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沧州兴济冯氏家谱序(始祖贵)

 沧州家谱穆国联 2023-08-01 发布于河北
寻找该家族族人与我联系

沧州兴济冯氏族谱(6则)
1
尝思品居贤智,固深木本之怀;身为庸愚,亦切水源之念。则人之莫不知有其本也固已。然知有其本,而本之所出,支流既歧,门派亦别,或传之代远,或散之方殊,辈之尊卑而不能叙,宗之同异而无以分,是皆族谱不修之咎也。余痛念于此,故亲就叔父涛公训蒙书屋,参互考订,易旧谱新之。
因思余之旧籍,浙江省绍兴府山阴县探花桥村人也。自明永乐二年,始祖贵公奉旨迁徙北直,而绍兴之世系无可与稽矣。即始祖初迁之里居,亦世远年湮,难以确指。至粤沧州文庙明伦堂内所悬科第匾,三世祖昱公,系成化辛卯科举人,四世祖惠公,系嘉靖戊子年举人,己丑科进士。并阅嘉靖己丑科会试题名录,四世祖惠公由盐山县灶籍国学中式联捷。又考沧州志书,曾旌表四世祖进士牌坊一座,名世科坊,系盐山县人氏。且沧州北门外盐厂系宅居故址,城北前三里庄西北有先祖旧茔,由是仿佛始祖初迁之里居,固始在盐邑,而其后又移于沧郡也。迨至三迁,又卜居青县东南乡兴济镇杨孝忠屯为家,而余高祖杰公之茔,又新立于此焉。  
忆自始祖初迁以来,勤俭垂范,祖宗受创业之艰;燕翼贻谋,子孙享守成之乐。而且三世祖金榜题名,步蟾宫而折桂,怀远为令,职方印以牧民。四世祖乡会联捷,家声丕振。厥后历任大理寺左丞,受诰赠于皇家,继升光禄寺少卿,终荣封于内宦。五世祖有恪公,职任吏目。七世祖世第公,出仕训导。猗欤休哉!何箕裘之克绍。自此以至今日,虽未尝历登科第,而乡学、国学代不乏人,此固冯氏之庆,抑亦先祖积德之所致也云尔。所心怆者,旧谱志余高伯祖年十八岁,当明没清初之际,干戈扰攘,被旗人掳去为子,改民为旗,代代贵显,彼旗我民,无由相认,此同宗而有异族之者也。窃恐日久年湮,族姓繁多,苟无谱书可考,不又有同宗而等异族之憾乎?旧谱所载,未免简略,兹不惮重修之烦,更旧为新,另成一谱。非敢为冯氏之功孙,亦谓自有是谱以志之,后世子孙绳绳,庶几一目了然,某某为此支之继嗣,某某为彼支之后昆,昭穆以序,等辈以明,即同姓而异族者,亦不致冒乱宗派也,是为序。
嘉庆十一年(1806)岁次丙寅十三代孙 绣书 撰
2、冯氏家谱序
尝思人有宗祖,犹木之有本,水之有源也。使有本不知探其本,有源不知溯其源,久之而支岐日益,宗派不分,即同姓异族,亦将杂鱼龙而莫辨。此古今来名姓大族,莫不以修宗谱为要务也。即我冯氏而论,自贵公迁徙以来,已十有八世。以今考之,我先世先公固尝历登科第,荣受封诰于皇家,亦且委任牧民,躬职鹊印于方面。及其后也,虽未能永绍萁裘,簪缨累叶,而乡学国学代有其人,纵不有禄位之堪称,亦可云书香之勿替。我先伯绣书公于嘉庆丙寅间,同先祖涛公训蒙书屋,参互考订,易旧谱而新之。迄今捧阅一过,吾族中之宗支世系,无不灿若列眉,而了如指掌者,以此知吾先公之贻谋远也。至于今日,又阅数世,旧谱所载多有未备,倘不分支别派,再为修明,窃恐支流蔓延,纷然莫考,微论胡越一家,势所不免。而我先公纂修是谱之绩,竟成画饼矣。试思先人成之,后人弃之,岂祖宗所望于后昆者乎?故愚等不揣冒昧,议欲力效绵薄,更旧谱而为新。但度其经营资费,诚非独立所堪为,于是遣子侄培亨、培芝辈,各任奔走之勤,联吾宗而会及多方集资而乐成其事。且赖亲友袁润甫、刘会川、姚俊臣诸君洒丹篆,飞素毫,淋漓而分缮写之劳,以玉成吾宗之美,是以经营逾月,而功已告成。窃念今日之举,虽勉力强为,究属吾宗之幸事,不可不笔之于简,以志此日之庆。固因命余族孙代撰数语,略叙颠末,庶使后世子孙知木本水源之义,于是谱而世世继修不怠,固已幸矣。倘更有是阅是谱而兴起者,鉴前人之荣华,自惭不类,遂发愤自强,思愈绳祖武而振家声,则是谱即作劝学篇,观困勉录读可也。尤私之所厚望者耳。是为序
