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级经济师-经济基础笔记(2023年大纲)一(1)

 愚期 2023-08-01 发布于湖北

1. 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

第一节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的内涵

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二、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的三个方面

三、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的地位和作用

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既体现了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又同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社会主义生产力发展水平相适应。主要是:

1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既有利于发挥公有制经济在保障广大人民群众共同利益、实现共同富裕、巩固和完善社会主义制度,在关系到国家安全、国民经济命脉和国计民生的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等方面的主体作用,又有利于发挥非公有制经济在促进经济增长、优化经济结构、增加就业、改善民生等方面的重要作用,从而推动各种所有制经济取长补短、相互促进、共同发展.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

2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既有利于调动广大劳动者参与生产的积极性,又有利于调动各类市场主体参与经济活动的积极性,促进各种济资源或生产要素合理流动,人尽其才,物尽其用使各种生产要素得到合理利用。

3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既有利于市场在资源配置中发挥决定性作用,发挥市场机制灵敏有效的机制,增强市场主体活力,保持市场平衡,又有利于发挥党对经济工作的统一集中领导,发挥政府在宏观调控、市场监管、公共服务、生态环境保护和实现共同富裕中的主导作用


第二节社会主义所有制结构

一、社会主义公有制的内涵、基本形式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明确指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是生产资料的社会主义公有制。

二、社会主义公有制的重要作用

公有制经济

1公有资产在社会总资产中占优势

2国有经济控制国民经济命脉,对经济发展起主导作用

当前,发挥国有经济的主导作用,要做到3点:

(1)要推进国有经济布局优化和结构调整,把国有资本更多地投向关系国家安全、国民经济命脉的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

(2)要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加快完善国有企业法人治理结构和市场化经营机制

(3)要形成以“管资本”为主的国有资产监管体制,满足全体人民的共同需要,保障全体人民的共同利益,实现共同富裕。

非公有制经济

非公有制经济主要包括个体经济、私营经济和外资经济等多种形式,还包括混合所有制经济中的非公有成分

二、非公有制经济的作用

(一)民营经济的作用

民营经济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重要成果,是推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是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动高质量发展、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重要体,也是我们党长期执政、团结带领全国人民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重要力量。

(二)发展非公有制经济的任务

从当前的情况来看,在促进国有企业高质量发展、大力治理垄断、优化营商环境的过程中,必须充分优化非公有经济,特别是民营企业和小微企业的发展环境,同时也要促进民营企业守法合规经营,提升自身经营管理水平,还要鼓励和支持民营企业积极履行社会责任,通过社会公益和慈善事业,参与国民收入的第三次分配。

(三)坚持农村基本经营制度

农村基本经营制度是指以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

1村基本经营制度的核心内容

(1)坚持农村土地农民集体所有,这是坚持农村基本经营制度的基础:

(2)坚持家庭联产承包经营基础性地位,农民家庭是集体土地承包经营的法定主体,这是农民土地承包经营权的根本,也是农村基本经营制度的基础:

(3)坚持稳定土地承包关系,这是维护农民土地承包经营权的关键。

2坚持农村基本经营制度主要任务

(1)深化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

(2)发展农村集体经济

第三节社会主义收入分配制度

1.3.1社会主义收入分配制度的内涵

社会产品或国民收入的分配是社会基本经济制度的重要内容。

实行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收入分配制度是我国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的重要内容。

按劳分配为主体是公有制为主体在分配方式上的体现,多种分配方式并存则体现了多种所有制经济的共同发展。

1.3.2

1要巩固公有制经济的主体地位,深化国有企业分配制度改革,贯彻落实好按劳分配制度,既要建立健全激励机制,避免平均主义的分配方式,也要重视保持合理的分配差距,避免差距过大的分配格局。

2要增加劳动者,特别是生产一线劳动者的劳动报酬,提高劳动报酬在国民收入初次分配中的比重,实现“两个同步”,即居民收入增长和经济增长同步、劳动报酬增长和劳动生产率提高同步。

3要逐步完善技术、知识、数据、资本、土地等要素参与国民收入初次分配的保障及监管制度。

4要完善市场秩序,促进公平竟争,多渠道增加居民的财产性收入。同时要重视发挥第三次分配的作用,发展慈善等社会公益事业。

第四节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1.4.1资源配置的含义及方式

1.4.2资源配置的方式

(一)资源配置方式

将经济资源有效地分配到社会生产不同部门是人类社会生产活动的首要任务。

马克思主义的观点:

