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义津往事(46) | 我与花的故事

 文乡枞阳 2023-08-02 发布于安徽

人有千姿百态,花有万种风情,爱美之心,人皆有之。

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我居然也喜欢上了花,究其原因没有因为也没有如果,这只是生命中的一种必然。

故乡义津当年有多少花?孤陋寡闻的我恐怕很难说清。印象较深的有栀子花、桃花、石榴花、桂花、油菜花、紫云英、金银花、牵牛花、月季……还有就是母亲菜园埂上的木槿花(义津又叫拦埂篱花)。

故乡的花很多很多,就像天上的星星,群星闪耀,各自生辉。每种花都有自己的美和独特风格,即使你能妙笔生花也难以写尽滿园春色,更别说老眼昏花的我了。

但有几种花在我心里却刻上了深深的烙印,让我很多年都没有忘记。这就是栀子花、桂花、桃花,还有木槿花。

因为这几种花,给儿时的我留下了太多的感动和故事。

栀子花就在芳球大娘(《遥远的思念》一文已有介绍)的后门口,那地方偏僻寂静,平时很少有人光顾,唯有栀子花开才能风光热闹几天。

那棵树长的枝繁叶茂,郁郁葱葱,每当开花的季节,大娘必采摘一些又大又好的花送给母亲。

母亲得到了心爱的栀子花,自然是又欢喜又激动。大娘瞅着母亲高兴的样子自然也是又高兴又激动了。在一旁的我顿感这些栀子花,就像她俩的友谊,温馨纯洁而又浪漫。

后来亲爱的母亲离开了这个世界,大娘的栀子花就再也没有见到踪影了……

木槿花,她总是站立在母亲的菜园埂上,始终露着笑脸,仿佛在向路人打招呼。她的花多是紫红色,也有水红色,在蓝天白云下,显得分外妖娆妩媚。

记得她没有什么要求,春天里插上她就等秋天开花了,还担任站岗放哨的角色,不让鸡鸭鹅越菜园半步。有时我调皮还摘她几支在手里玩耍。直到现在,那菜园埂上的木槿花仿佛仍在迎风含笑,频频向我点头致意呢。

故乡的八、九月,秋高气爽,木槿花鲜花怒放,蜻蜓翩翩起舞,蝴蝶也来凑热闹,顽皮的我,就与蜻蜓和蝴蝶在木槿花前嬉戏打闹,蹦蹦跳跳,乐此不疲,这是我儿时最快乐最幸福的时光。

木槿花,让我凄凉的童年和少年,得到了不一样的精神抚慰,让苦难中的我,也有了少许的快乐。

木槿花,我深情地怀念你!

还有桃花,她是春天的使者,二月的娇阳。

春江水暖桃先知,一抹红霞艳当时。

三月可见小桃绿,直到七月压滿枝。

桃花,来得快,去的也快,她的美又有另一番神韵。

桃花对我而言没有太多的吸引力,而小野桃的酸甜,才是我钟情于桃花的真正原因。

桃花开了,桃子也快来了,我那永远也填不滿的肠胃,有了酸甜的小野桃终于也可以缓口气了。

真是“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小桃送我情”。对桃花的思念,其实是为桃子而来。

桂花那是大院墙大奶奶家的心爱之物,她被锁在小院中。这小院里除了桂花,记得还有石榴等其他各种花花草草。

平时大门紧锁,很少有人进去一探究竟。因此这神秘的小花园,就成了我儿时最向往最痴迷的地方。

大奶奶是叔伯许永镇的母亲,当然也就是我敬爱的奶奶了。

奶奶人高马大,身材魁梧,言语严厉,一天到晚板着脸,端坐在大门口,仿佛一尊凶神恶煞的雕像,让人不寒而栗,小朋友们吓的都敬而远之。

她家的花园既想进又害怕,因为奶奶的拐棍六亲不认,谁要是私自闯进花园偷她的花、摘她的果一旦被发现,不死也要掉层皮。

特别是丹桂飘香的季节,园内开花园外香,我们这些小淘气们总想溜进去摘他几枝闻闻香味,然而面对紧锁的大门和那高大的围墙总是束手无策。此刻只有壮着胆子硬着头皮求大奶奶网开一面。为了显示威严大奶奶即使高兴也板着脸,你们几个只能派一个人进去,摘一点花就赶快出来,别把其他花弄坏着,如若不听看我怎么收拾你。

