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在庄严寺

 新用户0957ky4E 2023-08-02 发布于上海

在庄严寺

11月30日下午,陪李宏兵老师驱车练塘蒸淀庄严寺,拜访住持心明法师。


庄严寺

 

想起两年前曾与多位书友来此写过一次春联,正赶上好一场大雪。一路田野茫茫,村庄隐现。既来寺内,更见楼树皆白。


回忆一下2018年春节前雪中的庄严寺

 

心明法师身材精壮,髯须乌黑,声音洪亮,颇健谈。尤其意外的是,居然是抽烟的。与其对坐,似乎与佛的距离亦拉近不少。忘了谁说的了,和尚没有香火气,犹如文士没有刀客气,美人没有脂粉气,可亲可贵。信然乎!

 

庄严寺住持心明法师


李老师谈起公司需要数十亩地种植有机蔬菜,法师当即电话邀请秉玺公司沈峰前来面洽。不一时,沈总来,李老师随他去看现场。法师亦不多陪,只随我独自信步,寺内寺外细细看了一回。


在寺内信步闲走

建筑群气象巍峨


树下悟禅

老银杏树

老银杏树

两棵老银杏,此时通身金黄,地上也铺了厚厚一层。想必是故意不扫,留作一景。

寺前有河,水宽数十米,西向而流。大船穿梭往来,显是水运要道。

 
庄严寺位于蒸淀,与金山枫泾接壤,毗邻浙江嘉善,原址为濮阳王庙。史载,濮阳王庙始建于元大德五年(1301年),相传其后殿神座下即为濮阳王墓。明成化年间(1465年-1487年)重修,清乾隆四十八年(1783年),里人張廷辉、僧瞻淇募资修前后二殿,毕大椿书“德尊三畏”額。道光三年(1821年),僧遇王以历年所绩经资重修并重塑新佛像。以后百多年间,因兵劫火灾而香火渐息,1958年,最后的残殿被拆除,只留下残基上的两棵500多年的银杏树。
1993年青浦县佛教协会成立后,当地政府和县佛协决定恢复开放濮阳王庙。1997年11月18日,青浦县人民政府批复同意。根据广大信徒意见,经练塘镇领导及有关方面协商同意,于2003年正式更名为“庄严寺”。此前,赵朴初先生应蒸淀镇领导之请,题写了寺名。
从旧庙修缮,到大殿兴建,历经坎坷,期间数位法师分别在1998年2月和6月先后离寺。1999年6月,心明法师接管庄严寺。在青浦区政府和佛教协会的支持下,心明法师和一众僧侣、居士积极宣扬佛法,争取信众支持。并多方奔走,动员社会各界力量筹集资金,终于在2000年建成大雄宝殿,10月举行大雄宝殿全堂佛像开光和第一堂水陆法会。2002年装修老杨震殿,建成东厢房与生活附属用房。并办理了寺院土地产权等手续,2003年又正式办理了宗教场所登记证,成为合法的宗教活动场所。此后数年间,天王殿、观音殿、地藏殿、万佛阁、藏经楼、鼓楼、钟楼、药师殿等殿楼堂院相继建成。一座壮观而清净的佛门道场,就此从荒芜之地重新建起。

释心明字昌净俗名陈荣1975年,安徽泾县1992年安徽宣城龙泉寺出家先后在青浦报国寺上海玉佛寺常住1999年5月起,任青浦濮阳王庙监院2017年11月升座庄严寺方丈


2017年11月18日心明法师升座庄严寺方丈

 

寺庙置有田地,僧人们辛勤耕作,出产除自给外,更可广结善缘。心明法师说,今年疫情期间,庄严寺赠送给周边寺庙很多蔬菜,都是这田地里的收成。


新建寺庙,殿堂装潢考究,佛像更是金碧辉煌,气象恢宏自不必多说。仅殿堂前的匾额与楹联,亦足可一观。


建筑群

万佛阁外观


金身佛像

金身佛像

 

赵朴初先生题写的“庄严寺”寺名匾额。楷书联“古树阅春秋尽显观照般若,宝阁披日月自得妙相庄严”,文辞贴切,字法精整,更添山门巍峨。当时未近前去看,不知何人所写。

山门寺名与楹联

 

大雄宝殿前“宝相庄严”和观音殿前“大慈大悲”二匾也是出自赵老之手。

赵朴初题匾

方丈院内这座“藏经楼”,最高层的楼名是海上名家张卫东的手笔,二层“心无挂碍”隶书佛语匾额是一位百岁老人题写,底层匾额“般若丈室”是心明师亲书楷字,门柱楹联“贝叶成文慈云永护,天花散彩法宇宏开”,看那字眼熟,近前看清落款是“一石”,原来就是宏兵老师写的。


名人题字

李宏兵为方丈室写的对联

寺内殿堂的匾额楹联很多都是心明师自署。据他自称,建寺之初,每一分钱都舍不得乱花,想着若是劳动书法名家,润笔之资太薄不好意思拿出手,太丰厚又觉心疼。几经斟酌,干脆自己动手算了,也算是自己多一分贡献。“我这些字自然谈不上好,我自己知道,笔力还是弱。然而先这样过渡一下,以后慢慢经营,庙里有能力请名家题写时,再拆了重做也无不可。”法师笑着说。


寺内的一些匾额与楹联

 

看这些题字,结体端严,足见用心,笔力其实也不弱,加上鎏金雕制,和寺庙搭配起来,丝毫没有违和感。心明师是过谦了。

不一时,李老师自沈总处回来,和法师在书画室切磋草书。

在书画室交流书艺

李老师说:“写草书时,握笔宜松,三指轻拈笔管即可,不要有太多想法,你反正又不去参展评奖,只管照着帖轻松写去。黄庭坚、王铎、祝允明这三家颇可一临。初临不像亦无妨,多写几遍慢慢就入帖了。熟练度上去以后,仿佛是笔带着手在走一般。便是'心手双畅’之境。”

心明师很有顾虑地说:“老师这番尚意之论,固是高见。然而写意写意,先得胸中有意。佛门子弟,只怕受法度所限,难臻妙境。”

李老师大笑:“你试试再说!”

作为宣城同乡,李老师和心明师交厚多年。庄严寺设有一间书画室,常组织僧众弄墨习书。李老师曾在百忙中定时从青浦赶往寺中无偿授课,坚持半年有余。心明师说起时,感激之情溢于言表。

各写了一会,复请回方丈室。品茗之余,法师更破橙相待,薄皮多汁,甜度适中,入口即化,果然绝品。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