资源配置是任何社会制度下都存在的一个客观规律,但是在不同的社会制度下,资源配置的方式却是可能不同的。在人类社会的不同发展阶段,由于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的不同,资源的种类和稀缺程度可能是不同的,人们的需要以及由这些需要决定的各种资源的用途也可能是不同的,从而就可能使得资源配置方式有所不同。

【提示】

市场对资源配置起决定性作用,就是通过价格机制、供求机制、竞争机制等市场机

制对资源配置发挥决定性作用。社会经济资源主要是由市场配置,而不是由政府配置或政府的计划配置;价格主要由市场决定,而不是由政府制定。

1.4.2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内涵和特征

社会经济制度不同,市场经济的特点也不同。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建立在社会主义经济制度基础之上的,其存在的制度基础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经济制度。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产生和存在的基础是市场经济与社会主义制度的结合。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既要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还要更好地发挥政府的作用,处理好市场与政府的关系,推动有效市场与有为政府的更好结合。

2. 市场需求、供给与均衡价格。

第一节市场需求

2.1.1需求的含义

2.1.2影响需求的基本因素

2.1.3需求函数、需求规律和需求曲线


第二节市场供给

2.2.1供给的含义和影响供给的因素

2.2.2供给规律和供给曲线

第三节均衡价格

2.3.1均衡价格和均衡数量的形成和变动

2.市场供给力量和需求力量相互抵消时所达到的价格水平,即供给量和需求量相等时的价格,即为均衡价格,此时的供求数量为均衡数量。

3.在实际生活中,影响市场供给和需求的因素非常复杂,每一个因素的变化都可能引起供求关系的变化,所以任何市场上供求平衡都是偶然的、暂时的、相对的。每当旧的平衡破坏之后,买卖双方干方百计适应新的形势,从而形成新的均衡数量和新的均衡价格。

2.3.2均衡价格模型的运用

第四节弹性

2.4.1需求价格弹性

1.需求价格弹性的定义(简称需求弹性)

是需求量对价格的反应程度是需求量变动百分比与价格变动百分比的比率

注意:需求的变动与价格的变动符号相反,因此需求价格弹性系数总是负数,为简便起见,我们通常把负号略去,取其绝对值

3.需求价格弹性的基本类型

(1)需求价格弹性系数E>1,表示需求富有弹性或高弹性,即需求量的变动率大于价格的变动率。

例如价格下降2%,需求量增加4%。

(2)需求价格弹性系数E=1,称为需求单一弹性表示需求量的变动率等于价格变动率。

例如价格下降2%,需求量也增加2%

(3)需求价格弹性系数E<1,表示需求缺乏弹性过低弹性,即需求量的变动率小于价格的变动率。

例如价格下降2%,需求量只增加1%。

5.需求价格弹性和生产者或销售者的总销售收入的关系

(1)如果E:>1,即需求富有弹性的商品。

1)价格上升会引起更大幅度的销售量的减少,因此销售收入会降低;(价格上升幅度小于销售量减少幅度)

