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浅学《零基础学中医》丨第九课:饮食失宜 01

 淡然o10r4sxd6d 2023-08-02 发布于内蒙古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浅学《零基础学中医》
恒宁乐园 |恒宁浅释
Chinese Medicine Culture

图片

图片
图片

大家好!翻到教材的第108页,我们今天开始学习第九课了,饮食失宜——吃得不对也会生病。
食物和疾病的关系
首先,主编引用了《素问》里的一段话,毒药攻邪,五谷为养,五果为助,五畜为益,五菜为充,气味和而服之,以补精益气
毒药,不是平常我们所认为的那种毒药。毒药是指有药性的药物,药物(它)性味儿各有所偏向,这种药物的偏向性,古人就称之为毒性。也可以这样理解,就是说这种草药或者那种药,它有一定的治疗效果,它能以毒攻毒,以自己的毒攻外在的毒,所以叫它毒药(就是说有治病效果的药,这里称之为毒药)。有治病效果的这些药,就可以攻我们体内的邪,攻这些邪气回归正气。
「五谷为养」,五谷指的是稻、黍、稷、麦、菽。水稻的稻,这个大家都了解;黍,是指黄米;稷,是指谷子;菽,指的是大豆。这五种谷物(粮食),可以滋养我们的身体。
「五果」,像桃、李子、杏,还有栗子,还有枣子,这是五果,可以起辅助性地去滋养我们的身体。
「五畜」,指的是牛、羊、猪、鸡、狗。古人一般都是吃肉的,然后他们就认为这些家畜对于我们的身体也是有滋益作用的,所以《素问》里就这样讲。
「五菜」指的是葵、韭、霍、薤、葱(葵,指的是冬葵菜;霍,是豆苗儿或者豆的嫩叶儿;薤是小蒜)。这五菜也可以对于我们体内的营养进行补充。
气味和而服之,以补精益气,把这五谷、五果、五畜、五菜调理的荤素搭配也好,或者说营养适宜也好,服用之后就可以补精益气。
当然,目前我们在座的各位都是修行者,都是吃素的,发现吃素的时候只要注意蛋白质,还有一些坚果类的补充,其实也并不缺乏营养,我们体检的时候各项指标也很正常。
《素问》里的这一段话也经常被很多的医生或者专家在讲课的时候引用,大意就是说:药物可以用于与邪气的抗争,五谷可以用来养我们的身体,借助五果、五畜(五种家畜)、还有五菜的辅助,根据气味儿相合辨证用之,以此来益气生津、益气生精,提高我们身体的防御能力。

