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舒曼|纵横捭阖间——“棋侠”丁旭光 跋丁旭光长篇小说《烟雨秦淮》

 默默7qrvsleytp 2023-08-01 发布于上海

纵横捭阖间——“棋侠”丁旭光

  跋丁旭光长篇小说《烟雨秦淮》

舒 曼

优雅的黄昏,暖橘色的光阴安宁地洒在脚边,落日在虹膜上擦出一道火焰,瘦瘦的秋意里有金粉一样的尘灰在空气中雀跃。这让我想起刚刚拜读过的丁旭光的组诗《蓝色的诗行》。

如今的丁老师,隐于上海的最南面,极像一位大隐于市、身负奇才的侠客。在文学创作方面,他是上海作家协会会员,中国散文学会会员,中国微型小说学会会员;在象棋领域,他是中国象棋协会的棋协大师。他能刻印,善书法,跨界的艺术在他身上展现得淋漓尽致。他既可执笔如剑写尽风流,又能方寸之间棋定乾坤。一剪山川,数声蛙鸣都曾在他笔下流连,道不尽的大师风骨,说不完的独白真意都曾在转身的瞬间卷起长风,宁静又庄重地吹过。

我很喜欢丁老师的文字,喜欢那份游刃有余的坦然与似有若无的侠气。每次与丁老师谈论文学,都是一件很惬意的事情。我们可以自如地聊起川端康城的雪和花,也可以深刻地探讨藏在铅印背后的那些生命中的苦痛与伤疤。文字有灵,当热爱文学的灵魂碰撞在一起,那份掩藏在一撇一捺间的回响就会悠悠地漫过岁月的回廊,穿花拂柳,来到你的身旁。

我总是很喜欢在下大雨的夜晚里读书,雨水在玻璃上蜿蜒而过,留下转瞬即逝的画作。屋子里是舒服的沙发和散发着暖意的小桔灯,当柔软的光线渗透进房间的每个缝隙时,会蔓延出一片安静的寂寞,苍白书页上那些干净的文字恰好就成为了最好的寄托。

在我眼中,这时候读传记是很不错的选择。不是断断续续的,要一口气读完,从开始到结束,一直到看完他的结局。胸腔里会有巨大的回声在空荡的夜晚里轰鸣而来,近若咫尺,而又远似天涯。你一点一点地陪着他走过他的人生,每一寸欢欣,每一次失意,一如一夜宿醉酣畅淋漓,抑或是窗外未息的大雨落入心田,悠悠地直等天晴。

而大师写大师总能碰撞出更为惊喜的火花。在2018年的上海书展上,一代宗师、象棋棋王胡荣华老师又一次成了焦点人物。丁旭光老师撰写的人物传记《胡荣华:一代宗师 旷世棋王》,在不到15分钟里,400本书被抢售一空。书展当天,上海电视台人文频道《今晚》和上海人民广播电台现场采访了胡荣华和丁旭光。面对媒体,丁老师只是风轻云淡地一笑:“我只是个摆渡人,是借了胡老师的盛名。如果你来写,也是这个结果。”

《胡荣华:一代宗师 旷世棋王》是第一本完整记叙了胡荣华整个象棋生涯,也是胡荣华本人唯一认可的传记作品。丁老师用浅浅勾勒的写实笔触,道出了胡荣华跌宕起伏、颇具传奇色彩的象棋人生,而胡荣华卓越的棋艺与长风劲竹般的为人之道,也都凝聚在这充满温度的文字背后。

胡荣华是当代棋坛的传奇人物,15岁便荣膺中国象棋全国冠军,成为最年幼的棋王;55岁又摘得全国冠军桂冠,亦为最年长的棋王;他“十连霸”战绩彪炳,独霸棋坛20年;14次冠军头衔,称雄弈林40载。