2)价格下降会引起更大幅度的销售量的增加,因此销售收入会增加。(价格下降幅度小于销售量增加幅度

3)因此E:>1,因采取降价的销售方式这是企业采取薄利多销的主要理论基础。

总结:价格变动和销售收入成反方向变动趋势

(2)如果E:<1即需求缺乏弹性的商品。

1)价格上升会使销售收入增加,价格下降会使销售收入减少。销售收入与价格变动成同方向变动趋势。

2)因此采用提价的销售方式。

(3)如果E=1,即需求单位弹性的商品,价格变动不会引起销售收入的变动。

2.4.2需求交叉弹性

1需求交叉弹性的定义和公式

需求交叉弹性,也叫需求交叉价格弹性,是指一种商品价格的相对变化与由此起的另一种商品需求量相对变动之间的比率。

2.4.3需求收入弹性

1.需求收入弹性的含义和公式

需求收入弹性是指需求量的变动和引起这一变动的消费者收入之比,用以衡量需求变动对消费者收入变动的反应程度。

3.恩格尔定律:具体研究消费者用于购买食物的支出对于消费者收入变动的反应程度,得到食物支出的需求收入弹性。

通过进一步研究就可以得到恩格尔定律:在一个家庭或一个经济体中,食物支出在收入中所占的比例随着收入的增加而减少

如果用弹性概,念来表述的话,恩格尔定律可表述为,对于一个家庭或一个经济体来说,富裕程度越高,则食物支出的需求收入弹性就越小;反之,则食物支出的需求收入弹性就越大

2.4.4供给价格弹性

1.供给价格弹性的定义和公式

(1)定义:供给价格弹性是指价格的相对变化与所引起的供给量的相对变化之间的比率。

(3)由于供给规律的作用,价格和供给量是呈同方向变化的,因此E为正值。

3. 生产和成本理论。

第一节生产者的组织形式和企业理论

3.1.1生产者组织形式和目标

生产者:指能够作出统一的生产决策的单个经济单位。

【即】企业或厂商

企业是产品生产过程中的主要组织形式

1经济学家乐不认为追求利润最大化是人们从事生产和交易活动的唯一动机,因为:

信息的不对称--所有者不能完全监督和控制经营者的行为,经营者可能会追求销售收入最大化和销售收入的持续增长,一味扩大企业规模,以此谋求自身特权和个人收入,提高个人社会知名度。

缺乏准确的资料--企业长期生存的经验做法是实现销售收入最大化或者市场份额最大化。

2从长期来看,实现利润最大化是所有企业在竞净中求得生存的关键。

3.1.2企业的形成理论

(一)企业的本质

美国经济学家科斯认为:

企业是为了节约市场交易费用或交易成本而产生的。

企业的本质特征:作为市场机制或价格机制的替代物。

1交易费用是围绕契约所产生的成本费用,包括:

(1)签订契约时交易双方面临的偶然因素所可能带来的损失。

这些偶然因素或者是由于事先不可能被预见到而未写进契约,或者能够被预见到,但因为太复杂而无法写进契约。

(2)签订契约、上 监督执行契约所花费的成本。

2历史上,从企业产生以后,企业与市场机制就是两种不同的协调生产和配置资源的方式。社会上就形成了两种交易【即】企业内部的交易和企业外部的市场交易。

(1)企内部交易是通过一个组织或个业家用行政命令的方式在内部进行的交易

(2)企业外部交易是平等协商基础上的市场交易,每完成一笔交易,都是谈判双方不断磋商、协调、通过讨价还价的谈判而实现的

【结论】两种交易都需要支付交易费用或成本.当企业交易方式的交易费用小于市场交易方式的交易费用时,企业就应运而生了。

(二)企业存在的根本原因

交易成本的节约是企业存在的根本原因。【即】企业是市场交易费用节约的产物。

企业作为一种组织形式大大减少了需要签订的契约数量,可以大量节约交易费用。原因:

