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一位冷门诗人,却写下一首经典讽刺诗,发人深思,千古流传

 长风文史 2023-10-23 发布于广东

每天诗词故事  记得关注长风


前两天回老家,外甥女开心的拉着我去看她养的“宠物”,一个透明盒子里数条不停蠕动的白色蚕宝宝,入手一片冰凉。

别看蚕这种小家伙当今只是作为特殊“宠物”出现在人面前,但它在封建农耕经济中却扮演着重要角色。所谓“男耕女织,农桑并举”中的织和桑,就和蚕有着重要的关系。

当时朝廷考核一个地方官员的好坏,劝课农桑这一条就非常关键。政治的腐败,官场的黑暗、民生的苦难和蚕桑业这农业社会的经济支柱之一也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

所以古代很多诗人会以蚕桑这民生事业为题材创作诗歌,用来展现历史的残酷和对社会现象讽刺。

宋代一位籍籍无名的诗人张俞,笔下就有一首经典的《蚕妇》诗,用短短20个字,就道出世间莫大的讽刺。

昨日入城市,归来泪满巾。

遍身罗绮者,不是养蚕人。

【宋】张俞 《蚕妇》

诗人张俞,我们今天能读到这个名字,上面这首经典小诗功不可没,要不然他也会像历史中那无数男女老少一样,静默过完或悲或喜而又无人知晓的一生,不留一丝痕迹。

因为这首小诗,我去查了一下他的生平,知道他曾像当时其他读书人般,去参加科举希望考取功名,无奈的是他多次落榜,最后还是经朋友介绍才获得一个小官位,不料他却将官位让给了自己的父亲,自己归于田园。

生平很短很少,连《蚕妇》这首诗的创作时间和背景都无法搞清楚,但这并不影响它成为一首优秀的讽刺诗,想来张俞也是一位体恤民生、同情百姓的正义之士。

讽刺诗,是古诗词题材中比较常见的一大类,多以嘲讽、讥刺、夸张或对比的手法来表现对人、对物、对事、对社会现实的批判,揭示了人情冷暖、世态炎凉,富有强烈的针对性和战斗性,体现了古代文人的智慧和勇气的同时,也具有时代的文化底蕴和历史风貌。

《蚕妇》这首诗就是如此,它写的是养蚕女进城后的所见所感,反映的是劳动人民对不平等社会的控诉,细细读来,意味深长。

整首诗比较好理解,前两句“昨日入城市,归来泪满巾”是蚕妇进城卖丝后引起的伤感。

一位以养蚕为生的勤劳质朴的农妇,昨天第一次进城回来之后,就眼泪沾湿了汗巾。

“泪满巾”可以看出蚕妇感情刺激之深,内心之苦,那这又是为什么而受到刺激呢?这里诗人设置了一个悬念,成功的引发了读者的好奇心,要想知道答案,那就必须往下看。

原来是“遍身罗绮者,不是养蚕人”,意思就是这个朴素乡下蚕妇进城看到了难以置信的一幕,她看到城里人都不需要辛苦劳作,却能身着优质的丝绸服饰,悠闲自在的享受生活。

而想到自己一年到头,起得比鸡早,睡的比狗晚,辛辛苦苦的养蚕织布,不敢偷懒,也不能偷懒,也仅仅只能满足一家人的温饱,穿好一点都是奢望。

蚕妇念及获而不劳、劳而不获得不合理社会现实,内心开始失衡,情绪逐渐崩溃,以至于回来泪雨涟涟,湿满帛巾。

这首诗张俞虽然没有把笔墨落在妇人样貌神情上,但却能让读者在脑中浮现出蚕妇的神态、见闻以及感受,这就是一首好诗不可忽视的特征。

另外作者通过蚕妇的所见所闻,揭示了古代封建社会阶层的极端不公的现实,表现了他对下层辛勤劳动人民处境的深刻同情,以及对社会统治阶级的压迫剥削的不满,这极大地引起了读者的共鸣。

如此明白如话,含义深刻,发人深省的诗,故而为广大人民所喜爱,能够千古流传。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