胡荣华行棋中的霸气往往令对手噤若寒蝉,“胡司令”的称谓也由此成了他的雅号别称。胡荣华是新中国培养的第一代象棋特级大师,他运动生涯的辉煌时期,也正是具有一千多年历史的中国象棋在民间焕发青春、群众基础最深最广的时期。胡荣华堪称当代棋坛的“王中王”。

但棋王的象棋人生并非一帆风顺。兵败乐山后,他甚至退出了最强者的竞争行列。突然从神坛跌落,并非谁都能东山再起。但胡荣华硬是凭着坚韧的信念,再度披荆斩棘,纵横沙场,这般的境界早已远远地超出了那一方小小的棋盘,而是在这天地与生命的棋局中画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当谈到写这本传记的原因时,丁老师很郑重地回答道:第一他是作家,第二他也是中国象棋棋协大师,第三,也是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胡荣华对他的高度信任。丁旭光直言,写胡荣华的传记有一种使命感和紧迫感,他希望把一个完整的、立体的、真实的棋王娓娓道来。没有太多复杂的辞藻,没有太过华丽的笔触,仅仅是用白描的文字,已经让每一个读者颤抖着灵魂叹息着无可奈何时的岁月溶溶,又感慨于无可替代的惊才绝艳。在寥寥几笔的铅字背后,一窥那个伟大的时代。

丁旭光写胡荣华并不是一时兴起。在他家不远处,就是象棋和围棋国手窦国柱的住地。窦先生是上海文史馆馆员,也是中国象棋史上赫赫有名的扬州三剑客之一。

窦先生的居处白墙黛瓦,旁有一大片农田,安宁夜晚里的蛙声一片和昏黄路灯下弈棋的窦先生,经常吸引着少年时代的丁旭光。窦先生和胡荣华有师生之谊,也是从那个时候起,丁旭光知道了神一般的胡荣华。楚河汉界的惊涛风云,在少年时就已经叩响了他的内心世界。

如果从第一次算起,丁旭光对胡荣华的采访,早在30年前就已经开始。断断续续又对胡荣华采访了两年多以后,三十年的沉淀厚积薄发!只花了半年的时间,就拿出了18万字的胡荣华传记。既表现了胡荣华神游八荒六合时的独孤求败,又写出了他兵败乐山时的望断天涯。

由于丁旭光熟知象棋术语及历代棋谱,对于书中楚河汉界之间的思维博弈和“胡司令”巧妙的排兵布阵都能直击要害,仿佛让人身临其境。而他的行文也洒脱大气,与象棋于静坐中决胜千里之外的气场契合。这篇传记就像是完成了丁旭光人生的一块拼图,让这个不折不扣的棋迷作家能有机会真挚地拿起笔,带着使命感为自己的偶像写下一段人生的注脚。

有位同事曾向我求一本丁旭光老师签名的《胡传》,丁老师颇为亲切地应了,拿到书之后我在家门口折了一枝桃花,待几日后取落花与丁老师的墨宝一同定格在摄像机里。有了这几点盈盈的粉意做点缀,这一页字的背后,仿佛就站着丁老师的影子,妙笔生花,性雅而温,横竖曲折间尽显文人风骨。

在我们之前的专访节目中,丁旭光老师也曾谈起他走上文学创作之路的过程,他的形容是“不经意”的选择,我却觉得更像是一种“命中注定”的缘分,是一个闪光的灵魂在向世界告白的过程中选择了文字这个独特的形式。

丁老师文学之路启程时正值他的青葱岁月,那也是一个产生文青的时代。

作家孙群曾写过丁老师的一天,白天奔波采访,晚上埋头写稿,业余时间钻研象棋、篆刻等等。生命这薄薄几页纸在他这里却丰盈充实,写满了每一日全新的思考,绝对的自律让他有资格去捍卫心灵的自由。

