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多地医护工资普降,医院薪酬迎来大变革?医疗工作者该何去何从?

 蔚蓝色淼 2023-07-31 发布于河北

在阅读此文前,诚邀您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与分享,又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疫情期间,医护人员从默默无闻变成了冲锋陷阵的勇士,同时也走进了人们的视野。

越来越多的青少年也树立起了有朝一日能救死扶伤的梦想,并为此不懈奋斗,疫情以来医护人员已经成了勇敢、坚强、舍己为人、无私奉献的代名词,是为人敬仰的存在。

但是在疫情刚刚结束的如今,医护人员却也面临着不为人知的困境。疫情结束,许多医院的绩效下降,也不再需要那么多医护人员来维持医院的正常运转。

因此,各地医护人员的薪资普遍下降,大批医护人员不得不因为各种原因,离开原来的岗位另寻出路。

医护人员们在过去的两年付出巨大,为了保护人们的健康,站在抗击疫情的最前线,放下了家庭,穿着厚重的防护服日夜不停地在病区穿梭。

在疫情结束的当下,我们也绝不能让英雄寒心。

医护人员培养的高投入

追寻梦想的路是艰难的,医护工作者更是如此,从报考志愿决定从医开始,他们面临的就是五年本科、三年研究生(规培),医学博士也是基本操作,别的专业最晚二十五岁左右也会投入工作、获取收入,医学生基本就业年龄却都在将近三十岁。

更别提刚就业时微薄的薪酬和贫乏的工作经验,升职加薪遥遥无期。

行业的特殊性决定了他们必须对病人的健康负责,因此也就需要更多的知识作为支柱,并且用更多的时间来沉淀自己。但成家立业的步伐却不会因此减慢,所以相较于同龄人他们也面临着更大的压力。

对于国家而言,医护工作者也是极其重要的存在,是国民健康的保卫者。

因此,在医务工作者的培养中,国家也投入了大量的资金,实验室、药物资源、基础设施、医疗设备等等,都是培养计划中不可或缺的部分。因此医务工作者的流失对于国家而言也是巨大的损失。

社会对医疗资源的高要求

基于我国目前的人口结构,大批人口即将迈入老年,老年人往往需要更多的医疗资源,这也就意味着医疗资源供大于求的现状是短期现象,供不应求才是常态。因此目前即使处于绩效下降的状态,我们也应当尽量保证医护人员的正常薪资水平,以留住人才。

如果不在现在就制定相关政策制度以留住人才的话,不仅会使医护人员多年的努力烟消云散,还会让国家多年的培养付诸东流。

在将来医务工作者短缺的时候,我们又该如何在短时间内培养出能立刻上岗的高素质医护人员呢?倒不如现在就行动起来,防患于未然。

医务工作者 的培养计划中本就有一环是“老带新”,面对面传道授业,解答疑难。大批医务工作者薪资下降、甚至无处可去,也会让新入行业的年轻人产生畏难心理,许多原本打算走入医护人员队伍的少年也可能对自己的志向产生怀疑,影响不可谓不大。

留住医护人员的相关措施

关于留住医护人员,有两个出发点,一是尽量维持原有的正常薪资,不能在短时间内骤然下调医护人员的福利待遇。

二是扩大就业方向,外调医务工作者外出讲解基础医疗知识、前往医疗资源贫乏地区提高当地医生整体素质、走进大学为大学生带来最前沿的医疗知识等等。

针对维持正常薪资而言,首先是政府要加大对于绩效骤降医院的补贴,不能让医护人员在工作中有后顾之忧;

其次扩大就业方向在某些程度上也能缓解医院的绩效压力,可以由公共事业机构来发放相关医护人员的薪酬,外调医生也是同样的道理。

针对扩大就业方向这一点,首先,外调医务工作者为基层讲解基础医疗知识本就是十分有必要的工作,可以在紧急情况下派上用场。

比如心肺复苏等急救知识也可以借此进行推广;其次,医疗资源贫乏地区就医难的问题本就亟待解决,提高当地医生职业素养刻不容缓。

最后,走进大学校园为医学生们带来最前沿医疗知识的讲解也是十分有必要的,实践才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传道授业也必然需要前沿知识的辅助。

年长的医护工作者传授从医多年的经验,年少的医护人员也能站在学生的角度理解初入社会的迷茫。

变革是为了人民更好的生活,相信最新政策的推动能够更好的保障医护工作者的权益。


最后,由于平台规则,只有当您跟我有更多互动的时候,才会被认定为铁粉。如果您喜欢我的文章,可以点个“关注”,成为铁粉后能第一时间收到文章推送。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