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昔日开封两家戏院里名角记忆:宋桂玲、孙映雪、单绍莲、高兴旺

 江水澄秋 2023-08-02 发布于北京

1、12岁的宋桂玲成为主演,15岁进了和平戏院

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后,散处各地的豫剧演员开始陆续汇流开封,省城沉寂多年的豫剧舞台逐渐繁荣起来。也就在这时,一个在开封土生土长年方12岁的小女孩,成为快乐戏院的主演。快乐戏院的前身就是著名的豫声剧院,近现代豫剧之父樊粹庭在这里开始豫剧改革的实践,一代宗师陈素真在这里成名。这个12岁的小女孩锋芒初露,就以扮相俊美、声音甜脆、身段多姿赢得观众的喜爱。

她就是被豫剧界专家和广大观众认为是继陈素真、桑振君、阎立品之后,豫剧“祥符调”最具代表性演员之一的宋桂玲。1933年4月15日,宋桂玲出生在开封棚板街一个贫苦家庭。因前面有个姐姐,父母对她的到来并不欢迎。1岁时,宋桂玲因感染天花,奄奄一息,差一点被父亲生生活埋,幸亏奶奶及时赶到,才挽救了一条羸弱的性命。

宋桂玲

1937年,宋桂玲的祖母、父亲在100天内相继去世,没有生活来源的母女三人只好到“粥棚”里讨口饭吃。后来,宋桂玲一家从棚板街搬到秀水胡同,又从秀水胡同搬到相国寺的西角门。相国寺是开封传统悠久的娱乐中心,就是在这里,幼年的宋桂铃靠看“蹭戏”受到了戏曲艺术的启蒙;就是在这里,宋桂铃的母亲改嫁一个姓宋的厨师,一家人的生活才有了着落。

宋桂玲七八岁时,看“蹭戏”上了瘾,逐渐和戏班的人混熟了,经常帮演员端茶、买烟、倒洗脸水,还起早给老演员倒尿盆,给乐队拉帆布做的风扇。有一次,宋桂玲从凳子底下拾了几分钱,慌忙买了两根油条,自己一口也舍不得吃,双手捧着送给了管玉田老师。戏班的人看这个小女孩勤快又聪明,都很喜欢,抽空教她几句唱词,或教她一个动作。宋桂玲喜欢戏仿佛得了“魔症”,白天又比又唱,夜里也不消停,经常做梦把自己哭醒笑醒。

8岁那年春天,宋桂玲得到一个跑龙套的机会,从来没有登过台的她演得像模像样,得到戏班上下一致夸奖。继父看她对戏十分痴迷,而且确有唱戏的天分,就亲手做了一桌丰盛的宴席,给宋桂玲正式举行了“拜师仪式”。 宋桂玲的“奶师”,文的是大名鼎鼎的赵清和,武的是黄宝斌。后来又请了和豫剧“两下锅”演出的京剧名家“金丝猴”和杜庆斌担任武功师傅。

进入戏班学戏,宋桂玲如鱼得水,表现出超常的聪敏和天资,别人十遍八遍学不会的动作、场次,她一遍两遍便都会了。就连一些老师因年纪大做不了的动作,听了讲解后,她也做得八九不离十。再加上她异常刻苦,入戏班才两三个月,便掌握了表演的基本套路,学会了不少的戏目。

1941年8月,刚正式学戏4个多月的宋桂玲正式登台演出,扮演《断桥》中的白素贞,唱腔虽然稚嫩却幽婉动听,所做动作也很到位。当她唱到白素贞快要临产时,用手捂着肚子,眼泪簌簌直流,台下响起热烈的掌声,都说她是一个“小老家”,说她肯定上辈子就是唱戏的,过奈何桥时没有喝迷魂汤。宋桂玲刚一下场,剧院经理单玉和就把她抱起来,塞给她一大卷钱,高兴地说:“我的财运来了,这丫头是我的摇钱树!”吩咐各位文武师傅抓紧给宋桂玲排戏。

年仅8岁的宋桂玲,就此成为一名正式演员,开始往家里挣钱了。1944年,抗日战争到了紧要关头,开封的市面更加动荡了,兵痞汉奸、黑社会的“把头”、“舵爷”们为非作歹,时常以“打牌”、“陪酒”的名义,伺机作践女演员。为了应付这帮“腌臢菜”,戏班想出了女主演不压大轴、边演边走的主意。从出生就没有正式名字,一直被人喊做“二妮”的宋桂玲,因此在11岁时就成了压轴演员,给自己取了个“宋贵龄”的名字挂牌演出。

