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在疫情有限的空间里,做精神世界的国王

 新用户5832uSSh 2023-08-01 发布于江苏

女儿说:“妈妈,我好羡慕窗外的小鸟和花草树木啊。”

我问:“为什么?”

她回答:“因为它们不用戴口罩,还能乱跑。”

7月2日早上,我照常起床去附近的公园跑步。忽然夫君给我打电话让我赶紧回去,说是小区马上严禁出入。我下意识地认识到:疫情又来了!于是匆匆忙忙地回家,顺带买两把青菜。下午,就听说这次徐州疫情根源是我们这里的幼儿园。疫情三年以来,虽然时不时爆发,但都不在自己周围。这次置身其中,确实有几分惶恐。看到我们小区的严禁出入黄色挡板林立在一座又一座楼栋里,听说隔壁小区都成高风险了,又看到几家有小孩子的家庭都去隔离了,心里升起无限担忧和祈祷:新冠病毒千万别影响孩子们的健康啊。

想起一则小故事:孔子在鲁国身居要职的时候,他家马厩失火,孔子退朝回家,目睹着焦土断垣,急切地问:“伤人了没有?”

中国是儒家传承的国家,以仁为基本思想,以人为根本。所以,疫情之下,国家防疫政策也是以人为本,以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为首要任务。

即是被封控,我们也有很多志愿者,在炎炎夏日里为居民服务:送物资、倒垃圾。做核酸的更是辛苦,穿着防疫服装,密不透风,一坐就是几个小时,汗流满面、声音嘶哑;这几天大白们上门检测,得挨家挨户跑,看着真让人心疼和感动。每次我都发自内心地对他们说:“谢谢!”可是只能如此了,不能让他们进屋喝水,也不能替他们跑腿。

既然足不出户了,就安心在家待着,不添乱就是我们力所能及的事情。其实想想这也是难能可贵的机会,平日里忙忙碌碌,按点上下班,生活两点一线。这下一家人可以好好聚在一起,陪孩子学习、读书,做可口的饭菜。闲下来时可以看看书,健健身,再透过窗户遥望外面的天空:或是大雨滂沱,或是细雨绵绵,或是蓝天白云,或是彩霞满天……偶尔有小鸟从天上飞过,捎来自由的味道;间或有小猫喵喵地叫着,在夏风中愈发清凉;树枝上的金蝉生机勃勃地鸣叫,似乎为“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而自豪。静下心来,一切,都是那么慢,那么怡然。

不由得想起苏轼的《赤壁赋》:“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取之无禁,用之不竭。”也想到了苏轼的人生轨迹:他一生颠簸流离,从起初儒家入仕的雄心壮志,到乌台诗案后的黄州凤凰涅槃,再到也无风雨也无晴的淡然,他总是在命运所抛之处极力搜索开出命运之花。


听过一句藏语:任何发生,一定有所收获。无论发生什么,总会在我们生命中留下印记和某种意义。​世界原本就不是常一不变的。心中纵有怎样的憧憬与期待,最终我们都只能去适应与接纳。

记得上次疫情在家,看完了托尔斯泰的《战争与和平》,战场上生命的朝不保夕、刀光剑影的残酷,让人愈发珍惜和平。这次疫情在家,刚刚看完了尤瓦尔.赫拉利的《人类简史》,感叹人类的聪明和贪婪既推动了文明发展又自掘坟墓,如今,新冠病毒,不正让全球人类陷入麻烦吗?如此视角,便多一分清醒。然而,在大环境下,个人卑如草芥,唯有做好自己。

正是这些书籍的启迪和思考,让我们遇事不抱怨,在尘世喧嚣中自求一隅宁静,在有限空间里能安心做自己精神世界的国王。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