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如何理解王安石?半山园里的梅花与毛驴给你答案

 九湾十八坂 2023-08-01 发布于浙江

古往今来,文人骚客吟咏梅花,留下许多经典名作。其中,广为人知的一首,就是北宋王安石的《梅花》:

墙角数枝梅,

凌寒独自开。

遥知不是雪,

为有暗香来。

很多人喜欢这首诗,或许并不知道,这是王安石二次罢相期间,在江宁(今南京)的归隐居所半山园,骑着毛驴产生灵感而创作的。

如何理解王安石?半山园里的梅花与毛驴给你答案

王安石的老家,在江西临川(今抚州)。他为何退休归隐江宁?其居所为何取名“半山园”?年近六旬的他,为何在半山园骑毛驴创作了这首诗?

2023年3月中旬,江南春意浓。我和家人特地又到南京,寻访王安石当年隐居半山园的故事。

这是一处两进三开的院落。粉墙黛瓦,朱门格扇,雅致古朴。

如何理解王安石?半山园里的梅花与毛驴给你答案

故居前坪,屹立着王安石手握文卷、身着相服的全身雕像,迸发出一股革故鼎新的威然气势。

二进院门的会客厅,展示着王安石生平的图片、图画和文字,突出“变法”和“半山园”内容,清晰凝练,形象生动。

那是公元1076年农历十月,推行“变法”、第二次“罢相”后56岁的王安石,心力交瘁回到江宁。

如何理解王安石?半山园里的梅花与毛驴给你答案

钟山毓秀,秦淮澄碧。对江宁,王安石怀有特殊情感。他17岁时,就和时任江宁通判的父亲生活在此。后来,他的父母长眠江宁。现在,他又回来第三次任江宁知府。江宁,是他魂牵梦萦、“乡愁脉脉似连环”的故园。

然而,王安石无意留恋官场。半年后,他辞去所有官职,退休隐居。他自掏腰包,在城东门与钟山之间买了块荒地,盖起几间土屋,“仅蔽风雨,又不设垣墙,望之若逆旅之舍”。据说,喜欢梅花的王安石,在这简陋土屋周边,栽下三百株梅树。

几间房舍,因为东西各距钟山主峰和城东门七里,王安石取名“半山园”,也自号“半山居士”。他还写下词句,自我陶醉:“茅屋数间窗窈窕。尘不到。时时自有春风扫。”

如何理解王安石?半山园里的梅花与毛驴给你答案

归隐之后,王安石的坐骑,是一头小毛驴。读书著文之暇,他骑着毛驴,或是登高赏景,或是走访好友。有人问他为何不坐轿子,坦然而答:“未尝敢以人代畜也。”足见这位曾经的朝中高官,对平民的尊重。

公元1078年新年刚过,王安石骑上毛驴,访问一位“杜门隐居”的高士。结果人未遇见,墙角却有“梅香浮动”,顿生灵感。返回半山园,王安石又见自家梅林渐有花绽,触动情怀,一气呵成五言绝句《梅花》。

有人统计,王安石曾写过30多首有关梅花的诗作。梅花的高洁品性,深深影响着王安石的人生修为。

王安石性格执拗,后人称他“拗相公”。他孤勇强推“新法”,为的是“富国强兵”,不图私利;他不喜官场逢迎,多次接到任朝官诏令,总是婉言辞谢;他不重钱财,领了俸禄,时常发给下属,“你们拿去花”。他生活简朴得“出奇”,吃饭常常只夹面前一个碗里的菜,衣服穿脏穿破了也不愿更洗。

王安石“变法”,在当时及以后历代都有争议。然而他的人品和才华,世人赞赏。林语堂也在《苏东坡传》一书中,对“变法”颇有微词,却说王安石“在金钱与私德上从未受人指责。”

如何理解王安石?半山园里的梅花与毛驴给你答案

在半山园居住的第七年,63岁的王安石与47岁的苏轼,有过一次会面。那是苏轼从贬谪地黄州,“量移”汝州团练副使,特地绕半圈远路,专程来江宁看望王安石。昔日宰相,骑着小毛驴,身着布衣,在长江边迎接文坛小老弟、“变法”反对者,让苏轼感动不已。苏轼在半山园呆了一个多月,与王安石把酒欢谈,以往恩怨消除,也全新认识了王安石的人品和才学。

苏轼离别不久,王安石上书宋神宗,将半山园捐出改作寺院。他在秦淮河畔江宁县治旁,租赁一座小院,居住至66岁终老。

半山园改作寺院后,兵火中数度毁建。到了清代,又多次损毁、重建,才具现有规模。划归海军指挥学院管理后,改名“王安石故居”,于1984年、2008年、2018年三次修缮,立为“改革精神教育基地”。

如何理解王安石?半山园里的梅花与毛驴给你答案

虽已仲春,我们在二进院里,只见一束梅花,倔强绽放。

屋檐下的梅花,延续着当年墙角旁的“梅香浮动”,传递着坚韧孤芳的默默花语,赞美着王安石的革新变法精神、务实笃行风格、刚正清廉品德。

梅花品格,毛驴精神,这就是本色王安石。

文/图:马栏山人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