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胃瘫综合征的治疗药物与慎用药物

 茂林之家 2023-08-01 发布于湖南

胃瘫综合征是一种有胃动力障碍/胃动力紊乱、胃肠道非机械性梗阻特征的功能性疾病,其以胃排空障碍为主要征象,临床表现为上腹部饱胀、呕吐胃内容物、恶心、腹痛、早饱等。

胃瘫综合征常用治疗药物主要是促胃肠动力药物、止吐药物。

促胃肠动力药物

促胃肠动力药物如多巴胺受体拮抗剂、5-羟色胺(5-HT)受体激动剂、胃动素受体激动剂,可加速胃排空或增强肠道运动。

多巴胺D2受体拮抗剂如甲氧氯普胺、多潘立酮、伊托必利。甲氧氯普胺通过刺激胃肠道5-HT4受体和抑制多巴胺D2受体,而有较强中枢止吐、促进胃蠕动恢复、增强胃动力的作用,但可引起锥体外系症状,推荐短期使用。

多潘立酮通过选择性抑制外周多巴胺D2受体,而增加胃肠动力、止吐、促进胃排空,但可引起心脏反应如心悸、Q-T间期延长、心律失常、心动过速。

伊托必利通过抑制多巴胺D2受体拮抗剂与抑制乙酰胆碱酯酶,而加速胃排空、止吐、减少十二指肠胃反流、促胃肠动力。

5-HT4受体激动剂如西沙必利、莫沙必利、普芦卡必利,主要通过刺激5-HT4受体,促使肌间神经丛释放乙酰胆碱,而诱导肠蠕动、加速食物胃排空。

莫沙必利属于强效选择性5-HT4受体激动剂,可促进乙酰胆碱释放、增强胃肠运动,能改善腹胀、早饱、嗳气等。

西沙必利通过激动5-HT4受体而促进胃肠道动力,但可引起心脏反应如Q-T间期延长、尖端扭转型室性心动过速、心室纤颤等。

普芦卡必利属于高选择性5-HT4受体激动剂,可增加胆碱能神经递质的释放、增加肠道动力,但肠壁结构性或功能性异常引起的肠穿孔或梗阻、近期接受肠道手术、闭塞性肠梗阻者不宜使用。

胃动素受体激动剂如红霉素,属于强效药物,通过诱导胃蠕动而改善胃排空。与多潘立酮、甲氧氯普胺、西沙必利相比,红霉素促进胃排空的作用最强。

有心脏反应如Q-T间期延长、尖端扭转型室性心动过速等,及胃肠道功能紊乱、艰难梭菌感染、肝功能异常、血胆红素升高等。

止吐药物

包括吩噻嗪类药物、抗组胺药物等,主要用于以恶心、呕吐症状为主的胃瘫者。

吩噻嗪类药物如丙氯拉嗪,可抑制催吐化学感受区而止吐,兼有镇静作用,但可引起心脏反应如Q-T间期延长,及神经阻滞性恶性综合征。

抗组胺药物如异丙嗪,可抗胆碱、止吐、防晕,兼有镇静作用,可致中枢抑制效应如嗜睡、乏力、警觉性下降、学习能力下降等。

此外,胰高糖素样肽1(GLP-1)受体激动剂如利拉鲁肽、艾塞那肽可延缓胃排空,加重胃轻瘫的胃肠道不适。

二肽基肽酶IV(DPP-4)抑制剂如西格列汀、沙格列汀、维格列汀可延缓胃排空。阿片类药物如吗啡、羟考酮,可使胃肠道蠕动减慢,能延缓胃排空。

抗抑郁药物如阿米替林、丙咪嗪可延缓胃排空。胃瘫综合征者选用上述药物需注意。

参考文献

1.中国肿瘤患者术后胃瘫诊治中西医结合专家共识(2022版)[J].中国中西医结合消化杂志,2023,31(3):188-191.

2.老年人功能性消化不良诊治专家共识[J].中华老年医学杂志,2015,34(7):700-701.

3.多巴胺D2受体拮抗剂消化专科合理应用中国专家意见[J].胃肠病学,2020,25(11):673-676.

4.中国老年糖尿病诊疗指南(2021年版)[J].中华糖尿病杂志,2021,13(1):14-36.

5.国家药监局关于修订多潘立酮制剂说明书的公告(2022年第93号).

6.戒毒人员便秘处方专家共识(2021年)[J].中华消化杂志,2021,41(7):446-451.

7.大环内酯类抗菌药物急诊成人及儿童临床应用指导意见[J].中国急救医学,2020,40(11):1-36-1045大环内酯类药物.

8.中国老年2型糖尿病诊疗措施专家共识(2018年版)[J].中华内科杂志,2018,57(9):626-634.

9.GLP-1受体激动剂临床应用专家指导意见[J].中国糖尿病杂志,2018,26(5):353-359.

10.镇痛药物不良反应专家共识[J].肿瘤代谢与营养电子杂志,2021,8(2):139-141.

11.阿片类药物不良反应中医诊疗专家共识[J].中国肿瘤临床,2019,46(7):321-323.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