1.生产要素所有者与企业签订契约,同意为一定报酬在一定限度内服从企业家的指挥,在企业内与其他要素合作时,不再需要与他们签订一系列的契约,

2.企业可以生产中间产品,降低交易费用。

3.企业可以与专门技能的雇员签订长期契约,比在其他企业购买服务更有利,也相应降低了交易成本。

(三)导致市场机制和企业的交易费用不同的主要因素是信息的不完全性。

由于信息的不完金,契约双方都会努力设法收集和获得自己所不掌握的信息,去监督对方的行为,并没法约束对方的违约行为,这些都需要交易费用。

在不对称信息条件下的市场交易过程中,以上这些做法的交易费用是很高的,而通过企业这种组织形式,可以使一部分市场交易内部化,从而消除或降低一部分交易费用。

第二节生产函数和生产曲线

3.2.1生产函数

一定时期内,在技术不变的情况下,生产中所使用的各种生产要素的数量与所能生产的最大产量之间的函数关系。

生产函数是生产要素投入量和产品产出量之间的关系。所有企业都有生产函数。

生产函数是最大产量与投入要素之间的函数关系,这是为了使企业的生产函数具有可靠性,体现企业将一定的投入转变成产出的能力。

2一般假设生产要素在生产过程中是可以相互替代的。

【即】假设可以增加一种要素,而减少另一种要素,来实现相同的产量,比如可以用劳动来替代资本。

3投入可分为可变投入和不变投入。

当各种投入要素可变时,一般是研究企业的长期行为;当某种或几种要素不可变时,一般是研究企业的短期行为。

3.2.2一种可变要素的生产函数及其曲线

(一)一种可变要素的生产函数——短期生产函数

一种可变要素的生产函数假设只有一种投入可以改变,而其他投入不可以改变,这是对企业短期行为的分析。

一种可变要素的生产函数称为短期生产函数

假定资本量固定不变时,总产量的变化只取决于劳动量L。随着劳动量的变化,会引起总产量、平均产量和边际产量的变动

3.2.3生产曲线

(1)劳动投入小于L,时)企业一般处于资本过剩而劳动不足的状态,机器设备的作用不能充分发挥,这时增加劳动投入,可以实现劳动分工与协作的效率,劳动的边际产量递增,

(2)劳动的分工与协作的效率是有限度的。当劳动投入增加到L,时,人均资本数量达到最优状态,劳动的边际产量达到最大,

(3)劳动投入大于L,时,会出现劳动相对过剩而资本不足的情况,劳动的边际产量开始递减,

边际产量是解释产量变化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

如果确定边际产量的图形,就可以得到总产量和平均产量的图形。

3.3.1规模报酬

规模报酬研究的是企业长期生产决策问题,其内容如下:

规模报酬也称为规模收益,悬指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企业内部咯各种生产要素同比例变化时所带来的产量的变化。企业只有在长期当中才能改变全部生产要素的投入,进而影响生产规模。

1规模报酬递增:产量增加的比例大于各种生产要素增加的比例。

2规模报酬不变,产量增加的比例等于各种生产要素增加的比例。

3规模报酬递减:产量增加的比例小于各种生产要素增加的比例。

当企业规模较小时,扩大生产规模,报酬递增,此时企业扩大规模以得到产量递增所带来的好处,将生产保持在规模报酬不变的阶段。此后如果企业继续扩大生产规模,就会出现规模报酬递减。因此多数行业会有一个适度最佳规模或适度规模,此时企业单位生产成本最小。

第三节成本函数和成本曲线

3.1.1成本和利润的含义

成本又称为生产费用。是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所支付的物质费用和人工费用。

机会成本:当一种生产要素被用于生产单位某产品时,所放弃的使用相同要素在其他生产用途中所得到的最高收入。

显成本:企业购买或租用生产要素所实际支付的货币支出。

隐成本:企业本身所拥有的、并且被用于该企业生产过程的那些生产要禁的总价格,是自己拥有并使用的资源的成本,它实际上是机会成本,应当从机会成本的角度按照企业自有生产要素在其他用途中所得到的最高收入来支付和计算。

经济利润:也称为“超额利润

经济利润=总收益-总成本=总收益-(显成本+隐成本)企业所追求的最大利润,指的是最大的经济利润。正常利润:企业对自己所提供的企业家才能的报酬支付,正常利润是生产成本的一部分,是作为隐成本的一部分计入成本的,经济利润不包括正常利润。

3.1.2成本函数

1、成本函数的含义和类型

成本函数就是表示企业总成本与产量之间关系的公式分为短期成本函数和长期成本函数。

短期成本函数:

固定成本(在短期内不随产量增减而变动的那部分成本。【如】厂房设备的折引旧,以及管理人员的工资费用。)

可变成本(随产量变动而变动的那部分成本【如】原材料、然料和动力以及生产工人的工资费用。)

长期成本函数:可变成本(从长期看一切生产要素都是可变的。)

短期成本函数和长期成本函数的区别在于是否含有固定成本。长期成本函数没有固定成本,

2、决定短期成本变动的主要因素

(1)劳动、资本等生产要素的价格

其他条件不变,工资和原材料、机器设备等生产资料的价格以及租金的提高,会导致生产成本的相应提高。

(2)生产率

劳动生产率:即平均产量,每单位劳动的产量或产出。

全要素生产率:每单位总投入(包括劳动投入和资本投入)的产量或产出。

生产率即总产出与加权平均投入的比率,可以用劳动生产率和全要素生产率表示。

一般来说,其他条件不变生产率提高会导致生产成本的下降,生产率下降则会导致成本的上升。

决定短期成本变动的因素朝着有利于企业的方向变化。【则】短期成本低,反之亦然。

例如:生产资料价格提高,不利于企业,短期成本会提高:生产率提高有利于企业,则短期成本会下降。

3.1.3短期成本函数分析

1短期总成本、平均成本

2边际成本MC

增加一个单位产量时总成本的增加额。

由于短期内固定成本是常数,不受产量的影响,因而边际成本也就是指产量变动引起的可变成本的变动

3.1.3成本曲线

总成本曲线TC和总可变成本曲线TVC的变动规律是一致的。总可变成本:从原点出发,之后随产量增加而上升。刚开始以递减的速度上升,产量达到一定水平之后以递增的速度上升。总固定成本曲线:一条平行横轴的直线

