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以食为天,共同家园一一甲骨文解析:田

 静心乐乎 2023-07-31 发布于上海

原创不易  转引请注

大结局!四述《击壤歌》:日出而作,日入而息,凿井而饮,耕田而食,帝力于我何有哉。

上篇《井田之制,人道乐土一一甲骨文解析:井》中论述,商代井田制以六百三十亩田地为单位,平均划分为九区,即为图片布局,九区图片图片图片图片图片图片图片图片图片中,除中区图片含有八家庐舍外,其余皆为土地,即为字结构。

图片

【农田图片】

的甲骨文作图片图片图片图片图片图片

字的周边图片为道路,道路与土地之间为沟壑;图片中的横图片图片将大片的土地界为多块,是小块土地之间的小路或者沟壑。沟壑的用途是,逢雨涝时节把庄稼地里的积水引入沟壑,这样可以减少收成损失。

图片

【田,字源演变】

综上所述,甲骨文字的初始本义是:商代以井字平均界为九区的土地中,每区纵横交错的小路或者沟壑

甲骨文字,引申为田地、农田、耕田、田园、田野等等。司马迁《史记·郦生陆贾列传》:王者以民人为天,而民人以食为天。

民以食为天,土地是人们的命根子,人们种地为生,靠天吃饭,付出的辛劳与汗水,换来的并不都是五谷丰收。遇到旱、涝、冰雹、蝗虫等自然灾害,几乎颗粒无收,生活无法保障,生存异常艰难。

即使是丰收之年,麦秋收获时节也是龙口夺食,与老天爷抢时间,老百姓称之为“抢收”。头顶炎炎烈日,收获繁忙不敢停歇,中午送水送饭到田间地头,吃完饭接着干活。粮食成熟后,一旦遇到阴雨连绵天气不能收割,就会腐烂变霉发芽,一年的辛苦付诸东流,人们只有满面愁容和无助的眼神。

据史料记载,清初至建国前的三百年间,山东大地区域性灾荒不断,民不聊生,饿殍遍野,于是民间自发的人口大迁移开始了,这就是波澜壮阔、可歌可泣的闯关东。人们背井离乡,拖家带口,来到东北,开荒种地,仅仅是为了口吃的,为了活命。浩浩荡荡的闯关东移民大军分为两路,陆路经山海关进入东北;水路经烟台港乘船至辽宁大连。然后再长途跋涉寻找落脚点,路途中的艰辛和困难无以言表,闯关东是中国移民史上的一次壮举!

闯关东移民,稀稀拉拉一直持续到上世纪七十年代,建国后的移民很少,不是为了活命去闯,是想多收获粮食多挣些钱。上世纪九十年代初开始,部分闯关东移民陆续返乡。

农业是国家的根本,历朝历代都重视农业的发展。商代的祭祀隆重而繁复,在祭天、祭地、祭祀先祖时,商王会祈愿风调雨顺、五谷丰登、六畜兴旺、国泰民安等等。老子《道德经》中有记录,请查阅拙文《畜母也非母一一甲骨文解析:牝》,不再赘述。

1958年,毛泽东主席提出了农业八字宪法,即土、肥、水、种、密、保、管、工。整治土地,按需施肥、科学施肥,兴修水利、抗旱排涝,优良品种、防倒伏能耐旱,合理密植,植物保护,精耕细作、加强管理,创新生产工具。在八字宪法的指导下,中国的农业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不仅解决了吃饭问题,还保存了良好的农村农业自然生态环境,中国数千年自然循环的农耕文明,在毛时代达到了的顶峰!

井田是人们共同的家园,世世代代繁衍生息,人们“乡田同井,出入相友,守望相助,疾病相扶持,则百姓和睦”——《孟子·滕文公上》。儿女婚嫁,喜事丧亡,生子盖房,亲戚邻里之间都会相互帮助,共同渡过难关,这是中国数千年延续下来的传统美德。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