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每日一诗 1710】退笔成山未足珍,读书万卷始通神

 刘沟村图书馆 2023-08-01 发布于河南

图片

图片

图片

姑苏行

柳氏二外甥求笔迹两首·其一

宋·苏轼

退笔成山未足珍,读书万卷始通神。

君家自有元和脚,莫厌家鸡更问人。

益昌学圃

【注释】

退笔:传说隋僧智永学书30年,用废的笔头,装满五大竹簏,埋入地下,谓之退笔冢。

元和脚:脚,指笔形中的捺,俗称捺脚,代指书法。“元和脚”用柳家事。一是指柳公权。柳公权在唐代元和年间,故云。唐刘禹锡《酬柳宗元》诗云:“柳家新样元和脚,且尽姜芽敛手徒。”这是刘禹锡戏称柳宗元的书法。“元和脚”即指柳公权的书法艺术对元和时代的审美规范作用,这里借指高超的书法艺术。二是转指柳瑾。柳瑾名子玉,擅长草书,作者曾作《观子玉草圣》,中有“柳侯运笔如电闪”之句。因二甥皆为子玉之孙,故又以“元和脚”借指柳瑾的草书艺术。

家鸡:晋代安西将军庾翼的典故。庾翼和王羲之是同时代的人,他的书法不错,但他的孩子不愿学他,只愿学王羲之。于是,庾翼感慨“小儿辈厌家鸡,爱野雉,皆学逸少书”,孩子们都不爱家鸡爱野鸡,之后“家鸡”就有了家传之学的意思。

益昌学圃

【背景】

苏东坡年幼时就才华横溢,名声远播,曾经被堂叔的女儿喜欢过。苏东坡也喜欢这个叫“十二娘”的堂妹。这种纯粹的情窦初开与朦胧的爱意弥漫,注定令人难以自抑。但同姓不能结婚,堂妹从眉州远嫁到了福建靖江一个叫柳仲远的文学青年。

想必苏轼内心很纠结,许多年后苏东坡杭州为官时,跑到了福建靖江,在堂妹家足足住了三个月,每天瞎逛、喝酒、写诗。当时苏轼曾写给杭州太守陈襄一首诗:

羞归应为负花期,已是成阴结子时。

与物寡情怜我老,遣春无恨赖君诗。

玉台不见朝酣酒,金镂犹歌空折枝。

从此年年定相见,欲师老圃问樊迟。

在一代大师林语堂眼里,这首诗不折不扣地表达了苏轼对堂妹念念不忘、悔意浓浓的情感。

堂妹的长子名为柳闳,次子名为柳辟,书法家柳瑾之孙。两个孩子很好学,崇拜舅舅的书法,常向他索求墨宝,也一直苦练书法,但不得要领。一见仰慕已久的大学问家、书法家舅舅来到家中,岂能放过难得的学习机会。于是苏轼写了两首诗,让他们多读书。只要书读多了,才能把字写得有神韵。后来,“退笔成山未足珍,读书万卷始通神”成为书法界的艺术妙道。

今天分享两首诗中的第一首,第二首是:

一纸行书两绝诗,遂良须鬓已如丝。

何当火急传家法,欲见诚悬笔谏时。

意思是,一幅行书两首诗,我就像当年的褚遂良,头发已经白了。我为什么那么着急,想让你们学习柳家书法呢?因为我想看你们成长为正直的人。

以“书卷气”作为衡量书法艺术水平高下雅俗的主要依据,始见于宋代书论。黄庭坚《跋东坡书》说:“余谓东坡书,学问文章之气,郁郁芊芊,发于笔墨之间,此所以他人终莫能及尔。”他所感受到的“学问文章之气”,就是后来常说的“书卷气”。

人在社会中生活,各种不良风气都可能给书家和艺术风格带来不良影响,干扰或抵消学养所能发挥的正常作用。书法提倡“书卷气”的根本目的在于脱俗,追求“字外功夫”。苏轼是古代最先提倡提高书家知识修养的人,主张书家的学识修养直接决定他的书法境界。黄庭坚评价苏轼:“东坡简札,字形温润,无一点俗气。胸中有书数千卷,则书不病韵”,苏轼书法中所充盈的文章学问之气,淋漓尽致地从笔墨之间散发出来,这种浓郁的文人气息,自宋以来,一直影响我国书法艺术道路900多年,直到今天。

学习书法的人固然需要多读书学习,其实从事各行各业的人都应该不断读书学习。汉代刘向《说苑》中说:“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壮而好学,如日中之光;老而好学,如炳烛之明。”人不论在什么时候,只有努力读书学习,才会有光明的前途。

关于读书的意义,九百多年前,苏轼在散文《又答王庠书》中给出了答案:“书富如入海,百货皆有。”书中的世界包罗万象,有助你成长的智慧,有让你开阔眼界的美景,也有带你摆脱平庸的良方。

读书,是一次对精神和生命的化妆。“粗缯大布裹生涯,腹有诗书气自华”,读书是改变气质最好的方式。读书,就像春雨一样润物无声,能让你在与先贤的对话中,不断地修炼自己的言行举止,丰富自身底蕴。当你有了丰富的文化底蕴,气质自然会在潜移默化中得到升华。

