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作文指导:求同与存异

 一中大语文 2023-08-01 发布于福建

【原题呈现】

2021年静安区高三二模

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写作。

甲:你这是偏见。

乙:你说我是偏见是基于你的立场对我进行判断;我认为你对我的评判,也是出自偏见。

甲:你不相信科学吗?你刚才的话违背了科学常识,就不要跟我饶舌了。

乙:科学是你家的宠物吗?我没有觉得我前面表述的观点违背了科学常识。

以上的争吵很难有结论,对于思想交流意义不大。如何让两个意见不一致的人尽量接近,得出双方能接受的观点?请写一篇文章,谈谈你对这个问题的认识和思考。

要求:(1)自拟题目;(2)不少于800字。

【佳作展示】

1、求社会之同,存个体之异(66分)

你相信你理越辩越明吗?

回答或许正负参半,可回望人类历史,争吵似乎并没有带来一致和统一。正如春秋诸子百家吵了上百年也未形成统一的思想,意见的碰撞未必能达成和解。

这本是再正常不过的现象,黑赛在《玻璃球游戏》中曾指出:若无相同的经历与遭遇,世上鲜少有真正的感同身受。不理解自然衍生出不同的意见,也就成了他人眼中的“偏见”。

可社会本身持有的是“求同存异”的观念,如何能让两个意见不一致的人尽量接近,得出双方能接受的观点呢?首先应避免的,反而是大众常运用的方式一一争吵。邱晨曾在一次辩论中说:“辩论未必从自身自然立场出发,可何时让我们无比坚信自身立场是正确的呢?是对方辩友发言的那一刻。”我深以为然。争吵的本质是顺服与归顺,因此当你想说服他人时,只会固化自身己有的观念,而非接受他人的意见。

我们应该做的是倾听与适当的妥协。直视他人的观点,才能正视自身的不足,从而接纳改变。诗言:云去山更青,云共山高下。培养出谦虚采谏,善于换位思考,理解他人与尊重他人的观点,放平“云”“山”之位,才能得出双方能接受的观点。

可问题只局限于此吗?我不以为然。在愈加自我的现代人身上,团体与统一性被深切地削弱了,两个意见不一致的人,也是两个界线分明的自我,这个问题也在问,如何使两个迥异的自我个体接纳他人,达成由独我向众我的思想转变,尽量使个体目光向社会目光接近,以达到包容的特质。

个体与社会的关系可以四字蔽之,也是先前提到的“求同存异”,探求思想相通之处,寻求共同之道,便能构建个体间的沟通,使灵魂相近。

当然,并非意见不同的人一定要祈求相互之间的接近,并非所有的意见都有被采纳的价值,求同虽为社会所趋,但求异是保持个体独立不可或缺的条件。

顺流而下是人的社会性,不随波逐流是人的个体性。纵使对我们而言,社会中每个人的观点都是自身成长环境与个体特性的融合,因而带有“偏见”,社会也因个体组成带有社会性的观点“偏见”,但只要我们在偏见中寻同求可纳,并坚持自身独将之异,便可达成统一与辩证的结合,共铸和平的交流与众人能接受的统一。

2、尊重与聆听

出于相同的目的,我们针对一件事展开沟通与交流,而出于不同的立场,我们又会因意见相左背道而驰,往往忽略了最初的目的。

如何使意见相左的人达成共识呢?首先要分析双方都无法接受对方观点的原因

在同一件事情上,不同人的观点会存在或大或小的差异。这个差异来源于各自价值观的不同和价值判断方式的不同。若让一个价值理性的人与一个工具理性的人合作解决一件事,其中一方会考虑包含道德、荣誉等多个层面的因素,而另一方往往会只关心效益最大化,两个人的矛盾便不可避免地产生了

在不同的观点产生后,不同的人一定会趋于坚持自己的意见,在表达个人观点时出于本能地纠正基于自己立场上的对方的“错误”。这一过程往往是固执而又情绪化的,容易给人带来不好的观感,这正是争吵的源头。而争吵又让彼此本身沟通的目的被丢到了九霄云外,只剩情绪的交锋。

而要让此时的双方找到意见的交汇点则需要两大要素:尊重与聆听。

在交流观点时坚守自己的立场和原则是必要的,但这并非意味着对于对方的不尊重。尊重对方,要尊重他基于自身立场反驳自己观点的权利,并学会心平气和地陈述意见,心平气和地交流,避免不理智情感的涌现。而在此基础上,学会聆听又是更重要的一步。聆听的缺少会屏蔽外在的讯息,也就阻碍了观点的交汇。只有学会聆听,才能让对方感受到尊重,也才有达成共识的可能性。

争吵通常只是为了让情绪释放,使自己的内心感到舒适,包含尊重与聆听的交流则是为了接受对方一定的观点,共同解决一个问题。在较为理性的状态下,双方可以就最初的目的寻找交汇点,在表达自身意愿的基础上尝试交换立场思考,从对方观点的分支中罗列出自己可以接受的、对方立场上的观点。最后在双方所罗列出的内容中取出相适应的部分并概括总结,得出较为中和的观点。

思想交流的过程应是互相包容的过程,是在沟通中促进思考的过程。即使出于不同立场,也应以相同方向并肩而行,而非情绪的碰撞和交流的抛弃。

以尊重谋合作,以聆听促沟通,才能让思想之花恒久绽放。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