宋桂玲

到了1945年,12岁的宋桂玲成了名副其实的担纲主演,演出的主要剧目是被称为“三大”的《大战九花娘》、《大战十一国》、《大破天门阵》。当时的宋桂玲虽然才只有12岁,身材却已经长成,优美的唱腔再加上漂亮的身段,使她赢得了观众的喜爱和追捧,报纸上纷纷发文称她为“豫剧小皇后”。 日本鬼子投降后,宋桂玲随戏班到郑州演出。当时郑州共有德化街、北下街、老坟岗和顺河街四个剧院。宋桂玲在顺河街上演后,因人新戏码也新,唱得美演得也美,很快就吸引了郑州的观众,不久就完全盖过了另外的三个剧院。

宋桂玲是个要强好胜的女孩子,观众越欢迎演得越卖力。一天在戏台上过分表演,出了许多汗,下场时被冷风一吹,到夜里就发起高烧,差一点性命不保,回到开封后,经医生奋力抢救才挽救过来。

1948年6月17日,华东野战军的陈士蕖、唐亮兵团发动解放开封的战役,宋桂玲再患重病,在鬼门关走了一遭,才在一名老中医的抢救下保住生命。解放军攻下开封四天后,根据形势变化主动退出,国民党第四绥靖区司令刘汝明部“兵不血刃”地占领了开封。刘汝明是一个附庸风雅的人,他的部队就带有剧团。他的女儿刘婉珠也是个戏迷,曾和著名话剧演员石港爱得死去活来。这时,一病二年多的宋桂玲身体逐渐恢复,在醒豫舞台演出“樊戏”《凌云志》、《克敌荣归》和传统剧目《秦雪梅?观文》,结果场场爆满,连“站签”也卖得满满当当。

1948年10月24日,开封第二次解放,从此回到人民的怀抱。局势稳定后,位于土街的新声剧院刘经理邀请宋桂玲和来常香玉的义妹常香玲合作演出。转眼又到了年底,该是换季的时候,宋桂玲应邀来到和平剧场,和著名女演员李志贞轮流担任主演。

2、豫剧星河,璀璨斑斓

李志贞于1929年11月出生在长垣县小李庄的一个贫困家庭,11岁时拜杨金玉为师。虽然得遇名师,但当时的李志贞胆小怕人,进步很慢,学了二年戏,居然还不能登台演出。李志贞14岁时,父亲突然去世,给她巨大打击,才开始发奋学习,逐渐摸到门路,显示出她的艺术天分。不久,李志贞跟随戏班到黄河北岸演出,技艺迅速成长。1945年,16岁的李志贞返回开封,在南关大舞台演出,和同在此演出的阎立品结为姐妹,向阎立品学到不少技艺,自己练功也更加刻苦。

李志贞十八九岁时,经过勤学苦练,终于脱颖而出,嗓音清脆纯净,明亮悠扬,宛若潺潺山泉,悦耳动听;吐字真切清晰、爽利干脆,仿佛珠玑挥洒,铮铮有声;扮相俏丽,风姿绰约,赢得观众阵阵热烈的掌声。之后,李志贞又虚心接受陈素真的点拨指导,技艺大进,曾与徐艳琴、马金凤、田岫玲、许树云以及宋桂玲等在和平剧院合作演出,成为一名豫剧祥符调的著名演员。开封解放前后,李志贞曾任省、市人民代表,开封市豫剧二团副团长等职,1963年因食道癌去世,年仅34岁。

和平戏院是一座见证了近现代豫剧发展、繁荣历史的剧院,开封刚解放时,和平剧院人才荟萃,名角云集,著名演员除宋桂玲、李志贞外,还有侯秀真、谢顺玉、王根保、牛保敬、王梨云、刘春虎、谢顺明、王韵生、强庭量、刘尚云、王鸿雁等人。王韵生和强庭量都是在西安的狮吼剧团打下的功底,均可以文武生应工。不久,从狮吼剧团出科的关灵凤来到和平戏院,一炮轰动古城,成为主演,被人称为西京飞到东京的金凤凰。

与和平剧院相距不远的工人戏院,演员阵容更为强大。除被称为“汴京三王”的王秀兰、王敬先、王素君之外,先后还有田岫玲、徐艳琴、张子林、张新田、王金生、黄宝鑫、杨金玉、冯焕卿、陈慧秋、高兴旺等。陈慧秋是祥符调著名的女黑头演员,1931年生于开封,13岁时跟杨金玉学戏,后又拜赵秀英为师。陈慧秋早期工青衣、帅旦,后通过《金盆记》中的“无盐娘娘”的“三变脸”表演,显示了她黑头嗓音的艺术魅力,从此跟刘春虎师傅改工黑头行当。

