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建国之后,为什么把六大名著变成四大名著,被淘汰的两部人人皆知

 涂鸦吧 2023-08-01 发布于贵州

前言

中华文明的魅力源远流长,撷英采万千的古典名著更是其中的瑰宝。新中国建立后,在推广文化教育的过程中,六大名著中的两部没能跻身四大名著之列,这其中自有深意,但世人对它们的钟爱从未消减。时过境迁,优秀的作品终究会被发掘重视,这也许就是历史的必然。

建国初期 六大名著缩减为四大

1951年,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正式成立的第二年,出版界准备推出一批面向人民的典籍文学作品。经过反复讨论和筛选,最终确定将《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红楼梦》列为四大名著优先出版。

这四部作品在民间广为流传,深受读者喜爱,被认为最能代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但在新文化运动以前,中国实际上还有六大名著,除了上述四部外,还有蒲松龄的《聊斋志异》和吴敬梓的《儒林外史》。这两部作品也曾风靡一时,为何没能入选呢?

“我理解领导的考量,但对《聊斋志异》置之不理,似乎也有些草率。”编辑陈思愁犹豫着说。

“不利于培育新的社会主义公民。”出版局的李主任坚决地说,“这两个作品里都有太多封建迷信成分,不符合我们要弘扬的精神。再说故事内容也比较零散,不如《水浒传》这样通篇完整。”

“确实。”编辑张敏敏点点头,“现在百姓刚刚翻身,文化程度还很低,容易被负面思想影响。我们有责任引导他们建设新社会,不能一味迎合读者的口味。”

“但聊斋先生的写作才华确实令人叹为观止,他对人性的洞察也很独到。”陈思愁犹豫地说。

“这我同意,但现在还不是时候。”李主任说,“也许未来随着人民文化素质的提高,我们可以重新审视《聊斋志异》的价值。可就目前而言,四大名著更适合当下的需求。”

“您说的很有道理。”陈思愁点头,“我们确实要把握正确的时机。既然选择已经做出,那就全力以赴吧。”

当时确实面临着急于提高国民文化素质的现实需求。在此背景下,政府决定暂缓大规模出版《聊斋志异》和《儒林外史》,先集中力量发行四大名著,这也就成为了后世熟知的选择。

村民们争相传阅四大名著

1954年,村里来了个叫张铁匠的青年知识分子,他从城里带回几箱四大名著,说是要来村里推广文化。

村民们听说这是国家特意为老百姓印刷的好书,个个都跃跃欲试,争相从张铁匠那里借阅。但大多数村民的文化程度确实有限,一开始读起来颇吃力。

“我先拿了《三国演义》,吴用和赵云他们的故事我小时候就听老人讲过。”大头陈挠挠头说,“没想到书里还有这么多细节,读着有点费劲。”

“我也是,不过故事太精彩了,忍不住想读完。”李寡妇说,“只是词语有些生硬,看着比较吃力。”

“这些书本来就是给读书人写的。”张铁匠耐心地说,“要有耐心,慢慢来。我可以帮你们解释一些难句。文化就是要一点点积累的。”

“多亏有张先生解说,我才能基本明白《三国演义》的内容。”大头陈说,“不过我还是最喜欢听张先生你口述那些精彩段子,比如三顾茅庐,还有桃园三结义,说得真形象!”

“我也最喜欢听先生讲故事!”李寡妇附和道,“能听懂才有兴趣自己去读,不然光看书太吃力了。”

几个月后,村民们的阅读能力明显提高了。他们也越来越能从四大名著中感受到中华民族的智慧。

“我最喜欢《西游记》了,玄奘法师不畏艰险去天竺取经的故事太震撼人心了。”李寡妇说,“这种为了经典和真理不怕牺牲的精神,好崇高!”

“我还是喜欢《水浒传》。”陈二说,“宋江、武松他们反抗黑暴的故事让我热血沸腾。为老百姓出头的大胆精神最值得学习。”

“我也最喜欢《水浒传》!”小芳说,“林冲和朵儿的故事感人至深,他们能够历尽磨难还心心相印,这种感情真的值得每一个人去经营和珍惜。”

四大名著如此生动精彩,确实是提高国民文化素养的好材料。当时暂缓出版的另两部名著,后世也有机会重新审视。

两本名著依然流传不衰

虽说《聊斋志异》和《儒林外史》没能与四大名著一道问世,但这两部作品的影响力丝毫不见衰减。民间依然通过手抄本等方式传播阅读,书中的精彩段子也成为很多人茶余饭后谈资。

“我听我奶奶讲过聊斋里的一些故事,真是神鬼莫测,妖气逼人!”小芳说,“尤其是白素贞化蛇这段,听了毛骨悚然但也忍不住想知道后文。奶奶讲故事真带劲!”

“我最喜欢儒林外史里那个贪官的故事。”老张说,“作者能够那么逼真讽刺腐败现象,真是难能可贵。这种激昂的正义情怀很让人钦佩。我还从老友家借来手抄本,跟他兴奋地讨论了好久呢。”

“没错,儒林外史虽然现在不那么流行,但我看过手抄本后也深受作者机智幽默的语言风格所吸引。”老王说,“这种饱含民生苦况又富于讽刺幽默的作品,确实很难得。”

文革时期,这两本书都曾遭到批判,被视为封建迷信代表。但即便在那个时代,仍有人私下传阅欣赏。优秀的作品具有难以磨灭的生命力。

80年代以后,随着思想解放,人们可以更全面地理解和欣赏这两部名著。它们的电影电视改编作品也获得了广泛传播,深受观众喜爱。

“我小时候就看过聊斋志异的电视剧,最近又重温了一遍,真的很经典。”小李说,“特效可能比较老,但故事气氛渲染得很好,曲终人散那一段还是让我好伤感。无论看多少遍,都能引起我强烈的情感共鸣。”

“我不看书,但我超爱儒林外史电视剧的!”阿珍说,“里面个个演员演技炸裂,钉钉子户那段我看过好多遍都没腻。简直是拍出了小说中的场景,太精彩了!”

“没错,儒林外史电视剧可真是集齐了一批当红实力演员。”阿明说,“他们触类旁通的演技让古代人物焕发出无限生机,确实令人印象深刻。这部剧无疑提升了儒林外史的影响力。”

时过境迁,这两部名著终于也得到了应有的认可和传播。它们虽未在四大名著之列,但地位丝毫不虞,依然成就千古,影响后人无数。

结语:

每部不朽的名著,都闪烁着独特的光芒。新中国成立之初,出于推广文化的现实需要,暂缓了某些作品的出版,但历史并不会遗忘任何杰作。时代在变迁,优秀的作品终会突破一切阻碍,绽放璀璨。我们要秉持包容的心态,在各种名著中汲取中华文明的精华,以之滋养新的时代。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