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手机搜狐网

 苍海一粟010 2018-07-19

古今智谋读历史,懂智谋,成为智者点击关注

俗话说:老不看三国,少不看水浒,看了西游记说话如放屁,看了红楼梦,总得相思病。

意思是说老人若是常看《三国演义》,免不了一肚子阴谋诡计,学得老奸巨猾。少年常看《水浒传》,就学会了打架斗殴,打家劫舍。常看《西游记》,说话云山雾绕,不着边际。常看《红楼梦》,往往陷入情愫,陷入情网。

这些说法虽然有失偏颇,却也不无道理,我们暂且不议论。而这所说的就是四大名著,分别是《水浒传》、《三国演义》、《西游记》、《红楼梦》。中国的四大名著闻名世界,在国内更是家喻户晓,四大名著是中国文学史中的经典作品,是文学的精粹,是世界宝贵的文化遗产。

但可能很多人都不知道,“四大名著”是个约定俗成的说法,因为并没有谁公开提出这个概念,它的产生源于一个误会,阴差阳错出现的。

新中国建立之前,中国文学史上有六部跨时代的优秀文学作品,统称为六大名著。新中国成立后,国家提出提高人民群众的文化水平,人民文学社响应号召,随机出版了六大名著的四本《水浒传》《西游记》《三国演义》《红楼梦》,果然,收到极好的社会反响。

其他出版社一看,可不能落后,于是纷纷效仿,推出这四本名著,这就渐渐成了我们口中的四大名著的说法。这种说法没有政府、或权威机构和人士的认可。四大名著受到各年龄段人的喜爱,可以说是男女老少皆宜。

而六大名著的其余两本呢?我们也听过,但不太了解它们的地位,其实是与《西游记》等名著同一档次的。在某些方面来看,这两本书的意义还大于另外四本,毕竟一本书有自己详解的一个方面。一本是蒲松龄的《聊斋志异》,一本是吴敬梓的《儒林外史》。

《聊斋志异》(简称《聊斋》,俗名《鬼狐传》)是中国清朝小说家蒲松龄创作的文言短篇小说集。而《聊斋志异》的形成可谓是异常艰辛,蒲松龄几十年花费各种途径与方法,才收集创造出这本短篇志怪小说集。

《聊斋志异》全书将近五百篇,内容丰富,主要分为以下几种类型:

一是爱情故事,占据着全书最大的比重,故事的主要人物大多不惧封建礼教,勇敢追求自由爱情。这类名篇有《莲香》《小谢》《连城》《宦娘》《鸦头》等。

二是抨击科举制度对读书人的摧残。作为科举制度的受害者,蒲松龄在这方面很有发言权,《叶生》《司文郎》《于去恶》《王子安》等都是这类名篇。

三是揭露统治阶级的残暴和对人民的压迫,极具社会意义,如《席方平》《促织》《梦狼》《梅女》等。

它们或者揭露封建统治的黑暗,或者抨击科举制度的腐朽,或者反抗封建礼教的束缚,具有丰富深刻的思想内容。

《儒林外史》是清代吴敬梓创作的长篇小说,成书于乾隆十四年(1749年)或稍前,多以抄本传世,后人评价甚高。

小说从元末明初写起(“楔子”),一直写到明万历四十四年(“幽榜”),前后历时约二百四十八年。正文从第二回开始,故事发生在明代成化末年,上距“楔子”约一百二十年;结束于第五十五回“四客”故事,此事发生在万历二十三年,下距“幽榜”二十一年。前后历经一个朝代的兴衰。

全书五十六回,以写实主义描绘各类人士对于“功名富贵”的不同表现,代表着中国古代讽刺小说的高峰,它开创了以小说直接评价现实生活的范例。

《儒林外史》和《聊斋志异》这两本名著,相比我们口中的四大名著是不遑多让的,大家都看过吗?

诚邀有志之士投稿,原创或推荐好文章,我们将第一时间发布您的内容,邮箱:107000701@qq.com

声明:本文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告知删除。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