陈慧秋的表演朴实大方,唱腔浑厚,韵味巧绝,声势夺人,被开封剧坛誉为“金嗓子女黑头”,就连她常演的剧目,也被开封观众编成了顺口溜:“陈慧秋的戏,不用滤,《铡美》、《刀劈》、《金盆记》。”1956年,陈慧秋参加河南省首届戏曲观摩会演,和著名的“黑头”演员李斯忠同获演员一等奖。

3、一身是戏的高兴旺

高兴旺是河南省鄢陵县高庄村人,1917年出生,12岁开始跟班学戏,在漯河、许昌等地流动,后来到开封演出。 到开封后,高兴旺对前辈丑角名家李德魁心生景慕,在长年演出实践中,高兴旺不断借鉴、揣摩、创造,丑角表演艺术日趋提高,渐达出神入化之境,练就了一身绝活。

高兴旺在充分、合情合理表现丑角人物的幽默和诙谐时,注重通过外在的形式去表现严肃的内容。眼神的多种变化、两腮有节奏的抖动,都为他表现人物增添力度。他在代表剧目《推磨》中,饰演的李洪信在生气责打妻子时,胡子能竖立起来,而在逗妹妹开心时,一张面孔却可以是半边哭相半边笑脸。他的高超演技在同行和观众中影响很大,在20世纪40代就已经是名动省垣的祥符调名丑。

1956年,高兴旺参加河南省首届戏曲观摩汇演,获表演一等奖;1959年,高兴旺从开封豫剧团调河南豫剧院一团,担任主要演员。高兴旺的代表剧目有《卷席筒》、《推磨》、《喝面叶》、《刘二楞卖烧饼》等,所演人物虽然出身不同,生活经历各异,性格特点差异很大,但他总能将这些人物演得活灵活现,让人叹服。

高兴旺不但表演好,念白也十分出众,词汇丰富,俏皮话、反话、插科打诨等都显得妙趣横生。高兴旺还具有高超的演唱技巧,不仅流畅自然,高低自如,而且还善于创制新腔,如在《跑汴京》中,他把河南曲子的一些曲调糅进原来的唱腔中,显得更加轻快活泼、风趣幽默。在现代戏《李双双》中,高兴旺的那段“走过一洼又一洼,洼洼地里好庄稼”,就为戏迷广为传唱。

高兴旺的亲传弟子李良魁是开封豫剧团的主要演员,1940年出生在杞县孔庄村,他自幼随父学艺,拜入高兴旺门下后,拓宽了戏路,增强了表现力和艺术感染力,在继承高兴旺表演艺术特点的基础上又有所发展。在《包公误》一剧中,李良魁饰演“犯了错误”的包公,表演适度,层次分明,把犯错的包公形象塑造得惟妙惟肖,让观众感觉到失误后的包公仍不失为他们心中的包青天,被河南电影制片厂拍摄成戏曲影片,在全国观众中广为流传。

高兴旺的另一位弟子孙连久原是平顶山矿务局二矿的一名材料员,很有艺术天分,因喜爱文艺,自学成材,1961年拜高兴旺为师,经过指点,进步一日千里。“文革”期间,孙连久因成功扮演《沙家浜》中的刁德一而在当地群众中很有影响。

孙连久演戏的最大特点是演唱时行腔流畅,高音嘹亮清越,低音平稳自如,行腔归韵讲究,常于平淡之处见功夫。在表演上有夸张强烈的一面,同时又有文雅潇洒的风度,能够塑造出各种不同身份、不同性格、不同行当的人物。1985年,孙连久主演的《七品芝麻官》进京连演36场,以质朴、自然的表演成功地塑造了唐成既幽默诙谐又善良正直的形象,受到北京文艺界专家学者的高度评价,著名戏剧理论家曲六乙评孙连久饰演的唐成说:“唱做俱佳,不论表情、声音、气质都保持了观众心目中这形象创造的连贯性。”后来,功底深厚的孙连久改演小品,2003年,在电视连续剧《荣誉》中扮演“邵厅长”,踏上了影视演员之路。

