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甲骨文详解:有、央、寽

 静心乐乎 2023-07-31 发布于上海

字,最早出现的是西周早期金文,为图片图片图片等近似字形,上面一个又,下面挂了块肉,意思是手里拿着肉才算真正拥有。

但“有”的说文小篆却被许慎厘定成又+月的图片了,还说“从月又声”并引《春秋传》的“日月有食之”作为旁证。显然许慎把西周金文里的“五花肉”误解成了“月亮”,包括后来的肠胃腿脚肌肤胸脯等等。

我们以前说过,甲骨文中表“有”义的是图片即一个侧面手型,估计是因为这个图片的引申义之一是“手里拿着”,所以才有了“拥有”义。西周之所以给图片加块肉变成图片,是为了把“有”从“又”的几种字义中独立出来。

然而在最早的甲骨文中,表“有”义的字是写作图片的,由于卜辞中大量出现的是其简写图片所以研究者们都围绕图片猜来猜去且居然猜到了牛头上,这就犯了方向性错误。

图片是手掌的正面象形,下面一横是手腕部的贯通纹,上面是张开的手掌;而最早的图片是手指合拢攥着一个东西的象形会意,所以是拥有、握有、具有的意思。

由于西周已不用图片图片这个字形(《甲骨文字典》也只列了一、二期的甲骨文,不知是否从三期开始就不用了),所以《说文解字》没有收录,惟《康熙字典》转述南朝顾野王所著《玉篇》里有“古文之字”的图片看起来与图片一脉相承,因此可把图片图片厘定为,且暂时按《康熙字典》的说法读若之。

的甲骨文写作图片图片,字形上部与图片比较像,但图片字都是把手攥起来的,图片却都是直笔,且图片里还没有象征“手腕纹”的那一横,所以央与㞢应该没什么关系。

由于央的西周早期金文为图片,与甲骨文图片相比少了头上的短横、图片变成了图片,所以可认为图片=图片+图片。而图片之所以把人写成标示了头部的天而不是大,估计是为了精确表明图片在人身上的位置,即在前胸和肩膀部位。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