平均总成本AC、平均固定成本AFC、平均可变成本AVC、边际成本MC曲线

一勾穿三线,一条倾斜,两条弯

4. 市场结构理论。

4.1市场结构的类型

4.1.1市场结构的含义

一个行业内部:买方和卖方的数量/规模分布/产品差别的程度/新企业进入该行业的难易程度

也就是某种产品或服务的竞争状态和竞争程度

4.1.2划分市场结构的标准

市场类型划分的标准是市场的竞争程度和垄断程度。

竞争程度越高

垄断程度就低

划分一个行业属于什么类型的市场结构,主要依据以下三个方面:

1本行业内部的生产者数目或企业数目

一个行业内企业数目越多,其竞争程度就越高,垄断程度就越低

2本行业内各企业生产者的产品的差别程度

本行业内各企业生产者的产品的差别程度是垄断竞争市场和完全竞争市场的主要区别

3进入障碍的大小

进入障碍越小,竞争程度越高,垄断程度越低

依据上述三因素的不同特点,将市场分为完全垄断市场、寡头垄断市场、垄断竞争市场和完全竞争市场。

4.1.3市场结构的特征

1完全竞争市场:又叫纯粹竞争

是一种竞争不受任何阻碍和干扰的市场结构。现实中很难找到这样的市场

某些农产品【如】小麦、玉米属于近似的例子

完全竞争市场特征

①市场上有很多生产者与消费者,或买者和卖者,且生产者的规模都很小。每个生产者和消费者都只能是市场价格的接受者,不是价格的决定者,对市场价格没有任何控制的力量

②企业生产的产品是同质的,即不存在产品质量差别。

③买卖双方对市场信息都有充分的了解。

④资源可以自由流动,企业可以自由进入或退出市场,没有任何障碍。

2垄断竞争市场:是一种既有垄断又有竞争,但更接近于完全竞争的市场结构。【提示】垄断竞争是比较符合现实生活的市场,【如】啤酒、糖果等

垄断竞争市场特征

①具有很多的生产者和消费者

②产品具有,别性,生产者可以对价格有一定的程度的控制,而不再是完全的价格接受者。(这是与完全竞争市场的主要区别)

③进入或退出市场比较容易,不存在什么进入障碍。

3寡头垄断市场:少数个企业控制一个行业供给的市场结构。【提示】汽车、钢铁等工业部门

寡头垄断市场特征

①在一个行业中,只有很少刀个企业进行生产:

②它们所生产的产品有一定的差别成者完全无差别:

③他们对价格有很大程度的控制权;

④进入这一行业比较困难,

4完全垄断市场:整个行业只有唯一供给者的市场结构。【提示】在实际在活中,公用事业如电力、固定电话近似于完全垄断市场。

完全垄断市场特征

①只有一个生产者,因而生产者是价格的决定者,而不是价格的接受者;

②完全垄断者的产品是没有合适替代品的独特性产品;

③其他企业进入这一市场非常困难

5完全垄断形成的原因

政府垄断:政府对某一行业实行完全垄断。例如,我国邮政企业对国务院规定范围内的信件寄送业务

原材料:对某些特殊的原材料的单独控制而形成的对这些资源和产品的完全垄断。

专利权:对某些产品的专利权而形成的完全垄断。

6自然垄断:

当行业中只有一家企业能够有效率的进行生产,或者当一个企业能以低于两个或更多企业的成本为整个市场供给一种产品时,这个行业就是自然垄断。自然垄断与规模经济有着密切的关系。

规模经济就是企业或厂商的平均总成本会随着产量的扩大而不断下降。

4.2完全竞争市场中生产者的行为

4.2.1完全竞争市场行业的供求曲线及企业的需求、收益曲线

1在完全竞争市场上,价格就是由整个行业的供给和需求曲线决定的,整个行业的需求曲线是一条向右下方倾斜的曲线,供给曲线是一条向右上方倾斜的曲线,两条曲线交点的价格就是整个行业的均衡价格。

2在完全竞争市场中个别企业无法决定市场价格,只能按照既定的价格,也就是整个行业供给和需求确定的价格出售产品。因此,个别企业的需求曲线是一条平行于横轴的水平线。

在完全竞争市场上边际收益=平均收益=单价,

单个企业的平均收益线AR、边际收益线MR、需求曲线是同一条线。(即三线重合)

4.2.2完全竞争企业产量决策的基本原则及企业的短期供给曲线

1企业在边际收益=边际成本点上获得了最大利润,但并不是说,在任何情况下,只要企业做到了边际收益=边际成本,就一定能获得利润。全面的理解是在边际收益=边际成本点上,企业可能盈利也可能亏损,如果企业是亏损的,则这时的亏损一定是相对最小的。

