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他被称为“红军大管家”,做后勤被授予上将军衔,评衔是否过高?

 茂林之家 2023-08-02 发布于湖南

原创:南至青书

杨门宗史出名将,至感天地留青名。作为我国开国上将的杨至成,自1927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后,长期以来从事着我党的后勤工作,为我军的后勤工作作出了卓越的贡献。

机智'减龄’进黄埔

1903年出生的杨至成从小在贵州省的一个普通农民家庭中长大。

但杨至成从小聪明伶俐,在早期的学习过程中受到当时社会上主张的实业救国思想影响,也想着以后通过创办企业挽救陷入危险的祖国。

于是,在选择学校时,杨至成毫不犹豫地选择了贵州的一所农业学校。

在学校上学期间,杨至成认识了周逸群,在他的影响下,杨至成在思想上已经有了要加入军队的想法。因此,在他完成学业后,杨至成毅然加入了滇黔联军,从此走上了革命道路。

但是,在加入军队之后,细心的杨至成发现军队官僚主义很严重,与他所想像的纪律严明的部队生活相差甚远,尽管当时的杨至成已经在军队担任了营长一职,但还是离开了部队。

1926年,黄埔军校招生的消息传入了杨至成的耳朵里,进黄埔军校的想法在他的脑海里立马浮现,于是,他连忙收拾了行囊,风尘仆仆地来到了广州。

杨至成在来到广州后不久,一个问题就出现在他眼前:杨志成不符合黄埔军校这次的招生条件。

原来,黄埔军校这次想招一批年轻、并且还没有在部队待过太久的比较纯洁的部队新人。显然,作为曾经在部队担任过官职的杨志成不符合黄埔军校的招生条件。

但杨至成不愿意放弃这次报名黄埔军校的机会,于是急中生智,在报名的过程中谎报了自己的年龄。

在自己本来的年龄上减了几岁,然后又说自己以前在部队中只是一个军需官,这才符合了学校的招生条件。在完成报名后,杨至成如愿地成为了黄埔军校的一名学生。

空城计上立军功

在杨至成进入黄埔军校之后,在他的老朋友周逸群的介绍下,杨至成于1927年成为了一名光荣的共产党员。在之后的南昌起义和湘南起义中,都有杨志成英勇作战的身影。

然而,在之后的一次作战中,我军对敌人展开猛烈的进攻,导致敌军节节败退。于是,这样的举动激怒了敌军,导致敌军对我军的基地进行了接连不断的炮击。

我军虽然有勇有谋,在平时的战争中也是处于上风,但当时我军的武器装备却比敌军差了一大截,军事装备极其简单,这样的最终结果就是导致了我军陷入了被敌人攻打的危机当中。

就在这万分危急的情况下,杨至成的脑中突然灵光一闪,一个计谋顿时涌上了他的心头。

原来在以前的战役中,我军从敌方缴获了一门追击炮,杨志成想通过向敌人发射追击炮来吓跑敌人。

杨至成说干就干,立马组织士兵把这门缴获的追击炮架到了山顶上,准备对敌军实行炮轰。

但是,发出去的第一炮就是一个中看不中用的哑炮,于是又发射了第二枚炮弹,第二枚虽不是哑炮,但因为炮弹受潮的缘故,威力不大。

就在大家都心灰意冷的时候,我军抱着试试的心态发射了第三枚炮弹。

这一次和前两次的炮弹完全不同,第三枚对着敌军发射的不仅声音响,而且威力巨大,给敌方造成了不少的损失,受到炮击的敌军立马就慌了手脚。

再往山顶上一看,红军们正在摇旗呐喊,好像成千上万的红军马上就要从山顶飞奔下来与敌决一死战,于是吃惯了红军败仗的敌方军队立马落荒而逃。

红军中的一场危机就在杨至成这一'空城计’的实施下转危为安,而杨至成本人也在这一场战争中得到了毛泽东等人的高度肯定。

大小事齐抓的红军大管家

杨至成在后勤部工作其实也算是一次偶然,在红军的一次作战中,杨至成不幸在战乱中受伤了。

不能像以前一样在战场上随军作战了,于是组织就任命他为井冈山留守处的主任,平时着重负责我军的后勤保障相关事宜。

在担任留守处主任后,杨至成就发现红军的衣服不仅破旧,而且非常单薄。

但井冈山的昼夜温差很大,白天温度还算高,但一到了夜里,穿着单薄的红军就得生生挨一晚上的冻。因此,为红军制作新衣的想法坚定的刻在了杨至成脑海里。

于是,在杨至成升为副官长后,他立马组织人员做起了他想了好久的事:为红军制作新的军装。

但是杨至成早就知道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经济条件非常不好,天天靠着吃南瓜存活,而且军用物品、医用物品都很紧张。

