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影视书籍作品当中的古代军队,似乎从来不需要吃饭

 图书馆收藏文库 2023-07-31 发布于山东

古代军队需要吃饭吗?这显然是一个废话,古代军人又不是机器人,正所谓“人是铁、饭是钢,一顿不吃饿得慌”。皇帝不差饿兵,断顿与欠饷一样可怕,欠饷会引发哗变,断顿会导致崩溃。

所以,古代军队不但需要吃饭,同时还需要吃大量的饭。军人穿着厚重的衣甲,带着刀枪弓箭,即使是正常的行军走路都会有很大的体力消耗,更不必说战场厮杀了,所以必须大量补充能量。

影视书籍作品当中的古代军队,似乎从来不需要吃饭

01古代军队的粮食是以自带为主

在古代行军打仗的过程当中,不可能经常性的经过大型城市。而那些小县城乃至乡镇,本身的规模都是有限的,可能只有几百、几千户人家,显然无法供应数以万计的军队粮食消耗,不然可能一天就会吃垮。

而且为了避免出现军民纠纷,一般正规军是不允许军人在集镇吃饭的。当然了,叛军、敌军、蛮人之类的就不包括在内了,他们不但会吃百姓的饭,甚至会直接吃百姓。

所以,古代军队的粮食都是自带的,为了方便做饭,军队后勤一般会提前运送粮草,在关键节点建立粮仓。这就决定了,在安营扎寨的时候必须重点考虑取水与烧柴问题,所以应尽量靠近水源和山林。

影视书籍作品当中的古代军队,似乎从来不需要吃饭

02古代军队吃什么饭

古代军队吃饭的方式包括三个方面:

第一,在不打仗的时候,在军营当中由火头军(称作“炊家子”)负责统一埋锅造饭,做好饭之后大家一起吃。

古代军队的食物较为单调,一般是以补充碳水的米面为主。在汉代时候是 “麦饭”;唐代的时候是“粟米”,也就是小米;明代的时候,主要是面饼。

大头兵在吃主食的时候会佐以腌菜,还有大豆做成的酱汁;而中高级军官则可能会有一定的肉食与蔬菜供应。有时候腌菜、酱汁供应不上,就轮到“醋布”出马了。所谓的“醋布”,就是事先将布条放到醋里浸湿,然后晒干,军人带在身上。煮饭的时候撕下一块扔进去,这样做好的饭就会有一定的滋味。

影视书籍作品当中的古代军队,似乎从来不需要吃饭

只有在宋代的时候,军队吃饭流行做“菜粥”。这种“菜粥”是以谷物与蔬菜、肉类混合烹煮而成,既当饭又当菜,饮食营养比较均衡。

此外,有经验的将领还会要求“备熟水数百缸桶”,“饮水各就本号缸桶”。直接喝生水,可能会导致拉肚子,影响军队战斗力。

第二,在出征打仗之前会提供一顿大餐。例如唐军出征举办宴会,其分配到个人头上的食谱是:2升酒、2斤牛肉、5合小米、2张薄饼、散子1枚、食羹3合、菜5两、醋1合、酱半合、葱姜4两。如果是军官,还会有酱羊肝、酱牛头肉等待遇。

当然,这仅限于出征之前的会餐。真正出征之后,就没有这待遇了,只能每天就着腌菜吃小米干饭。

第三,在打仗的时候,不论哪个朝代,自然都是无法安安稳稳的埋锅造饭了,而军人还需要在战斗间隙补充一定的能量,这时候就会吃一些“干粮”,也就是炒熟加盐的粟米、事先烤制的面饼,这些都是方便随身携带的,可以随时吃几口,聊以充饥。

如果是明军,其战斗口粮还比较特殊,是先以一石米为单位制成米饭,然后经过除湿烘干处理,方便携带,长时间不变质。在战场上军人可以用热水冲食,佐以咸菜、梅干,当时称作“泡饭”。此外,明军野战副食是把三升豉混杂五升盐捣碎,然后加工成饼状晒干,方便携带。在吃饭的时候掰下一块,可代替酱菜。

而如果是北方游牧民族,在行军打仗的时候可以吃到风干肉:将鲜牛肉风干1年时间,并反复捶打成为肉松,然后全都塞到一个牛膀胱里面。士兵随身携带,一小块即可维持一天的生存需要,可供数月之用。

03小结

军队的吃饭问题一直都是古代各个王朝重点关注的问题,但是却不在影视书籍作品的关注范围内。

事实上,王朝强盛的时候,军队伙食供应充足,自然是战斗力强;而到了王朝衰落的时候,军队伙食供应不足,军队战斗力就会拉胯,进而王朝覆灭。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