不论是盈利还是亏损,企业处于MR=MC时,是最优的产量,所以,边际成本等于边际收益既可以作为利润最大化均衡条件,也可称为亏损最小的均衡条件。

2在长期生产中,企业实现利润最大化的决策原则仍然是:边际收益=边际成本,即边际收益=长期边际成本。

3企业停止生产(或营业)临界点:市场价格=平均可变成本

企业的短期供给曲线感是处于平均可变成本之上的边际成本曲线,它表示,企业在每一个价格水平的供给量都是能够为其带来最大的利润或最小的亏损的最优产量。

第三节完全垄断市场中生产者的行为

4.3.1完全垄断市场和企业的需求曲线以及企业的收益曲线

1完全垄断企业的需求曲线

完全垄断企业的需求曲线就是行业的需求曲线二者完全相同,均是一条向右下方倾斜的曲线斜率为负。

这是完全垄断企业和完全竞净市场中企业的一个重要区别。

4.3.2完全垄断企业进行产量和价格决策的基本原则

完全垄断企业进行产量和价格决策的基本原则

边际收益=边际成本

完全垄断企业根据边际收益等于边际成本的原则确定了均衡产量,根据这个产量就可以确定均衡价格

2完全垄断企业和完全竞争企业的成本曲线是相同的,因为二者在生产要素投入和具体的生产过程方面没有什么差别

3与完全竞争市场相比较,在完全垄断条件下,企业向市场供应的产品数量铰少,而产品价格较高。完全垄断企业为了获得超额利润,把价格定在边际成本之上,并且往往要对供给量进行限制

4在完全垄断市场上,完全垄断企业并不可以随意提价,在价格决策时,也必须考虑到产品的市场需求状况。

5完全垄断市场上,不存在供给曲线(垄断企业关于供给的决策不仅取决于成本,还受其需求曲线的约束)

4.3.3完全垄断企业定价的一个简单法则

1在边际成本上的加价额占价格的比例,应该等于需求价格弹性倒数的相反数。

2垄断企业索取的价格超过边际成本的程度,受制于需求价格弹性。当需求价格弹性较低,即E的绝对值较小时,垄断者可以确定较高的价格;但是,随着需求价格弹性的增大,E:的绝对值扩大,则价格将非常接近边际成本。

4.3.4价格歧视

一、含义

价格歧视也叫差别定价,是指企业为了获取更大的利润,对同一产品,规定不同的价格。

一级价格歧视,企业对每一单位产品都按消费者所愿意支付的最高价格出售。也称作“完全价格歧视”。也就是企业对不同的购买者所购买的每一个批量单位的产品收取不同的价格,因此,所有消费者剩余都被垄断者占有了。例如:

1个体服装经营者对于服装不明码标价,而是与每位购买者讨价还价:

2某些国家医生根据每个病人的收入和保险状况估计出他的支付意愿,从而收取不同的价格。

二级价格歧视,指按不同价格出售不同单位产量,但每个购买相同数量的购买者支付的价格相同。也就是我们常说的批量作价。垄断厂商通过对小批量购买的消费者收取额外价格,侵蚀了一部分消费者剩余。

三级价格歧视,建立在不同的需求价格弹性的基础上,将消费者分为具有不同需求价格弹性的两组或更多组,分别对各组消费者收取不同的价格。如在我国,大学生寒暑假回家和返校所享受的火车硬座优惠票价。

如果这两个条件能够满足,企业就可以:

对缺乏弹性的市场规定较高的价格,实行少销厚利;

对富有弹性的市场规定较低的价格,实行薄利多销,以增加总收益。

四、企业实行价格歧视的基本原则

不同市场的边际收益相等并且等于边际成本

第四节垄断竞争市场和寡头垄断市场中生产者的行为

垄断竞争市场上生产者的行为

垄断竞争市场上企业的需求曲线

(一)垄断竞争市场上企业需求曲线的形状

与完全垄断市场上的企业相同,垄断竞争市场上企业的需求曲线是向右下方倾斜的,而不是一条水平线

【结论】

由于垄断竞争企业之间产品存在一定的可替代性存在竞争关系,所以:

垄断竞争企业的需求曲线和完全龚断企业的需求曲线相比化较平而和完全竞争企业的水平形状的需求曲线相比比较接近。

(二)垄断竞净市场上企业需求曲线的类型

主观需求曲线也称为预期的需求曲线”

