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什么是悬山顶?

 黄之中 2023-08-02 发布于上海
悬山顶



图片

本课讲解悬山顶,课程实例对照是山西平顺县龙门寺西配殿,根据文献记载,此殿创建于五代后唐同光三年(925)至清泰二年(935),是现存五代建筑中唯一一座悬山式遗构,也是中国现存五代时期的最早建筑,对于研究中国早期悬山顶建筑结构具有重要意义。

西配殿面阔三间,进深三间四椽,当心间面阔348厘米,次间325厘米,通面阔998 厘米;进深方向,通进深672厘米。平面接近方形,具有早期建筑的平面特征。

西配殿建筑立面分为台基、屋身、铺作层、屋顶四部分,满布灰色筒瓪瓦,为单檐悬山顶建筑。

图片

悬山顶,是中国古建筑一种屋顶形式, 清朝称“悬山”、“挑山”,又名“出山”,其等级低于庑殿顶和歇山顶。悬山顶在宋朝时称为“不厦两头造”顾名思义就是在房屋两头的山面伸出屋檐,做出前后两坡的悬山式建筑。到了明清,由于砖的大量运用,悬山式又发展成为硬山式建筑。如下图

硬山顶建筑(五台南禅寺偏殿实例)

图片

硬山建筑的特征是:屋面仅有前后两坡,左右两侧山墙与屋面边缘相交,一个正脊,四个垂脊,最主要特点是两端山墙直接与屋顶相交,屋顶端部与山墙处在同一垂面上,显得质朴刚硬,故名硬山。

图片

平顺龙门寺西配殿梁架结构,表现了五代时期悬山式建筑的典型特征。当心间梁架柱缝为四架椽屋通檐用二柱,柱头上承斗口跳斗栱,跳头承替木,类似单斗只替形式,其上为撩风槫。正心位置设素枋3道,散斗重叠复置其间,五道槫檩,分别为1道脊槫、左右2道平槫及前后2道撩风槫。在北方地区,特别是山西,早期建筑中采用撩风槫的实例很多。

       悬山顶和硬山顶的相同点:它同硬山屋顶一样,也是有两个坡瓦屋面、一个正脊、四个垂脊的单檐屋顶形式,不设重檐结构。悬山顶与硬山建筑一样,是属于等级较低的建筑,多用于普通民舍、商铺和大规模佛寺建筑的偏房等房屋布局中。  

图片

悬山顶和硬山顶的区别: 

图片

图片

  悬山出梢是悬山建筑与硬山建筑的主要区别,硬山房梢间檩木完全包砌在山墙内,悬山建筑梢间檩木则挑出于山墙之外,悬山顶梢间檩木外侧有博缝板加以封护。

   在悬山建筑中,将建筑两个梢间的檩木同时向山墙外伸出一段距离,叫做出梢,形成山面出檐的做法,其作用是防止雨水冲刷墙身。悬山出梢的规定在宋《营造法式》中称为“出际”,具体尺寸为:两椽屋,出2尺至2.5尺;四椽屋,出3尺至3.5尺;六椽屋,出3.5尺至4尺;八至十椽屋,出4.5尺至5尺。

图片

在各梢间檩子端头钉上人字形的木板,称为博缝板,也称之为博风板,博缝板为了保护悬挑在外部的各檩檩头免受风吹雨淋,加设了悬鱼、惹草等构件,以起到加固作用,还增加了审美装饰作用。

本课重点:

1.悬山顶的定义。

2.悬山顶和硬山顶的相同点和区别。

3.背诵悬山顶剖面图构件名称

视频讲解:

古建筑爱好者交流群,喜欢的同学可以加入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