4、兼容多家的单绍莲和厚积薄发的孙映雪

开封的工人戏院与和平戏院对垒而阵,竞争激烈,演出了一幕幕好戏,形成了两大演出团体。解放后,党和政府开始对戏曲班社进行改造,依托工人戏院成立开封市豫剧一团,依托和平戏院成立了豫剧二团。1970年,两个剧团合并为开封市豫剧团,1989年,又与原开封地区豫剧团合并成新的开封市豫剧团。在数十年演化变革中,开封豫剧界代有才人出,不但“三王一关”的名头叫响中原,而且还涌现出孙映雪、苏芝兰、单绍莲、朱巧云、李良廷、李良魁、李扬等优秀演员。

单绍莲原籍河南睢县,1938年出生,1953年考进睢县豫剧团,次年转入杞县人民剧团做跟班学员,聪颖勤奋,进步神速,因在《穆桂英挂帅》中有出色表现而崭露头角,并于1955年调开封豫剧团。 单绍莲形象清雅,身段飘逸,以青衣、帅旦和花旦应工,美艳动人。单绍莲谦虚好学,博采广纳,在排练《罗焕跪楼》时,曾得到豫西调名家周海水和豫剧“十八兰”之一的罗兰美的传授指教。

单少莲

为了提高演唱水平,单绍莲刻苦学习桑振君的演唱技巧,经过反复揣摩,把桑振君“字乖韵巧”的特点融入自己的唱腔中。她所饰演的姜桂芝,既有老年人的苍劲稳重,又有青年人的风趣乐观,艺术风格鲜明。通过向各路名家的不断学习,单绍莲融各流派的长处于一身,既高亢奔放,清脆刚健,又低沉委婉,俏丽妩媚,多种风格巧妙地统一到祥符调的韵味之中,形成自己鲜明的特色。

除以开封为根据地演出之外,单绍莲曾多次到四川、河北、江苏、安徽、山东、广东、山西等省巡回演出,每到一地都受到欢迎。她主演的《包公误》和《穆杨会》分别拍摄成电影和电视戏曲艺术片,《罗焕跪楼》、《卖苗郎》、《三哭殿》等唱段被中国唱片社灌录为唱片;《焦裕禄》、《打金技》、《山乡风云》等剧目被电台录音,制成专题节目。单绍莲以优秀的表演艺术多次获奖,并曾担任开封地区豫剧团副团长、艺委会主任、开封地区文联副主席,当选为中共河南省党代表,省人大代表,省政协委员。

孙映雪是开封市人,1945年出生,1956年考入开封市戏曲训练班,1958年考入河南省戏曲学校,在名师的指导下受到良好而系统的艺术教育,打下了坚实的基础。1962年,17岁的孙映雪又到天津市戏曲学校进修,拜著名的评剧表演艺术家新凤霞为师,艺术视野不断开阔,表演水平不断提高,在20世纪60年代已经崛起为豫剧的重要演员。

孙映雪厚积薄发,兼收并蓄,通过不断学习,研究,融合,形成了自己的表演风格,演唱熔诸多名家的特点于一炉,气势浩荡,情感深切,音色优美,变化细腻,把传统艺术与其他剧种和不同门类的艺术巧妙结合,一招一式都中规中矩,又绝无滞涩呆板之态,颦笑嗔怒,举手投足都表达出丰富的情感。

孙映雪

“文革”结束后,孙映雪优越的表演才华在古装戏上得以发挥,主演的《三打陶三春》、《花为媒》等剧在观众中产生很大影响。1982年,孙映雪携《梨花归唐》赴京演出,获得巨大成功,著名作家姚雪垠称赞说:“唱腔武打俱佳,堪称豫剧新秀。”戏剧家赵寻也欣然命笔:“一曲樊梨花,赞誉满京华。腊梅映雪开,引来万花发。”

李扬是一名很有才学的女演员,原籍北京,1953年出生,1970年考入开封市豫剧团,到80年代初就已经成为主力演员,曾主演过《李师师》、《涤耻血》、《窦娥冤》、《扬开慧》、《宋文英》、《李双双》等30多个剧目,主工青衣、花旦,兼刀马旦,戏路宽,扮相美,唱腔深得祥符调悠扬婉转的精髓,善于运用多种艺术手段深入细致地刻画人物的内心世界,在省内外的多次比赛中获奖。

李扬十分重视文化水平和艺术修养的提高,自学中文大专毕业,与人合作发表了剧本《活寡》和其他多篇剧评文章,在演员中有“女秀才”之称。1987年,李扬在上海戏剧学院导演系进修一年,回到开封曾尝试用新的理念和表现手法来演绎豫剧艺术,无奈遭遇戏曲低谷,抱负难以舒展,遂赴郑州开创戏曲茶楼,用新的形式来光大豫剧艺术。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