表示垄断竞争市场上,当某一个生业改变其产品价格时,该企业的产品价格和销售量之间的关系。(该曲线具有较大的主观性

市场份额需求曲线

(1)如果一个企业降低价格,其他企业会相应地调整自己的产品价格,从而使得整个行业的价格和销量的关系改变,所以这种需求曲线可以叫作“实际需求曲线”

(2)表示在垄断竞争市场上单个企业在每一个市场价格水平的实际销售份额。

(3)如果一个垄断行业有个企业,不管这些企业将市场价格变动到什么水平,每个企业的实际销售份额为市场总销售量或总的需求量的1/n。

二、垄断竞争企业决策原则

短期内,垄断竞争企业与完全垄断企业类似,垄断竞争企业也遵循相同的利润最大化原刚,它选择边际收益=边际成本的产量,然后根据需求曲线找出与产量对应的价格。

短期内,垄断竞争厂商的行为与完全垄断企业的行为相似,即短期均衡也包括盈利,利润0,亏损三种情形。

和完全垄断市场相同,垄断竞争市场上不存在供给曲线。

寡头垄断企业的行为

每个生产者在作出最优决策时,都必须考虑对手如何作出反应。

寡头垄断市场上价格形成的模型如下:

协议价格制:生产者或销售者之间存在着某种市场份额划分协议条件下,生产者或销售者之间共同维持一个协议价格,使得行业净收益最大。其方式是限制各生产者的产量,使行业边际收益等于行业边际成本。

价格领袖制:

行业中某一个占支配地位的企业率先确定价格,其他企业则参照这个价格来制定和调整本企业产品的价格,与其保持一致。

领袖企业在确定产品价格时,不能只考虑本企业利益,还必须考虑到整个行业的供求状况。

与完全垄断市场、垄断竞争市场的企业一样,寡头断企业的需求曲线也是向右下方倾斜的,

寡头垄断企业的均衡产量和均衡价格之间没有对应的关系,所以也不存在有规律的供给曲线。

5. 生产要素市场理论。

第一节生产者使用生产要素的原则

一、生产要素的含义与分类

生产要素是指用于生产物品与劳务的投入

劳动\资本\土地\企业家才能等

二、生产要素市场与产品市场的异同

二者均由生产者和消费者的行为共同决定价格,并以此过程调节经济资源的有效配置

产品市场(如奶茶市场),需求者是消费者或居民;供给者是生产者或厂商

生产要素市场(如劳动力市场),需求者生产者或厂商:供给者是消费者或居民

三、生产者对生产要素的需求是引致需求和联合需求

引致需求:生产者对生产要素的需求是从消费者对最终消费品的需求中间接派生出来的。也就是说当追求利润最大化的生产者需要一种生产要素时,其原因在于该生产要素可以使他们生产出消费者现在或将来愿意购买的商品。(引致需求也称为”派生需求”)

引致需求的概念反映了生产要素市场和产品市场之间的联系:生产者对生产要素的需求量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消费者对产品的需求量,因此不但消费者需求曲线会影响生产要素的价格,生产者在产品市场和生产要素市场上所处的市场状态也影响生产要素的需求,并最终影响生产要素的价格。(奶茶店对劳动等生产要素的需求量及价格取决于消费者对奶茶的需求量)

联合需求:是指生产者对生产要素的需求具有相互依赖性。

各种生产要素要共同发挥作用财能生产最终产品。(联合需求也称为”复合需求”)

各生产要素之间存在互补性,同时也存在一定程度的替代性。

生产者使用生产要素的原则

边际物质产品(MRP)【也称边际产量】是指增加单位要素投入所带来的产量增量

奶茶店多雇1名员工一天多做出20杯奶茶

【则】边际物质产品为20,20/1=20(杯)

【或者】称为边际产量为20杯

边际收益产品(MRP)是指增加单位要素使用所带来的收益的增量

假设增加1杯奶茶增加的总收益为10元钱,【即】边际收益为10元,而增加1名员工增加20杯奶茶,【则】奶茶店增加一名员工而增加的收益额为20×10=200元,【即】边际收益产品为200元

