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92南航桂林空难

 Loading69 2023-07-31 发布于四川

基本简介

1992年11月24日上午约7时54分,南方航空公司一架波音737型2523号飞机,执行3943航班任务,由广州飞桂林,在广西阳朔县杨堤乡土岭村后山粉碎性解体,机上乘客131名乘客和10名机组人员全部遇难,无一生还。
在机上的乘客中,有外国乘客3人(其中加拿大1人,西班牙2人),台湾乘客9人和1名澳门乘客。

事件背景

新中国成立以来,在桂林奇峰岭机场这个地方发生了3起重大事故,导致264人死亡,全国重大事故13.6%发生在桂林,导致的死亡人数占到全国运输航空重大事故死亡人数的20%。可是同期桂林航班不到全国的1%,而且三起重大安全事故发生地点出奇的近,相距不足40公里。
80-90年代初是中国民航事故率最高的时期,在那之前,民航机型从苏式改装到美式,再加上民航市场有些畸形发展,内陆乘客买机票十分困难,个个航班都是爆满。积累到1992年,就爆发成一系列的空难。1983年在同样的地点曾经发生过一次空难。
机长周继男为潮州人,1982年开始,在广州白云机场供职。1991年,与南方航空公司同事刘卫华结婚。失事的飞机为波音737-300型 B-2523喷气式飞机,可载客135人。1991年5月交付使用,飞行时间4165小时,起落3153次。
从11月20日起,该机右发自动油门反应迟缓,虽经检修,但未能彻底排除。11月22日及11月23日,机师曾在飞行记录上写明有机械故障。
机组的技术状况是胜任该次飞行任务的,身体也处于良好状态。72小时之内没有生病、服药、饮酒,也没有其他问题。当天广州至桂林航路为层积云高积云,云底高1500米,没有危险天气现象;桂林机场8点钟天气实况为:8/8层积云,云底高1900米,能见度大于10公里,无降雨和其他天气现象。

飞行记录

通讯记录

飞机07时17分从广州起飞,航线飞行高度7000米。07时41分进入桂林指挥区。07时42分,飞机报告预达桂林时间07时55分。07时46分,飞机报告高度4500米,距桂林机场25海里。07时50分45秒,飞机请求高度2100米通场加入三边,塔台回答“可以”。07时50分49秒,飞机回答明白,此后便失去联系。

数据记录

从飞行数据记录器解析情况看右发自动油门随动性不好。不能随飞机姿态的改变而自动调节,其中有两次比较明显;第一次是飞机从广州起飞后爬升到预定高度7000米改为平飞后,右发油门仍停留在爬升推力状态的41°,右发Nl(低压气机转速)保持92%不变。为保持平飞,左发油门自动调到慢车位,左发N1也跟着下降到40%;第二次是当飞机已临近桂林机场,下降高度到2200米改为平飞后,这时发动机推力应从慢车状态加上去,但右发油门没有动,仍在慢车8°位,N1为35%,为保持平飞,左发油门自动增大,由8°增加到41°,N1为88%。
以上两次自动油门故障过程中,发动机燃油流量、排气温度、振动值以及N1、N2转速变化都是正常的。因此可以排除发动机本体机械故障的可能性。

撞击过程

11月24日早7:54分左右,飞机以近乎自杀式俯冲的姿态坠毁于距离桂林奇峰岭机场约32公里处的阳朔县杨堤乡附近的天马山中。
92南航桂林空难
撞击点海拔520米。从撞击痕迹判断,飞机是呈接近90°的右坡度侧着撞山的,机头朝向230°~250°,飞机粉碎,散落物在撞击方向的前面和右侧。当时现场失火,地面杂草被烧,但一些树木烧得不严重。

救援

桂林机场从8时呼叫到9时,没有任何回应;广州白云机场指挥塔也同时呼叫,也没有得到回应。民航有关系统发出命令,开启广州-桂林航线上以及外围的雷达网,但是也没有搜寻到飞机的踪迹。
10时开始,桂林驻军、武警桂林支队、桂林市公安局以及181医院医护人员约1000人赶往现场救援。空难地点方圆15公里被封锁,禁止无关人员出入。
事故现场非常惨烈,飞机残骸破碎成碎片,最终只收集到了2吨残骸,不足飞机重量6%,且没有一具完整的遗体。

