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别人对你的评价,不要全信

 柠檬心理课堂 2023-08-01 发布于江苏

配合下方音频阅读,体验更佳。

生活中的实用心理

《5分钟心理学》

柠檬心理丨作者

Pexels、Pixabay丨图源

昨天看了一段易立竞对黄晓明的采访。

在采访中,黄晓明说:

“你要知道人到了一定高度的时候,你做什么,都会有很多人来说你做的很好啊,很不错啊。”

尽管他觉得自己做得不够好,但是其他人都说很好,他就相信了,这样迷失自己的结果就是他变得盲目自信。

其实这就是深陷在信息茧房之中了。

他听到的声音只有一种,那他自然会被慢慢洗脑认为这种声音就是唯一的声音,甚至就是真理。

作为局外人我们当然看得清楚,可当我们身处其中,成为当事人的时候,也会变成这个样子。

如果其他人都在追捧你,那你会变得自大且傲慢;

而如果其他人在否定你批判你,那你就会变得自卑不自信。

因为我们对自己的认知很大程度上是受到他人对我们评价的影响。

根据现代个性心理学创始人奥尔波特的自我发展理论,我们对自我的认识要经历:

生理自我、社会自我和心理自我这三个阶段。

其中,生理自我和心理自我的形成都是在社会活动中和与他人的交往中实现的。

比如你扮演了什么样的角色,这个角色在社会中是什么的地位,在这个过程中你的体验如何;

你有着什么样的性格和能力,你是如何看待它们的,你认可目前自己的状态吗?

这一切问题都是你需要思考的,在思考的过程中你会有所调整和改变,最终达成对自我的身份认同。

但是当我们身处在信息茧房中时,我们与社会、与他人的互动渠道变得极其单一。

我们获得的信息反馈很可能就是有失偏颇甚至是错误的。

那在这个基础上我们对自己形成的评价就基本不可能正确。

比如我们经常会看到一些明星耍大牌。

他们有时候并不是真的想要彰显自己多么厉害,而是他们已经习惯被优待了。

他们觉得自己就应该被人捧着,就应该是高人一等的。

这样的自恋、自大,除了源自于他们身边的工作人员总是吹捧他们,也源自于他们的粉丝天天在社交媒体上花式夸赞他们。

当然除了要警惕这种吹捧,我们更要注意的是那些来自其他人的否定。

这在我的咨询案例中极其常见。

绝大多数自卑的人往往是在小时候就经历过很多打击,他们听到的话永远都是“你很蠢”“你做的还不够好”“你看看人家”。

他们相信了这些话,并且把它内化成了自我评价,这在我看来是非常悲伤的事情。

我希望大家可以破除这种迷雾:

凭什么对方说的话就一定是对的呢?

凭什么他说你不好你就一定不好呢?

你这一件事没做好,就等于所有事情都做不好,等于你以后也一定都是失败吗?

这样的言论本就是站不住脚的,任何人对你的评价你都不要全信。

比如很多奥斯卡影帝或影后他们的获奖感言都会提到他们在童年期或少年期,被同学排挤,被老师嘲笑,所有人都认定他们不可能成功,只能做服务员、搬运工之类的工作。

但是他们并没有被这些话打击的放弃自我,相反他们被激起了斗志,最终用成绩告诉那些人他们说的是错的。

《邹忌讽齐王纳谏》这篇文言文大家应该都学过: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目的,在此基础上他们对你说的话、对你给出的评价未必是对的。

我们要警惕这种情况,及时去反思和觉察,让自己能够开拓视野,吸纳更多的反馈,最终形成一个相对客观的评价。

推荐

小伙伴们送福利啦!

近期,我们邀请了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美国自然医学协会健康管理师傅嘉祺老师——

为大家在每周四、周日带来多期不同主题的公益心理讲座,更有不定期惊喜掉落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