炼不足,暴露出来的是个人短板,最多叫做脾气。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