光绪二十九年(1903)岁次癸卯 十四代孙 元诲、元惠命撰 十七代孙 式训 代笔
3、第四次修谱序
我冯氏自始祖贵公奉旨北迁,至今五百余年,传二十世,子孙繁衍,瓜瓞绵绵,支分派别,支流蔓延。若无宗谱,恐世系叔侄昆仲纷然莫考;即有宗谱,后辈若不继而叙修与无宗谱何异?我十二代祖涛公同十三代祖绣书公重修宗谱一次,至光绪二十九年岁次癸卯,十四代祖元诲、元惠公命十五代培亨、培芝公,十六代致中公、墨林公,十七代式训公又重修一次。至今又五十五年。各支派子侄蔓延,支流派别分居各地,迁居他县居住者甚多,若不继而叙修则支派宗族紊而无绪,日久年湮,世系宗派难以考查,则后辈虽有热爱宗族,循循有责之心,而无头绪则空有遗憾无穷之叹,亦无办法...............
4、第四次修谱序一
十六世孙致隆、致义,同十七世孙式参、式铭、式思、式章、式朝,十八世孙荫江、荫蓉、荫萱等恳请姻世亲谊向宸邢君撰冯氏谱序以志。
家之有乘,犹邑之有志,国之有史也。然国史自唐虞以来,历代皆设有专官,太史掌笔削之权。在列国,晋之乘,楚之梼杌,鲁之春秋,其尤著者也。至两汉,历六朝以至隋唐,郡县皆有方志。其中纪地、纪人、纪言、纪事,以历代史书为参考,故文献各有可征。家乘之作,起于何时,不见诸经典。唐以军阀有天下,尤重门第。当时累代仕宦之家,国家各锡以郡名,以表异于平民,相习遂成为风尚。太宗认老子为其远祖,虽以帝王之尊,尤不免染此故习。张燕公与张曲江联宗,牵连附会,致识者所讥,而大姓谱牒多不传于世。宋欧阳文忠公跋吴氏族谱,体例精严,后之修谱者多取以为法,辗转流传,各姓族谱藏于家者,始表见于世。此家乘之源流也。
吾沧冯氏,自明初由江左北迁,由盐山再迁沧州,迄今阅五百余年矣。瓜瓞绵绵,子侄繁衍,支分派别,散处各地。其远徙他乡者,统系名字已有可考。其三世祖昱公,于成化辛卯科登显书;四世祖惠公,嘉靖己丑高捷南宫,官至大理寺左评事,是为冯氏发轫之始。厥后入太学、游泮宫者,累累不绝。迄今士食旧德,农服先畴,妇女遵守礼教,子弟循规蹈矩,绵绵衍衍,吾知冯氏子孙世德相承,方兴而未艾也。其旧谱更新于清嘉庆丙寅,先代适属失考,概附诸阙疑之列。而今世之修谱,往往滥溯渊源,以附于贵族之列。冯氏族谱记录详实,一部谱书可为信史。现冯氏新谱告成,将付剞劂,当事诸君嘱予为之序。予与冯氏有葭草谊,深知其家世,虽言之无文,亦不获辞,爰沐手而为之序。
姻世弟 邢向宸 熏沐敬序
5、第五次修谱序
家之有谱,县有志,犹国之有史也。左史纪言,右史纪事,载在典册,藏之天府者,所以昭示来兹,于永世无穷者也。惟谱然可以记过去之行迹,为将来之典型,亿万斯年,可考世系而知终始,家谱顾不重哉!谨惟我冯氏宗族,尝思品智居贤,以道德仁义而怀身固有宗祖,犹木之有本,水之有源也。知有其本,而探其源之念。夫今之念,犹古之有史也。古之良史,必有识、有智、有文,以阐发权衡之当,斯可备一代之典章,记载于当时,传流于奕稷也。取今谱读之,叙次详瞻,有宗族三长公之志,即先公之史也。公治续夙闻以前事,余垂少时,有先公尝手授意帙,为后人讲说曰:此木本水源之地,不可以弗识也。阅之,先祖以示曰:有三不朽,立德、立言、立功,此外别无驻足之地。乃详披阅所载忠孝若人,节义若人,皆感发于天性,以树人伦之范,以取信而传远也。
我始祖贵公,自明永乐二年奉旨北迁盐山县,辅佐县令执方印以牧民,今考之已有二十一世。纪先世先祖尝历登科第,荣声浩荡。又考沧州志书,曾志旌表,沧州文庙明伦堂所悬科第匾一块,进士牌坊一座,名“世科坊”,大理寺平事冯惠立,系盐山人,在南川楼吟诗一首。先世先祖荣受封诰于皇家,亦且委任躬鹊方印以牧民于方面,以至今日,虽未能尝历登科,而乡学、国学代有其人,从不有禄位之堪称,亦可云书香之勿替。此固冯氏之庆,抑亦先祖积德之所至也云尔。所心怆者,旧谱志所载四世祖高伯祖恩公,于高叔祖德公有惠公在大理寺评严时,固此二位先祖逃走失迷,至今未考。