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都是孩子

 一线飞扬 2023-08-02 发布于江西

昨天与几个朋友在一起聊天,谈到养育孩子的话题。有人说,养育孩子是一件非常有趣的事情。孩子是一面镜子,不仅可以折射出父母的行为习惯和认知修养,他所处环境的生态,通过孩子也可窥一斑而见全豹。

在因胎缘形成的关系中,父母与子女与其说是养育关系,不如说是相互温暖的关系,在一路前行中,孩子对父母的滋养,甚至大过父母对孩子的培养。

孩子告诉我们爱是无私的。孩子对父母的爱很纯粹,不带附加条件,而父母对孩子的爱看似无私,实则条件不少,这从孩子与父母分别后重逢的场景中,双方的表现便可看出。血浓于水,久别重逢,双向奔赴,拥抱哭泣,孩子宣泄的只是单纯的对父母的思念,而父母表达完情绪后,往往还要问一句:在家有没有听爷爷奶奶的话,作业有没有写完?

当得到肯定的答复后,父母顿时喜上眉梢,眼中充满深情。如果孩子在家调皮捣蛋,父母即便嘴上不说,心里也多少有些许不痛快。父母与孩子本是一脉相承,父母对孩子情绪的转变,孩子很容易感受出来,父母的不喜欢,很快就会嵌入他敏感的心里且持续发酵。这样的次数多了,隔阂与叛逆便产生了。

孩子告诉我们要有好奇心。孩子总是把时间花在一些看似无意义的事上,追一只且飞且走的小鸟,折一把能漂能飞的纸船,剪下一段窗帘,打翻一袋面粉,涂鸦刚刚刷白的墙面……孩子沉浸并乐在其中,父母却自认为无意义而对孩子横加干预,干预多了,孩子眼中的小火苗渐渐熄灭,成为附着在父母思想上的寄生虫。成人感受不到生活的幸福,其实是失却了对万事万物的好奇心,当父母能够静下心来,放下身段,跟着孩子的眼光去探索,父母的世界也会瞬间多彩起来。

孩子告诉我们做事要执着。只要感兴趣的事,大多数孩子会义无反顾地投入其中,即便它不能带来普世观念中具有回报的价值。这个兴趣或许是一项手工,或许是一款游戏,或许是一座高山,只要认定了,很多孩子便会坚持不懈,执着得让人有些可怕。而成年人似乎只对赚钱感兴趣,对于不能带来经济回报的事情,往往觉得索然无味。孩子对事不对钱的纯粹的执着,正是我们学习的榜样,人生较高层次的乐趣,往往也是从对事的追求中得来。

既然孩子有这么多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作为家长放下身段,做个孩子,认真观察孩子与世界相处的方式,找到自己早已尘封的天门,用心去体会大自然的美好与乐趣;认真倾听孩子内心的声音,同苦共乐,相互温暖,才能找到彼此人生前进的力量。

任何事情一旦陷入其中,就容易迷失自己。父母与孩子,只是因为血缘而形成的一种具有基因传承功能的人际关系,既然是人际关系,也就有了个体的独立性。换而言之,我不属于你,你也不属于我。正如胡适写给儿子的信所表达的那样:我养育你,并非恩情,只是血缘使然的生物本能;所以,我既然无恩于你,你便无需报答我。反而,我要感谢你,因为有你的参与,我的生命才更完整。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