图片

整天听到一句话,说:人吃五谷杂粮,哪有不生病的。一说五谷杂粮,这五谷是指的哪五谷呢?这个至少我们要记住:稻、黍、稷、麦、菽——水稻、黄米,还有谷子,麦子(然后磨出面粉),还有菽(豆类)。
主编说,食疗,就是食物疗法,是人们生活中常常听到的一个名词,许多媒体都能看到关于养生食疗的建议。历史上也有很多食疗的论著,比如说《食疗本草》《救荒本草》《养老奉亲书》等等。
现在我们要是去书店里,关于食疗的书也是特别多,一找一大堆,我们就可以挑一下。本身整天都是要吃饭的,那么在饮食上注意一下就能够养生健康,何乐而不为呢?
主编说,饮食的确具有治疗疾病的作用,且不少药物都属于药食同源。就是说可以同时用于食物和药物,它既是食物又是药物,比如说:山药啊,生姜啊,薏仁儿啊,山楂呀,粳米呀,小茴香啊……这些都又是食物又是药物。虽然很多的这些药物属于药食同源,但是我们也是要根据不同疾病的不同症型,以及食物的性味功效进行有针对性的筛选。比如,红糖味甘性温,它是入肝经和脾经的,可以益气补血,温中止痛(红糖的温中止痛指的是:温我们的中焦,温我们的脾胃,然后能够止痛)。红糖可以活血化瘀,经常用于女性寒性或者瘀血性的痛经。它可以驱寒,可以温中。
寒性或者淤血性的痛经,这里有解释说:寒性的痛经经常表现为小腹冷痛(小肚子这儿又冷又痛),然后你一给它增加温度,这里一热敷之类的,这个痛就减轻了。然后经血的颜色暗淡,有血块儿啊,四肢发冷,唇色或者面色发白,这都是寒性的痛经的表现。淤血性的痛经经常表现为,经血的颜色紫暗,也是有块儿的;小肚子刺痛,血块儿排出痛就减少了;一看舌头是发紫的,颜色发暗;严重的时候有瘀斑和瘀点儿,这是瘀血性的痛经。
刚才主编讲的是食物和疾病的关系,接下来讲下一个话题——
以形补形以脏补脏
以形补形的说法,我们都听说过,尤其是吃核桃来补大脑,这也是以形补形。「以形补形以脏补脏」,其实就是老百姓日常所说的「吃啥补啥」,这是对中医哲学思想取象比类法的应用,比如说,冬至吃饺子。冬至吃饺子的这个风俗是怎么来的呢?
传说,在东汉时期,由于冬至到来的时候天气寒冷,很多人因为饥寒交迫,耳朵被冻伤了。当时的医圣张仲景就让弟子在街边儿搭起医棚,给患者医治。张仲景(他)把一些祛寒的药材放到大锅里煎煮,捞出来,然后用面做成耳朵的形状,煮熟了之后分发给患者食用,疗愈了无数人。
张仲景:我们知道,他被尊为「医圣」,是东汉末年著名的医学家,他创立了「伤寒学派」,奠定了中医辨证论治的基础,张仲景的《伤寒杂病论》是研习中医必备的经典著作。
其实人的每一餐、每一顿饭,都可以认为是一次食疗的过程,米面谷粱都有各自的性味功效。由于阴阳和合的规律,我们依照四时(依照四季的变化),进食当令食物(我们最好吃当季当令的食物),这样对身体是最好的选择。比如说,夏季炎热,就适合吃西瓜等性凉利水的这些食物,但是也要适度。
前阵子在网上听有一些专家讲课,说夏季外在天气非常炎热,但我们实际上体内是寒的,这些寒性的水果也不能吃得过多。所有的瓜类吃了都是生湿气的(都是生湿的),有的也生寒。所以吃什么东西都要适度,不要过于贪凉。那么冰镇的,什么冷饮啊,那就更不要吃了,最好不要吃。
接下来,主编就给我们普及了一下我们常见食物的性味归经,比如:
粳米小米,就是我们平常吃的白米(白米饭),还有小米,它的这个味是属于甘,性平(性平,不寒也不温,比较中性)。那么像粳米和小米,它们是入脾经和胃经的,可以用于脾胃虚弱或者病后虚弱。
薏苡仁,这也是常见的,是吧?主编说,薏苡仁,它的味也是甘,但也是比较淡一点的甘——味甘淡;然后呢,它性寒,薏苡仁是寒性的。它是入肺、脾、肾经(入肺经、脾经和肾经),可以健脾益肺、补肾利水。薏苡仁可以用于咳嗽或者脾虚水肿、腹痛泄泻的辅助治疗。
今天就先学这么两页吧。
108页和109页,我们稍微复习一下:
说如果饮食失宜(饮食不当),也会导致我们生病,吃得不对也会导致我们生病。
食物和疾病的关系
《素问》里的这段话,如果能背可以背下来:毒药攻邪(有毒性有药效的这些药,可以攻我们体内的邪气),五谷为养五果为助五畜为益五菜为充,气味合而服之以补精益气
之后下面有一个图,五谷、五果、五畜、五菜分别是指什么,可以稍作了解,尤其是「五谷」可以了解一下。

图片

然后,我们要知道的就是这种「食疗方法」,自古以来就有,历史上也有很多的食疗论著,不是说最近才有的。因为很多药物它都是「药食同源」,它又是食物又是药物。
山药,目前被推崇得位置比较高,我们知道,很抢手的,补这补那的……有一次,在抖音上刷到一个医生,天天在推山药,各种功效,建议大家天天吃山药,而且好像是建议大家吃淮山药。
生姜,它又是药又是食物。前阵子也是在网上看到,有专家就推荐我们夏天要多吃点儿姜。当然民间有个说法:冬吃萝卜夏吃姜,不用医生开药方。
然后薏苡仁,除湿气的,这个也是最近比较抢手的药食同源的这样一种食物。
还有山楂、粳米、小茴香……这些都是既是食物又是药。
这里又详细讲了红糖。最近比较火的中医大师「倪师」,他也是倡导女性朋友——每天都喝点儿红糖。我也是在网上看到的,一个帖子里说,倪师讲:女性朋友每天都喝点儿红糖是最好的。
但我们也发现,不同的专家有不同的思路,站在他的思路上都是说得通的,好像也没错,但是你换一个思路的话,有的时候也能找出一些漏洞。所以,中医中也出现了不同的学派,那么你找来十个专家,可能十个专家对于健康养生的理念大体上相同,但是在细节上还是有一些差异的。这个也是随因缘和喜好,看我们喜欢哪一种的养生的那个思维,其实我们都是依据相应的思维,来采取相应的行动的。
之后就讲「以形补形以脏补脏」的话题,就是吃什么补什么。冬至吃饺子,这个是医圣张仲景所倡导出来的,沿用至今。但当时,张仲景他那个饺子馅儿里边是有一些祛寒的药材的,我们现在都只吃的饺子,基本上里边就没啥药材了,都是一些美味食物了。
然后,我们最常见的一些食物的性味归经。我们今天就学了粳米、小米和薏苡仁,这个可以稍作记忆,因为整天吃嘛。
粳米和小米就是我们的大米饭、小米饭(或者小米粥),味甘,性平,入脾经和胃经,可以养脾胃的。
然后薏苡仁,它是味甘淡、性寒,入肺经、脾经和肾经的,可以健脾益肺、补肾利水,就是说可以消除水肿、去湿气(我们一提到薏仁,就想到去湿气)。薏苡仁可以用于咳嗽、脾虚水肿和腹痛泄泻的这种辅助治疗。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