大奶奶就坐在门口,紧盯着我们,监督着我们的一举一动。

小伙伴们你望望我,我看看你,决定派我进去。

哈哈,我就像孙大圣进了蟠桃园,除摘大奶奶的桂花,那硕大的石榴不顺手牵羊摘他几个,岂不亏乎。

这摘石榴千万不能让大奶奶知道了,更不能从她面前经过,不然就自讨苦吃。怎么办呢?用现在的话说,就是办法总比困难多。摘石榴时门口带不出去墙外不是有人在接应吗?往墙外一丢石榴不就到手了吗。这些当然是事先就商量好了的。

所以出门时我手里只有几枝桂花,还故意雄纠纠气昂昂大摇大摆地从大奶奶面前经过呢。见此大奶奶很滿意,还摸着我的小头说:不错,我小儿很乖,很听话。其实我乖个屁呀,我辜负了大奶奶的信任让我难过了很多年。

光阴似箭,日月如梭,一转眼几十年过去了,大奶奶早已离开人世,大院墙也面目全非,大奶奶的花园更不见踪影了。

这就是当年我与花的故事。

后来读书,参加工作,我离开了亲爱的故乡,来到了大安庆,为生存而奔波,为岁月而打磨,很长时间与花渐行渐远了。

真正与花结缘,是二OO九年的金秋十月,我告别了工作十年的工程监理生涯,真正成了一名地道的小城闲人。

此时身体尚好,精神尤佳,生活无忧,何不来一番伺花弄草闲云野鹤般的退休生活呢。

我这个人智力太差,打牌、下棋都不是我的强项,钓鱼又没有耐心。听说养花能陶冶情操,净化心灵,愉悦身心,排解忧伤……这事好呀,就养养花吧,再写点小狗屁文章,时间就好打发了。

那时我还住在公司单位宿舍楼的一楼,单门独院,门外还有宽广的空地,为养花创造了良好条件。

时不我待,说干就干。买花盆,找花士,准备肥料,到花鸟市场买花苗,忙的不亦乐乎。

农人忙春耕夏管秋收,我则忙喝茶养花写狗屁文章,从这一点看,我们永远都不应该忘记农民兄弟的辛劳。

养花我是外行,“灵不灵照书行”又一次成了我的座右铭。

我是个俗人,我只能养点低端粗放型的花,因为这些花好养,浇点水、施点肥就足矣。那些高端大气的花,性格古怪,要求繁多,我没有那个耐心。

一份耕耘必有一份收获。

什么月季、桂花、栀子花、茉莉花、玫瑰花、杜鹃花、朱顶红、郁金香,都养过,也玩过兰花、菊花、白兰。

花们似乎也懂得知遇之恩,我小小的付出却能得到它们深情的回报,所有的花们都以她最好的精神状态展现在我的面前。

当我瞅着月季的豪爽大气,栀子花的淡雅从容,朱顶红的文质彬彬,杜鹃的娇气袭人,玫瑰花的小鸟依人,茉莉的款款情深,桂花在秋天里的浪漫……真正感受到:问君何为春色?唯吾万紫千红。

花啊,果然给了我不一样的幸福和精神享受,让年老的我领略了不一样的人生风景。

此刻,不由让我想起唐朝大诗人李白的一首诗:

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

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

那时的我,心境颇有点和李白相似。孤独,空虚,无所事事,突然离开工作岗位后的失落,都一齐向我袭来。

李白认月为影,借酒浇愁。我以花为媒,聊度余生。古人有古人的活法,我有我的妙招,真可谓“与花共伴舞,一笑解千愁”啊!

目睹花开花谢,我又有感而发,我的人生是不是也像是一次花开花落呢?虽然我没有留下一路芬芳和绚丽多彩,但我起码也真情实意地绽放了一回,此生无憾也。

后来,棚户区改造,老房子没有了,与花们告别,又一次成了历史的必然。

现在我居住的小区,虽也有花有树,风景宜人,但花不是我养,树不是我栽,那种对花和树的情感,自然是另有一番风味在心头。

花开花谢,花去花来,失而复得,得而复失,这就是我与花缠绵的往事。

当我又一次离开亲爱的花时,我不再伤感,反而淡定了很多。

因为人的一生,就是不断的在得与失之间循环,不可能有永久的得,也不能是永远的失。

只要经历过,就足矣。
来源:文乡枞阳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