边际收益产品=边际物质产品×边际收益

边际产品价值(VMP)是指增加单位要素投入所增加的价值

假设一杯奶茶的销售价格为10元,奶茶店增加1名员工而增加的奶茶价值为20×10=200元,【即】边际产品价值为200元。

边际产品价值=边际物质产品×产品价格

边际要素成本(MFC)是指增加单位要素投入所增加的成本

假设增加一杯奶茶增加的成本是3元,【即】边际成本为3元,奶茶店增加一个员工而增加的成本=20×3=60元,【即】边际要素成本=60元。

边际要素成本=边际物质产品×边际成本

平均要素成本(AFC)是指平均每单位要素投入的成本

平均要素成本=总成本/要素投入总量

奶茶店一天有2个员工做奶茶,总成本为120元。

【则】平均要素成本=120÷2=60元

二、生产者使用生产要素的原则

生产者的要素需求是引致需求,生产者使用要素的目的是生产出消费者需要的产品,以获取最大利润。

所有生产者使用要素的原则

在一定时间内,在一定条件下,根据企业内部的生产状况和市场情况,确定要素的使用量,以实现利润最大化,

即:边际收益产品=边际要素成本

当边际收益产品大于边际要素成本时,每增加一个单位的要素给生产者带来的收益就会大于给生产者带来的成本,于是生产者就会使用更多的要素,直至边际收益产品等于边际要素成本;

如果边际收益产品小于边际要素成本时,每增加一个单位的要素给生产者带来的成本大于给生产者带来的收益,于是生产者就会减少要素的投入,一直到边际收益产品等于边际要素成本时为止。

第二节完全竞争生产者对性产要素的需求

一、完全竞争生产者的要素供给曲线及要素需求曲线

完全竞争要素市场:指要素市场上的参与者是完全竞净的,要素的供求行为都是完全竞争的。

要素的需求者,即生产者在产品市场上也是完全竞争者,不存在垄断行为。

2生产者使用生产要素的原则是:边际收益产品=边际要素成本,对于完全竞争生产者而言,在每一给定的市场要素价格下,为实现利润最大化必须满足边际收益产品=边际要素成本。【生产者是沿着边际收益产品曲线确定要素使用量的,所以边际收益产品曲线也是完全竞争厂商的要素需求曲线】

二、完全竞争市场的要素需求曲线

在某一价格下的市场要素需求量,一般应该是在该价格下所有生产者需求量求和,但当整个市场上的所有生产者都根据要素价格的变化调整产量时,产品价格就会发生变化,所以生产者的要素需求曲线会变得更陡峭。

第三节劳动供给曲线和均衡工资的决定

一、生产要素供给的分析

经济学分析的要素包括劳动、资本、土地和企业家才能,要素的所有者既可以是消费者,也可以是生产者。

当要素供给者局限在消费者时,要素供给问题就有一个基本特点,【即】要素数量在一定时间内是固定不变的

【如】每个人每天只有24小时可利用。

所以,消费者要将全部资源在要素供给和保留自用两种用途上进行分配。

二、劳动的供给原则

劳动的供给和时间的保留自用实际是每个人都必须在工作和闲暇之间作出某种组合的选择:

【既】可以选择较多的工作以增加货币收入【也】可以选择较多的闲暇以增加可自由支配的时间。

闲暇是指时间的非市场性质的使用,包括吃饭、睡觉、娱乐等,也包括所有的家务劳动。

经济学认为劳动的供给和闲暇对于消费者都具有效用和边际效用。

1劳动的效用与边际效用

【劳动的效用】劳动可以给消费者带来收入,劳动的效用实际上是收入的效用。

【劳动的边际效用】增加一单位劳动所增加的效用。

劳动的边际效用=劳动的边际收入×收入的边际效用

2闲暇可以带来直接效用也可以带来间接效用

假设闲暇的效用是直接的,则闲暇的边际效用就是增加一单位闲暇时间所增加的效用。

3劳动的供给原则

消费者的要素供给的目标是实现效用最大化,其条件:

劳动的边际效用=闲暇的边际效用

劳动、土地、资本供给曲线

劳动供给曲线向后弯曲可用工资增加的替代效应收入效应来解释。

工资增加的替代效应

工资上升,收入增加,消费者用劳动替代闲暇,劳动供给增加

工资增加的收入效应

工资上升,收入增加,消费者更加富有而追求闲暇,减少劳动供给

当工资低而收入少时,工资上升,替代效应大于收入效应,消费者劳动供给增加

当工资提高到一定程度时,消费者相对比较富有,工资增加的替代效应小于收入效应,劳动供给减少

综上:劳动供给曲线向后弯曲

二、土地与资本供给曲线

1土地的供给曲线是一条垂直线(因为土地的数量一般不变)

2资本的供给曲线在短期内是垂直线,长期来看是一条后弯曲线。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