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九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

 lxqyizhong 2023-08-02 发布于江西


一、总体目标


以党的教育方针为指导,紧扣部编版新审定教材,形成先进的课程教学理念,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统领原则,努力体现《道德与法治》课程时代性与综合性,力图发挥《道德与法治》课程功能,遵循青少年学习和发展规律,体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精神。
 
二、教材分析


本册书包含四个单元八课的内容,从“富强与创新”到“民主与法治”,从“文明与家园”再到“和谐与梦想”,每一单元内容都紧扣新时代中国特色理论,倡导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新教材在治国理政、社会发展、人民生活等各个方面给予积极地引导,形式和内容上都有全新的改观。

第一单元主题是“富强与创新”,包含“踏上强国之路”和“创新驱动发展”两课内容。见证改革开放创造的带来的富强文明,仅仅围绕“创新”这一发展理念,论证改革与创新的密切关系,引导学生深刻领会改革开放的重大意义,牢固树立“创新强国”意识,在学习中践行创新理念。本单元为后三个单元起到铺垫的作用,所以在整册教材中举足轻重。教学重点是让学生了解改革与创新的关系以及如何走向共同富裕。教学难点是懂得如何实现创新驱动发展,改变人民生活,实现国家繁荣昌盛。

第二单元主题是“民主与法治”,包含“追求民主价值”与“建设法治中国”两课内容。作为一种政治实践和价值理念,旨在使学生理解人民民主是社会主义的生命。发展人民民主,必须坚持全面依法治国。在教学中,应积极引导学生参与民主生活,为建设法治中国贡献力量。

教学重点是理解追求民主法治对建设法治中国的意义。增强学生的民主意识,增强法治观念。教学难点是如何有效促进学生参与民主生活,凝聚法治共识,描绘法治蓝图,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总目标。

第三单元的主题为“文明与家园”,包含“守望精神家园”与“建设美丽中国”两课内容。务必让学生明白“文明”是社会进步的状态,凝结着民族的价值追求。文明是社会进步和国家发展的目标。教学目标就是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给学生,明白守望精神家园是个人与国家发展的不竭动力,建设美丽中国,是中华儿女的梦想。本单元教学重点是加强学生对责任的认识,延续文化血脉,凝聚价值追求,共筑生命家园。教学难点如何坚持绿色发展道路,关注生态环境,正式发展挑战,为绿色美丽的家园贡献自己的力量。本单元为下一单元的知识提供了理论依据。

第四单元的主题为“和谐与梦想”,包含“中华一家亲”与“中国人、中国梦”两课内容。旨在引导学生认识民族团结的重要性,掌握“民族大家庭”的相关知识,以及我国的民族政策等。同时务必使学生深刻领会“民族复兴”的梦想。本单元重点是引导学生掌握我国民族政策,中国梦的具体内涵。教学难点是如何激发学生们的爱国热情,在见证中国辉煌成就的同时,如何做自信的中国少年,将个人梦想与“中国梦”紧密相连,与时代同进步,与祖国共成长。

三、学情分析


九年级学生的心理、生理处于变化时期,面临中考的人生抉择,学习压力大,其思想波动幅度也较大,对于《道德与法治》的学习缺少一定的心理准备。从学生学习状况来看,学生基础知识参差不齐,学生在个性、学习风格等方面也截然不同。面对新学期学习方式的进一步改革、学习内容的深入,学习任务的加重,加之有些学生学习的自觉性不够,因此,我会努力帮助他们正确自身实际,激发学习兴趣,分析其学习情况,制定切实可行的教学方案。这就需要让他们明白《道德与法治》这门学科不单需要记忆一些基础知识,还需要灵活应用,来解决一些实际案例中存在的问题。由于我对个别的学生不是十分了解,这需要在今后的教学、生活与日常交往中,进一步了解、分析、及时发现,采取行之有效的方法对症下药,以便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与价值观。

四、教学措施


1.首先是备好课,在备课中真正做到备教材、备学生、备教法、备学法。尤其是新教材体现新时代发展理念。我会更新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观念,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方法。课堂教学要面向全体学生,尊重学生平等受教育的权利,坚持因材施教,分类指导努力开发每个学生的特长和潜能,要坚持基础性和科学性原则,准确传授基础知识,切实加强基本技能训练。

2.在形式多样的活动中,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学生主体性的发挥,要在民主、平等的氛围中出现,更要在科学、和谐的教学活动中进行。改变以往传统课堂教学中教师唱主角,学生被动接受、口有理论,而无实践的沉闷现象。将活动在适当的时机引入课堂,这种方法既为学生创设了合作交流的空间,又能够放手让学生发表自己的独立见解。 

3.通过小组协作,激发学生的主体作用。“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也”。新课程要求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合作,在课堂教学中我尽量为学生提供合作研究的机会,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和自主学习的能力。 

4.加强教与学的合作,创设激发兴趣的学习环境。教学应在合作、互助、民主、宽松、开放的课堂氛围中进行,我会倡导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平等对话和协商,以及对经验和学习成果的共享,促进学生合作意识和合作能力的形成。
 
5.加强教与学的合作,创设激发兴趣的学习环境。教学应在合作、互助、民主、宽松、开放的课堂氛围中进行,倡导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平等对话和协商,以及对经验和学习成果的共享,促进学生合作意识和合作能力的形成。

6.丰富学生社会生活的经验,体验真实的情感和生活。学生不断深入地观察和体验真实的社会生活,积极、主动参与社会(学校、社区或当地)的各种活动,在实际生活中发现问题,并综合地运用各种知识去解决问题,提高了对社会的认识能力和参与社会的实践能力。这就使得学生能够合理地应用知识、能力及价值观念去解决社会问题的综合素质。

7.提倡教学手段多样化,积极应用现代教育技术。教学要充分运用黑板、实物等传统教学手段,增强教学的直观性,更要适应现代教育发展需要,根据本地实际情况,积极运用现代化教育技术、网络资源,创造性地开展教学。 

总之,教学实践告诉我们,以学生为主体是新课标下《道德与法治》课教学的基本出发点,是进行素质教育,提高教学质量的必要条件。课堂教学发挥学生的主体性,是教学改革的必然趋势。只有充分调动“教”与“学”两方面的积极性,并着力构建学生的主体地位,才能真正把课堂还给学生,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