调查

11月25日上午10时50分,飞机“黑匣子”在天马山附近的丛林中被找到,但是由于冲击遭受到了严重的破坏。19时15分,“黑匣子”被送往上海鉴定和破译,同时搜寻到了飞行记录本和9段数据带。
民航部门在组织专家进行调查与分析的同时,还邀请了美国交通运输安全委员会(NTSB)、美国联邦航空局(FAA)和美国波音飞机公司、CFM国际公司的9名专家到桂林进行了为期7天的调查,并与中国专家交换了意见。
92南航桂林空难
11月26日上午,通用电气公司以及国际保险公司派员到空难现场开始调查取证。

事故过后

事故发生后,桂林市党、政、军负责人及公安、武警、部队战士1600余人立即赶到事故现场,和当地干部群众一起封锁现场、上山搜寻遇难者遗体、遗物[1]
11月25日上午,一直为人们所关注的飞机上“黑匣子”终于在山谷中寻到,但已严重破损,为下一步分析事故原因增加了难度。
国务院秘书长罗干受李鹏总理委托当日率有关方面负责人赶赴现场,听取了汇报,查看了事故现场,连夜部署了善后工作。他代表李鹏总理向死难者表示哀悼,向死难者家属表示慰问,向参加搜寻、救援工作的解放军指战员、公安、武警官兵表示感谢。他说,本着对死难者家属负责的态度,要千方百计做好事故调查及善后处理工作,尽最大努力搜寻死难者的遗物和遗体。

赔偿

11月26日上午,南方航空公司宣布遇难的国内旅客由民航部门一次性赔偿20000元人民币、慰问金5000元人民币、亲属善后交通食宿费5000元、托运手提行李费1300元、安葬处理费500元。

失事原因

假说

不明飞行物说、劫机说、次声波说、风切变说。
1992 年11月8日《桂林日报》头版报道:在杨堤乡附近 (”11·24”空难失事地点)10月31日晚上 有十多人见到天空出现不明飞行物光源,为桔红色呈扫带状。光源共有三个,在杨堤上 空均匀分布并按逆时针方向盘旋。七八分钟后消失。有专家认为可能是晚上天空雷雨撞击出现的火球,也有民航专家推测失事飞机可能遇上强烈的 雷击而无法控制,不 明飞行物破坏的可能性不大。
香港《华侨日报》 在11月31日报道称:中国民用航空局高层人士说 空难是由于有人劫机发生打斗造成的。民航当局试图掩盖黑匣子资料。对此,中国民航局发言人于12月2日指出:“11·24”空难发生后,《华侨 日报沙并未向我有关方面申请到现场采访,中国民用航空局高层人士近 日也未接受过《华侨日报》采访。该报对` 空难发布的所谓“独家新闻”纯属造谣。据称,鉴于“黑匣子”严重损坏,中国民航局组织专家进行调查与分析的同时, 也已邀请包括美国交通运输安全委员会在 内的外国专家参与调查与分析。事故调查组从各方面搜集到的资料和情况显示,此次空难绝非劫机、打斗造成。空难现场也未发现任何乘客留言纸条或所谓遗嘱。
经公安部门调查,排除暴力劫持、人为破坏及外来物干扰等因素。

官方结论

进入21世纪,随着互联网发展,11.24空难的原因才透过网络有所披露。
一个是未经证实、由半正式渠道流出的的“官方结论”,称事故由机械故障和机组处置不当造成,飞机下降时,右发自动油门因故障未能随动,导致两台发动机推力不均,飞机开始向右滚转,但机组直到飞机右坡度达到46度才有所察觉,但处置错误,竟然向右修正,加剧滚转。当飞机滚转至168度将要倒扣时,机组还猛烈拉杆,使飞机加速俯冲撞山。

影响

1993年之前,国内几乎看不到关于安全事故的报道,所有的安全事故只是根据行业和官阶进行“内部传达”。数十年间只有两起重大安全事故被公之于世,其一是“渤海二号”事故,其二是“桂林空难” 。
1993年,桂林市全年接待入境旅游者439111人次,比1992年下降13.7%。
桂林空难促使了广州市新白云机场的建造,广东省要求民航部门成立选址筹备工作组,选址方案必须在1993年1月23日前向广东省委汇报。新机场的选址工作于1992年12月开始进行。1993年3月,由“广州新机场场址考察专家组”进行技术论证并提出书面意见。同年5月,广东省政府与民航总局联合上报《关于迁建广州白云国际机场的请示》。随后,中国民航机场建设总公司接受白云国际机场当局的委托,于1995年完成了“广州白云国际机场迁建工程预可行性研究报告”,1995年6月民航总局及广东省政府向国务院、中央军委上报《关于上报广州白云国际机场迁建工程项目建议书的请示》。2004年5月18日投入运营。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