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赵敏的原型之谜

 旧时斜阳 2023-08-01 发布于浙江

文/景志祥

金庸先生的14部长篇武侠小说中,以《倚天屠龙记》的器局最大,其中不少人物栩栩如生,刻画极为成功。最经典的女性角色,莫过于赵敏,这个“十分美丽中带着七分英气,三分豪态",的蒙古姑娘可与黄蓉、小龙女并列为金庸笔下三大女主角。

书中言明,赵敏名为敏敏特穆尔(帖木儿),为汝阳王察罕帖木儿之女,王保保之妹,这个说法其实并不具有说服力,首先,察罕帖木儿无论元朝的史书,还是后来明人记录都不曾有他被朝廷奉为汝阳王的记载,不过有一点是可以明确的,他的确是一位能力出众的将帅,在元朝末年,他以平定天下、匡复社稷为己任,将区区数百之众奋起义兵,东征西讨,南战北平,几以一师之力歼灭百万红巾军,力挽元朝于倾覆,克复了自红巾军起义后中国北方混乱局面,但他到死都没有被朝廷封为汝阳王,倒是他的父亲阿鲁温晋封过汝阳王,而察罕帖木儿在被田丰、王士诚刺杀后,被追封的也是颍川王。

除此之外,史书上也没有察罕帖木儿生有女儿的记载,因为无子嗣,所以才收养了姐姐(佛儿乃蛮氏)的大儿子王保保为儿子,因此,想要了解赵敏的真实身份,父亲察罕帖木儿不可靠,那么只能将目光落在了他的哥哥王保保的身上,王保保作为元朝最后的名将,被明太祖朱元璋誉为"天下奇男子"。一生跟从察罕帖木儿(养父)组织兵马,剿灭叛乱,主要是各路红巾军。

至正二十二年(公元1362年)察罕帖木儿遇刺身亡后,王保保独当一面,此时的王保保还不到20岁,被视为"孺子",因此人称"小总兵",元朝这个时候的表现比较大胆,授予他为"光禄大夫、中书平章政事,兼知河南山东等处行枢密院事、同知詹事院事,一应军马,并听节制"。他不负众望,与至正二十二年(公元1362年)十一月攻克益都,杀了田丰、王士诚祭奠养父。

自此,他驻兵于汴梁、洛阳一带,元廷倚赖他为安全屏障,元顺帝驾崩后,他开始辅佐北元昭宗爱猷识理达腊,力图光复大元江山,明洪武五年(公元1372年)大破明军于漠北,使元朝"几于中兴"。堪称奇迹了。

王保保的父亲是元翰林学士承旨、太尉赛因赤答忽,其父"喜读书,习吏事,有远略,能骑射,才力过人",是一个文武双全之人,母亲是察罕帖木儿的姐姐(维吾尔人),因为察罕帖木儿没有子嗣,就将王保保收为养子,后来元顺帝赐名扩廓帖木儿。

根据史书记载,王保保有两个弟弟,比较有名的是脱因帖木儿,在洪武二十年,也就是公元1388年的捕鱼儿海战役中被明军所俘,不久后谋反伏诛),除此之外,还有一个妹妹王氏。

弟弟脱因帖木儿一直追随哥哥王保保在军中生活,妹妹王氏估计当时年纪较小,所以没有跟着哥哥到部队中。她应该留在了老家河南沈丘或在哥哥王保保的食邑汝南或在爷爷梁王阿鲁台的封地汴梁,明军占领了河南后,她也成了明朝的子民。

作为元朝名将王保保的妹妹,朱元璋还是很敬重的,毕竟对于这个堪称元朝末年最富有个性和能力的奇男子,朱元璋一直想将王保保收为己用,早在王保保接掌养父察罕帖木儿的军队时,朱元璋就遣使通好,并且强烈的表达了自己对王保保的欣赏和重用之意,但王保保非但不领情,还让人扣押了朱元璋的使者汪河等人,对于王保保强硬的态度,朱元璋也没有办法,只能频繁的写信,希望用言辞感化王保保,他在信中说:"元臣依违者十八九,假恢复为名,惟扩廓帖木儿耳。又为诸将所沮,势不能展久,不进兵,必生疑间。况其下皆四集之民,师老于外,人心离合之间,稍有不利,众必瓦解,将不过一匹夫耳。而彼尚拘吾信使,挠我边境,岂识时务者哉!"——《明实录》这封信朱元璋着实花了不少心思,所以这段话写得很诚恳,也很动人。

然而,王保保铁了心跟着大元走到底,对于朱元璋的这些书信,选择了忽视。

但朱元璋并没有死心,前前后后十余年,朱元璋至少有七次通信于王保保,劝其归附,这七封信都收录于史料《明实录》中。不仅如此,朱元璋还先后派王保保旧部李老保与元朝降将李思齐出塞招降王保保,结果前者被王保保毒死了,后者礼送出境,临行时被王保保迫其自断手臂。

按说,面对这样一条心走到黑的人,朱元璋应该痛恨才是,但事实并非如此,如同得不到的才是最好的一样,王保保每拒绝一次,朱元璋反而对他更敬重一分,为此朱元璋把王保保的妹妹王氏嫁给了自己的第二个儿子秦王朱樉,洪武四年(公元1371年),朱元璋在册书上写道:“朕君天下,封诸子为王,必选名家贤女为之妃。今朕第二子秦王樉年已长成,选尔王氏,昔元太傅中书右丞相河南王之妹,授以金册,为王之妃。尔其谨遵妇道,以助我邦家。”

而洪武四年(公元1371年)正是王保保在定西沈儿峪全军覆没后不久。朱元璋此举一方面出于对王保保的敬重,另一方面也有对王保保示好的意思,可以说,朱元璋为了招降王保保,把一切能做的都做到了极致,然而这对兄妹两并不领情。

王保保不领情可以理解,毕竟是主帅,担负着光伏北元的重任,可妹妹王氏则不同,她已经成了大明的子民了,而且马上就要成为天子的儿媳妇,无论怎么看这都是一件十分荣耀的事情,但王氏显然和哥哥的心思一样,一心想着大元,对于这门人人渴望的婚事进行了反抗,然而朱元璋却置于不顾,正式发布册书,册王氏为秦王正妃。

成为秦王妃的王氏日子并没想象的那么好,一来秦王屡次犯错误,多次受到朱元璋的斥责。死后朱元璋亲自定其谥号为“愍”这是一个含有一定贬义的谥号。《明史秦王传》载:“(秦王)其妃为元河南王王保保女弟,…洪武二十八年秦王薨,…王妃殉。”

二来,朱元璋的态度变化,朱元璋一生有26个儿子,死后都没有发生子殉葬的事,为什么偏偏只有秦王朱樉的王妃殉葬?

唯一的解释只有一点,当时王保保已经去世多年(公元1375年,洪武八年八月死于哈剌那海之衙庭),而且明朝的北方经过洪武二十一年(公元1388年)捕鱼儿海一战,基本肃清了北元的残余势力,王保保在与不在,已经影响不大了,王保保不重要,他的妹妹自然也是可有可无了。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