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石破天惊:宁德林老师彻底击穿复旦李辉编织的姬周乌拉尔人群伪说

 流浪的半夏 2023-07-31 发布于陕西

  笔者前文多次提到了N北系乌拉尔基因人群是春秋时期的赤狄潞氏而不是某些人自我高潮的姬周。今天,宁德林老师还将继续爆料、公开相关线索。种种线索表明,复旦大学李辉教授、山西考古研究院、清华大学李学勤对西南呈墓地的多个错误判断完全是一场闹剧,这将是中国考古学界最大的的笑话。
一、语言学上N–M128赤狄人群的演变
  宁德林老师多次提到,赤狄部落的名称演变与古汉语的变音有关,即伴随着古汉语的不断演变,其汉语音译也在发生变化。但熟悉闽东语的笔者具有古汉语方面的天然优势,可以轻松发现其中的玄机。赤狄部落名称一直在变,比如赦勒、铁勒、敕勒、直勒、狄历、丁零、迭剌,其中在闽东语方言中,“直”发“狄”的音,“潞”发“勒”的音,也就是说“铁、直、丁、迭”均是“狄”的变音,这个部落就叫赤狄或赤潞【赤狄潞氏】、狄潞【赤狄潞氏】,而契丹皇族的耶律氏起源于契丹“迭剌”部,迭剌部正是耶律的起源,古DNA显示,西南呈墓地与契丹皇族均属于N–M128人群,可见从基因上他们是一脉相承的。
二、李学勤认错字造成的考古学闹剧
  笔者也多次强调,清华大学的李学勤先生对于“楷”侯的判断,完全就是一场闹剧。因为实在无法判断这个字到底是什么字,李学勤先生把它认定为“楷”字,今天,宁德林老师在中国这片土地上第一个明确地说,这是“潞”字,因为该字左为木字旁,右上为虎字头,右下部郭沫若也无法判断,但可以判定是一种器皿。而我们很多小学毕业的小学生都知道,虎字头的字该读什么,基本上都是读“lu”的音,即“虏”、“滤”、“盧”、“瀘”等,可以判断该字就是赤狄潞氏的“潞”。

图片

  那么其族属就非常清晰了,西南呈墓地是赤狄潞氏的家族墓地,因为现有的汉字来自周人的金文系统,而这个不见于金文、现代汉字的字可以说明这个族群显然不是来自周人的分封系统。那么这个赤狄潞氏又是什么起源呢?历史上已经有相关记载了,也就是末代炎帝参卢分封在“潞”,赤狄潞氏的潞就是这么来的。明·朱载堉《羊头山新记》记载:“参卢之后,政衰,其国浸削,至春秋时为晋之附庸焉。盖因国小无纲纪、礼法,而民俗鄙陋,颇同夷狄。然以火王,犹知尚赤,故谓之赤狄潞氏。”也就是说末代炎帝参卢的后代,到了春秋时期成为了晋国的附庸,因为没有礼乐制度的熏陶而逐渐蛮夷化,但依然崇拜“火”,崇尚火的红色,所以称之为赤狄潞氏,这里提到了赤狄潞氏是炎帝参卢的后代。实际上赤狄潞氏就是古黎国的真正主人,他们是擅长农耕、崇拜太阳的N北系炎帝族群,宁德林老师认为,“炎”者,太阳之“炎热”,赤色也,故谓之为“赤帝”,后曰赤狄,而上古时代一支N系乌拉尔人群因为战争的失败,向西一路追逐太阳的脚步,来到了会发生极昼、极夜的北欧芬兰地区,这反映了N系炎帝族群对太阳神帝俊的崇拜。而古黎国又叫作“耆”,耆者,老也,说明这是一个古老的崇拜太阳的国家。耆又与赤同音,这都是这里面的联系。也就是说N北系是崇尚太阳神的炎帝后人,被黄帝分封在潞,他们就是古黎国的主人,而他们的家园被周人侵占,历史上发生了非常残酷的“西伯勘黎”,很多N北系网民受无良专家蛊惑而“认贼作父”了。如果西南呈墓地是“黎”侯,那么应该用金文的“黎”字,所以它不是黎侯,而前文写了笔者认为是“潞”【“楷”字应读lu】侯,如果来自周人,那么应该用“潞”而不是带虎字头的特殊写法,显然这是赤狄潞氏的部落名称,而非周人分封的诸侯。
三、契丹人认为他们是炎帝的后代符合古史记载
  宁德林老师在前文强调过,契丹耶律来自契丹迭剌部,其起源于赤狄潞氏,其古基因序列与西南呈墓地一脉相承。契丹的“契”与“耆”同音,《辽史》记载:“辽之先,出自炎帝,其可知者,盖自奇首云。”,沿着耶律一脉向上追溯至赤狄,再向上追溯至末代炎帝参卢,西南呈墓地和耶律皇族的古DNA都证实了这点。
四、晋南地区的虎崇拜与赤狄潞氏古黎国的图腾有关

图片

  笔者前文阐述过,“楷”侯的楷实际上读“潞”,它反映了该地区的虎崇拜。而这种虎崇拜也出现在了晋南的大量手工艺制品、虎型器上,比如虎的布偶、虎的木枕头等,几年前笔者就说过所谓的“楷”字是一种木制的虎型器,而它读“潞”。当地居民称这些工艺品为“潞王虎”、“黎侯虎”等。

图片

也就是说,潞王就是古黎国的主人,赤狄潞氏才是黎国这片土地的主人,周人是侵略者占领了他们的土地,并分封了自己的人马,而西南呈的赤狄潞氏奋起反抗,打败并赶跑了周人分封的黎国,抢回了自己的家园!那么西南呈的墓地是不是属于周人封国的墓地呢呢?答案是否定的,因为赤狄是炎帝的后代,与周人M117黄帝系统一样来自北方,所以其墓葬也是南北朝向,而西南呈墓地具有浓郁的商朝风格,一开始一度被认为是商朝墓葬,并且使用了商朝的腰坑殉狗,这反映的是西南呈墓葬是商朝古国黎国赤狄潞氏的后代。西南呈墓葬之所以被当地专家认定为周代黎国墓葬,与当地各村子争抢黎国文旅资源有关,这里笔者就不详细介绍了,请读者自行体会!
由于时间篇幅有限,今天笔者就讲到这里,我们下期再见!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