书籍,是人类最好的营养品。书读得不多,见识难免受限,容易受诸多烦恼的禁锢。只有不断阅读,才能抵达更高的认知层次,摆脱世俗的鄙俗和顽固,才不会在琐碎的事情上沉沦。

阅读,就是帮你不断超越自我的过程。一个人越是想要精进,越是需要书本的沉淀和文化的积累。只有不停地读书,才能用知识去加持能力,实现自我跃迁。

今天是世界读书日。有书陪伴,再平淡的生活,再孤寂的时光,都会变得充实饱满。朋友们,把读书当做“一日三餐”,从今天起,多读书,读好书,在阅读中遇见一个全新的自己。

益昌学圃

图片

【赏析】

前两句“退笔成山未足珍,读书万卷始通神”, 写废了一堆毛笔也未必能写出好作品,要多读书,才能使书法达到神化的境界。

首句“退笔成山”是智永的典故。隋代书法家智永是王羲之七世孙,后来成为山阴永欣寺的僧人,他继承祖法,精勤书艺。高僧居住在吴兴永欣寺时,由于经常临摹和创作,用废了很多毛笔,他就将其搜集起来,共有秃笔头十瓮,每瓮皆数千,后来又将其埋葬,称为退笔冢。苏轼说“退笔如山”虽然不足为惜,但学习需要有这种刻苦钻研和持之以恒的精神,不可贪图急功近利,也不要妄想寻找一条捷径。

次句依然引经据典,杜甫曾说,“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苏轼稍加改变却更显通俗。

后两句“君家自有元和脚,莫厌家鸡更问人”,你们柳家是书法世家,没必要放着自己家的不学,跑过来问我。每个人的书法都有自己的个性和风骨,不要认为自己的东西就一定不好而去盲目地学别人。

诗人相信作为草书大家柳瑾的后代,这两位外甥一定会出人头地、大展宏图。并用《南史·王僧虔传》中的故事劝勉他们,你们家自有宝贵的艺术传统,所以你们既不要厌弃家学渊源,同时也要注意向别人讨教。苏轼其实又阐述一个很重要的道理,既要继承传统,也要虚心学习,而不能一叶障目。苏轼辩证地说明了读书求上进的途径,一方面要继承“家鸡”的遗风,另一方面还要“更问人”。

这首诗用典深奥,寓意深刻。诗人用典如数家珍,显示了其博学多才的内涵,“退笔如山、读书万卷、元和脚、家鸡”,这些词汇令我们耳目一新,更是受益匪浅。

益昌学圃

图片

【作者】

苏轼(1037年1月8日—1101年8月24日),字子瞻,又字和仲,号铁冠道人、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苏仙。汉族,眉州眉山(今属四川省眉山市)人,祖籍河北栾城,北宋文学家、书法家、画家。

嘉祐二年(1057年),苏轼进士及第。宋神宗时曾在凤翔、杭州、密州、徐州、湖州等地任职。元丰三年(1080年),因“乌台诗案”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宋哲宗即位后,曾任翰林学士、侍读学士、礼部尚书等职,并出知杭州、颍州、扬州、定州等地,晚年因新党执政被贬惠州、儋州。宋徽宗时获大赦北还,途中于常州病逝。宋高宗时追赠太师,谥号“文忠”。

苏轼是北宋中期的文坛领袖,在诗、词、散文、书、画等方面取得了很高的成就。其文纵横恣肆;其诗题材广阔,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其词开豪放一派,与辛弃疾同是豪放派代表,并称“苏辛”;其散文著述宏富,豪放自如,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苏轼亦善书,为“宋四家”之一;工于画,尤擅墨竹、怪石、枯木等。有《东坡七集》《东坡易传》《东坡乐府》等传世。

益昌学圃

图片



【只言片语


1、一个人的精神发育史就是他的阅读史。

2、一个民族的精神境界取决于这个民族的阅读水平。

3、一个没有阅读的学校永远不会有真正的教育。

4、一个书香充盈的城市才能成为美丽的精神家园。

5、共读共写共同生活才能拥有共同的语言、共同的密码、共同的价值、共同的愿景。

6、改变,从阅读开始。

7、阅读对于生命唤醒的独特价值在于:书籍在生命独自面对另外一种精神与情感的情境时,为之架设起了灵魂交流的场域,使阅读本身和人精神的汇通变得可能,从而充盈了个体生命的精神生活世界,赋予了个体生命更多的意义,让人不断实践高尚的人生价值。这种读者与作者之间、读者与读者之间的互相映照反复出现,也就意味着自我教育的不断实施。

8、阅读不能改变人生的长度,但是它可以改变人生的宽度和厚度;阅读不能改变人生的物象,但是它可以改变人生的气象和品质。外在的相貌和基因无法改变,但是人的精神可以通过阅读而蓬勃葱茏,气象万千。

9、我们读过的书,与我们吃过的食物会对我们的身体产生作用、留下痕迹一样,也会对我们的精神产生作用、留下痕迹,会以某些特殊的方式来影响我们的生活。

10、书读多了,世界就变大了,风度和气质也就有了。读书是培养一个人心平气和的最好路径。

11、好书不厌百回读,好友值得一生交。人的一生总有一些重要他人成为终身的朋友,总有一些重要书籍成为永远的最爱。

12、通过阅读,我们能够穿越时间空间的限制,看见不同的生活,不同的风景,不同的人生。我们不需要通过自己的尝试错误而获得智慧,而能够通过观察别人的生命、了解别人的活动而增长自己的智慧。

13、阅读能够让我们远离孤独。阅读,让我们和世界站在一起,让我们和别人连接在一起。

14、我们需要用阅读探索世界。我们看到的世界,总是受到许多因素的制约,或是近视、老花等身体因素,或者粗心、马虎等心理因素,都可能让我们无法清晰把握这个世界。阅读,就是帮助我们看世界的眼镜。

15、真正的贫穷是没有知识,真正的孤独是没有思想,真正的堕落是没有方向,真正的偷懒是没有追求。这一切的原因,都和阅读相关。

16、读书是人生最美的姿态,能够把这个姿态定格多久,就拥有了多久的幸福与美好。

                ——朱永新谈阅读

益昌学圃

—  END  —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