因此,杨至成利用各种途径筹到了一笔制作军装的捐款,并且为了节约经费,自己临时建立了一个小规模的服装制造厂,带着一厂职工轰轰烈烈地投入了军装制造中了。

由于杨至成和工厂职工们不舍昼夜的劳动,几天之后,一批新的军装生产完成。

红军们在穿上新的军服之后,不仅面貌焕然一新,而且也更容易抵御夜晚的寒冷了,一时间,部队上下都士气大增,精神面貌更加好了。

1930年之后,杨至成几乎承包了红军后勤工作中的绝大部分,士兵们的衣食住行、军需、医疗卫生以及采购等工作,都是由杨至成负责。

随着革命根据地的不断扩大,我军的数量也是在不断地上升,需要用的资金也就越多。

但是,当时不仅根据地经济贫困,当地的老百姓家的经济状况也只能保证自己一家的温饱,向老百姓获取一点军队的生活需求是极其不现实的,这也不符合我党一心为民的宗旨。

于是,聪明的杨至成想到了一个法子,就是因地制宜、自力更生。

杨至成在考察了周边的情况和根据地的需求之后,创办了一批符合当时作战需求的工厂,比如枪械厂、纺织厂、弹药厂等等。

一方面这些工厂可以作为放置缴获敌人物资的仓库,另一方面也可以潜入国统区进行物资的采购,以此来保障部队的供给。

能干的杨至成不仅创办了工厂,而且还通过各种方式来提高工人的思想觉悟以及生产的积极性。

比如开展劳动竞赛,建立健全的工作制度等等。不久,根据地的工厂生产效率大大提高,我军部队的军事装备、医疗卫生、服装等都大大改善。

杨至成不仅在小事上完成的很好,在军队的一些大事上也是贡献卓越,其中比较突出的便是苏区兵站的建设

1933年,蒋介石召集了大批兵力对我军再次发起了反围剿的斗争,面对有备而来的对手,红军的战斗形势不容乐观。

杨至成知道,根据前三次反围剿的经验,要抵御敌方这一次的强劲进攻,必须要保证军队有充足的物资。

于是,为了此次战役,红军开通了五条贯通战场的兵站线,以便确保前线战斗的士兵有充足的物资补给。

身为红军大管家的杨至成自然是不得片刻休息的,他认真严谨、有条不紊地指挥着物资的运送,这才保证战斗前线的红军们有着充足的弹药和生活物资。

同时,兵站的建设也帮助我军创办了第一个'赤色邮政’,我军可以借着这几条兵站线传递信件、书籍等。

接着,在'赤色邮政’创建完毕后,杨至成又想到了信件传递的速度远远赶不上电讯传递的速度,信件传递的滞后性会妨碍我军的作战计划。

要是有紧急信息需要传递,还是电讯会更加快捷一些。于是,杨至成又开始筹集建设电讯设备的资金。

最后,经过杨志成的一番努力,无尽的电讯事业终于开启了第一步,这极大地方便了对战斗的军事指挥,也更加快速地推动了我军第四次反围剿的胜利。

在之后的革命生涯中,杨至成一直担任着我军的后勤工作,一次又一次地为我军的作战提供坚实的物资保障,为红军的战争胜利奠定了物质基础,是名副其实的红军大管家。

1964年之后,服务了红军几十年后勤工作的杨至成积劳成疾,严重的病情迫使他不得不放下手里的工作安心休养。

但不幸的是,在休养了三年后,病情还是没有好转,于1967年2月3日在北京逝世。

杨志成的一生无疑是爱国且伟大的。不论是年少时为了实业救国而去农业学校就读,还是义无反顾地弃文从军。

亦或是精心设计地考进黄埔军校,到最终担任红军的后勤大管家,这都是一位爱国者在不同的时期为挽救民族危亡做的一系列爱国行动。

杨志成在他爱国的这条路上,做出了一个非常明智的选择,那就是加入了中国共产党,成为了我军后勤部的一员。

为我党的后勤工作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也为新中国的建立做出了卓越贡献,是当之无愧的开国上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