如果说,年轻时的丁旭光,驰聘在棋坛有着年轻人的意气风发,如今年逾花甲的他,在奉贤的这一方净土中,又一次扬帆远航,在蛙鸣声声中感悟“悠然见南山”的人生。

连绵不绝的蛙鸣把他从记忆的梦境里唤醒,那些悠悠然的诗词句段都在心头浮现:“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有约不来过夜半,闲敲棋子落灯花”。摇曳的烛火在窗外的风雨声和屋内的落子声中安静地燃烧,一如他坦然而不可轻摇的内心般宠辱皆忘。

对于弘扬棋文化,丁旭光有一种与生俱来的使命感。正如胡荣华在丁旭光所作《橘中雅戏》的序中所言:“丁旭光对橘中雅戏常有神悟,由此生发开来,便构成了他对棋文化、对传统文化的独特理解”。当丁旭光面对棋盘人棋合一时,那一声声的蛙鸣总会不急不缓地安然到访,它们出自于小区里的人造池塘。虽未得野趣,亦有天籁。

一如丁老师曾在文章中写道,他固执地以为:“那只青蛙,是从古诗里流出,然后,游进了五十几年前的肇嘉浜里,游到了窦国柱先生的门前,随后,又游进小区的池塘。”让他能够轻巧地抖落眉上冬,捻作山河相送,潇洒地喟叹一句人间纵我。

我曾无数次庆幸将读书这个习惯保持至今。多少个日夜里那些带着温度的文字静悄悄地挣脱纸张,蜿蜒在空气中,不多不少,三十七度,刚刚好,让一颗疲惫的心在冷风里得到最初的慰藉,放下那些兜兜转转的曲折与感伤,真正地与世界握手言和。

读一本好书就像适逢一场恰到好处的爱情,这也许不会是你最后的终点,却能让你手捧鲜花,盛装迎接最好的自己。一点一滴,借着流淌的时光融入你的生命里,长长久久,荡气回肠。爱是永不止息,读书亦然,终有一天,你能带着最微薄的行李和最丰盛的自己在这世间流浪,不问来路,不思归途。

而丁老师给予我的最宝贵的思考有时远超于文字本身,而是关于生命的深与广。我,我们,都会与这岁月有一场苦恋。千山万水,初雪蒹葭,多少人在某个转角与你不期而遇,又有多少人在下个路口与你分道扬镳。最终,我们总会回到那个只有自己的岁月河山。我曾希望所有苦难与背负的尽头,都是行云流水般的此世光明。后来却觉得,真正的成长,应该是在经历之后,依然保有最初的温柔,包容且静默,不问不怨,不自傲,不自怜,不后悔,不停留。这一生的信仰与爱,不必做筹码。

作家阿米亥有一段话我觉得很适合形容丁老师:“他将生命的碎片打碎成小时,小时打碎成分秒,分秒打碎成更细的碎片。这些,所有这些,都成为头顶上的星辰,难以计数。他一路走过大地与河流,走过田野与城市,感受每一缕阳光的温度,体会每一滴雨水的甘甜,时光在他身后点燃,寸寸成灰。漫长的岁月里,与光,与影,如诗,如歌,终成熠熠的星河。”



舒曼:作家、主持人 


《烟雨秦淮》

作者:丁旭光(著) 罗希贤(绘)

出版社:台海出版社

ISBN:978-7-5168-3408-4

定价:59.80元

《烟雨秦淮》

作者:丁旭光(著) 罗希贤(绘)

出版社:台海出版社

ISBN:978-7-5168-3408-4

定价:59.80元

《烟雨秦淮》是一部长篇武侠小说,主要讲述了寻找和破解一幅有关藏宝图的象棋古谱所引发的一系列故事。一局玄机暗藏的《踏雪寻梅》象棋古谱,一把定天下的七星宝剑,一场几代人的生死恩怨,一曲江南才子与红香楼才女的悲歌,一跌三宕的故事情节,上演了流传于棋界多年的催人泪下的绝唱。

—《END》—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