州志载有恒、有恪、有怀,俱系国学,不知系恒、怀二公是惠公之子于侄者,亦不知系恩、德二公之子于侄者。九世祖高伯祖英公,年十八岁,明末清初之际,干戈扰攘,被旗人掳去为子,以名为姓。英彼旗我民,代代贵显,无有相认,此同宗而有异族之憾乎?固有先祖,失去三位先祖,岂不冯氏后人之叹!在新中国成立后,一九五七年岁次丁酉,有式参公不辞劳苦,忙碌奔走,叙修宗谱,全族同意,有致隆公、致义公、式思公、式铭公、荫蓉等重修宗谱。生活困难,不辞劳累,昼夜不休,更旧为新。在十年“文革”破旧立新运动中,把各姓大族谱书俱以烧毁,使宗族混乱,一心向党。在一九八五年至一九八六年,各姓大族举修宗谱,咱冯氏即不能修否?余痛心难忍,思念先祖之英明,给后代遗留这部家史,不幸三十余年苦功俱丧失。可想尚存一部分。余与全族长幼进行商谈,大家同意,多方集资,叙修宗谱,不分昼夜,克服困难,分缮写之,月余之间,大功告成宗谱之愿。此乃全族之幸事,承先祖遗志,留后代之根源,使子孙知木本水源之意。于是谱再振家声,于先世祖贻谋深远地传流。这部家史,作为里程碑,望后代子孙继修不怠,固已幸矣。是为序
公元一九八七年岁次丁卯季冬腊月后序
十七代孙 式章
6、冯氏家族第六次续谱序
读书立志方为本,拥有族谱叙家身。
盛年修志,民间续谱。志记录各朝政治、经济、军事、江河界域、风土人情、名人志士、奇闻轶事等。家谱则记录本族代代相传的生卒、迁徙延续过程,仁人义士及本族有影响、有贡献者等均可载入。
我冯氏家族,繁衍生息六百余年,迁居多处,可谓人丁兴旺,后人功名虽不与先辈,但也不乏文人志士,均安居乐业,一脉相承之大族。几百年的传承由数代先辈之作为,至使我冯氏宗谱几经改朝换代,生活之拮据与坎坷从未断续。感恩先辈激励后人,承前启后,续而不休,还原历史,尊重现实,有依据地录入。宗谱是志而不是演义。在二〇〇二年,沧州城区扩建中,位于城北郊三里庄出土三世祖昱公墓志铭,距今五百余年,真实再现了其先祖之魅力,生平功绩,为官为人之风范。昱公生子二:恩,娶王氏:惠,娶高氏;女一。孙一有恒,女一,依铭为据,点拨历代谱序中之疑虑,此诉仅供后人阅谱时斟酌,其墓碑现存沧州文物局。十八世孙汝增几费周折,拓印原文正负两张印件,供后人缅怀观瞻。随时代发展,此次续谱有十九世孙洪君引用续谱软件,微机录入程序,一改两次手工抄写的先河,为以后的谱续谱搭建了永久的平台。续谱过程是一脉相承的延伸,本族自上而下凝聚力的提升。在全族人的呵护下终将旧亦新,其过程虽繁杂凌乱,但功在当代利在千秋。上不违先祖之望,下不负族人之重托,生者有处,故者有地,即续谱人之责
我祖籍及先祖职衔、政绩、诗文、功名、历次谱序中均有评判和高文化层次的叙述,故不再雷同。先祖功德寄千秋,后世子孙志不朽;展望前景多壮丽,少年怀志吾敢闯。乘骏千里去逐梦,常思美德流古方。
二十世孙 志岗 于二〇一四年八月
(张海波提供 苏家庚 校录)




编者简介

      穆国联,河北南皮人,1965年生,1986年毕业于河北大学中文系,现供职于沧州市文化广电和旅游局。出版著作有《沧州古今书征》(1996年内部出版)、《沧州名门望族与文化世家》(中国文联出版社,2012),策划主编《沧海书系》(团结出版社)、《大运河书系》(团结出版社)、《华夏园丁文丛》(团结出版社)、《文苑书香文丛》( 中国电影出版社)、《沧州骄子》等40余部。

      待出版著作:《沧州古今图书集成/沧州著作家传略》、《沧州谱牒序跋集》

       敬请各界朋友提供沧州辖区各类家谱信息,为沧州地域文化研究提供(国史、方志以外的)家谱线索。

     沧州名门望族,姓氏文化研究,传统民俗礼仪文化讲座、寻根问祖,家谱核查对接,家史传记代写,家族寻根文化兴趣班,寻根游学,家族宣传片制作等。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