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蒲汇塘就是这么一条河……丨闵行情

 cxag 2023-08-01 发布于北京

图片

日前,区政协办公室、区教育局、团区委和闵行区融媒体中心联合推出了“发现闵行之美”系列丛书诵读活动,将陆续邀请闵行区多所学校的青少年一起来读好书、善读书、懂历史、爱家乡,合力推动“闵行情”读书活动落到实处。

第四季,我们邀请了文来初中的青年才俊来诵读《蒲汇塘》。

蒲汇塘位于上海市的西南方向,跨松江、闵行、徐汇三区,不到20公里,却是上海西部一条重要的河流。蒲汇塘的中端在闵行区的七宝镇。在这个千年古镇上,有一座横跨两岸的三孔石拱桥——蒲汇塘桥,是明正德十三年(1518),由当地人徐寿、张勋筹资建成,距今已有500多年。曾备受战火洗礼,几经重修,屹立不倒。早在1963年就被列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如今,蒲汇塘桥上每天人流攒动,摩肩接踵,桥下静静流淌着的便是千年之河蒲汇塘。站在桥上,望西,是松江的九亭镇,泗泾镇。望东,则是闵行区的虹桥镇、徐汇的田林、漕河泾街道。细细探究,这里水脉相通、文脉相连、人脉相亲,有着农耕文明时代的足迹,使得具有鲜明地域特色的江南文化得以传播和弘扬,同时这里也有着近现代社会发展、东西方文化交融的印痕,是从闭塞乡村走向文明城市的希望之河,找到了通向光明的去路,海派文化熠熠生辉。

图片

可以说,蒲汇塘一路上所经之处无不是人文荟萃之地。一条并不宽阔的河正因为蕴藏了丰富的文化历史底蕴,从而变得卓尔不凡起来,让潺潺流水声也如此清灵。

更令人肃然起敬的是,蒲汇塘还散发着“红色文化”的光芒。解放战争期间,国民党军队在蒲汇塘沿岸构筑了绵延数十里的碉堡阵地,在攻克过程中,许多解放军战士英勇牺牲,倒在了新中国成立的前夜。所以蒲汇塘是值得后人为她树碑立传的。

8月起,第四季正式开启,每个工作日的21:30,我们不听不睡!

一起聆听闵行声音,发现闵行之美……


“发现闵行之美”系列丛书诵读活动的第四季,我们邀请了文来初中的青年才俊来诵读《蒲汇塘》。今天,你将听到的是《站在塘桥上望东望西》节选一起跟着声音,开启蒲汇塘的篇章……


点击收听朗读


上海是一座与水结缘的城市。

就地名而言,一个“海”字如此,一个“沪” 字也是如此。

而地处江南,便与水乡挂上了钩,所谓“春水碧于天,画船听雨眠”,“天共水,水远与天连”,“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在这些描写江南景致的诗词中,水似乎永远是主角。而马致远的那句“小桥流水人家”更是情景交融,心物合一,让江南水乡在文字上有了具体的呈现,构成了一种动人的艺术境界。出生于元代的马致远是北方人,他的这首《天净沙 · 秋思》勾画的是一幅悲绪四溢的“游子思归图”,但就凭着“小桥流水人家”这六个字,成为很多文学作品中描绘江南时的经典引用,因为它实在太契合水乡的气质了。

古代的上海地区,“因水成陆,因水聚人,因水立业,因水定村,因水建镇,因水兴市”。由于水系发达,不亚于江浙一带,于是有关水的名称也特别多,在上海常听到的有江、河、浦、泾、沟、塘、港、浜、湖、淀、泽、荡、湾、汇等。当然,与水有关的典故趣闻更是不胜枚举。

说到江、河,在上海鼎鼎有名的自然是黄浦江、苏州河。黄浦江是整个上海的母亲河。作为一条多功能的河流,千百年来,黄浦江在静静流淌中源源发展,两岸荟萃了城市景观的精华,成为一条具有浓郁海派特色的文化长河,散发出生生不息的人文气息。而苏州河对沿岸的居民来说,也是刻骨铭心的。她是上海最初形成发展的中心,催生了几乎大半个古代上海,后又用100年时间搭建成国际大都市的水域框架,她也是上海近代民族工业发展史的最初见证。

“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河流穿过乡村、荒野、城市,最后百川归一汇入海洋,无不见证着所经之地的文明与发展。一条河流不仅流过空间,滋润着沿岸的土地,养育着沿岸的人们,同样也穿越时间,无形地记录着古往今来,背负历史中的国运兴衰、名人轶事与文学艺术的创作。

总有那么几条河,因其“水脉合着史脉”,观尽沿河的沧桑变迁,形成独特的文化视角,遂而成为一个地域的标志。蒲汇塘就是这么一条河。


图片
朗读:文来初中 八(2)班 周沐昳

编辑:汤婧娴

文字内容:明镜文化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