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东江纵队整编为两广纵队

 lixj1028 2023-08-02 发布于新疆

《张云逸传》

整理东江纵队

东江纵队整编为两广纵队

1946年7月5日,东江纵队2583人在司令员曾生的率领下,乘坐美军585号、589号、1026号3艘登陆舰,从广东大鹏湾到达山东解放区的烟台港。这支部队是根据中共代表廖承志与国民党代表皮中阐上校和美国代表柯埃上校,于4月2日达成的关于广东东江问题的协议而北撤的。7月9日,张云逸与陈毅、饶漱石、黎玉、舒同致电祝贺。

为了把这支坚持华南八年抗战的部队整理好,使之在解放战争中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张云逸、黎玉于9月5日致电中央军委:“前电请示东江纵队来临沂休整是否同意,请即复。”在得到中央军委的批准后,张云逸等通知东江纵队由烟台南下临沂,并要曾生提前来华东局汇报情况。

不久,曾生来到华东局。这时,曾的心情是复杂的。华南抗日游击队北撤部队虽然是以东江纵队名义北撤的,并以东江纵队为主,但里面还有珠江纵队的部分部队和韩江纵队、广东人民抗日解放军、广东南路人民抗日解放军的部分干部。

其中,曾生、王作尧和杨康华分别是东江纵队的司令员、副司令员兼参谋长和政治部主任,林锵云和谢斌分别是珠江纵队的司令员和副司令员,罗范群、谢立全和刘田夫分别是广东人民抗日解放军的政治委员、副司令员兼参谋长和政治部主任。由于抗战时期各部队分散在广东各地独立进行游击战争,多年来形成的地域或山头观念一时难以消除。使曾生感到棘手。因此.他准备在向华东局汇报情况时,建议北撤部队不再保留东江纵队的名义,把部队交华东局处置,他本人或进华东党校学习.或由组织另行分配工作。

曾生到达临沂后,张云逸找他谈话。据曾生回忆:

九月九日,我到达华东局驻地(临沂县东高都),新四军副军长兼山东军区到司令员云逸同志亲切接见了我。我向他报告部队北撤的情况后,谈了上述的想法。张副军长当即指出我的想法不对头。他传达了党中央和华东局的意图,指出东江纵队的名义还要保留,部队不但不能分散,而且经过学习提高后还要组织新的战斗部队,在华东战场锻练提高,在战斗中成长壮大。将来打回华南去,解放两广、解放全中国。张剐军长一席话。给我指明了方向,也给北撤部队指明了方向。

在与曾生谈话的基础上,张云逸、黎玉于9月10日主持召开华东局会议。参加会议的有华东局委员郭子化,宜传部部长彭康,城工部部长杨一辰、副部长王尧山,调查研究室主任魏文伯,直属机关党务工作委员会书记张文韬,保卫委员会副主任胡立教,大众日报社社长匡亚明等。会议贯彻中共中央确定的“保存华南骨干,提高干部质量”的方针,在专门听取了曾生关于北撤部队情况的汇报后,决定了整理东江纵队的五点意见:(1)东江纵队名义保留;(2)战斗部队编为东江纵队教导团,仍由东江纵队司政机关统率;(3)地方干部、技术人员分别送党校及侦听、卫生、通讯学校学习;(4)军队干部编成一个队在华东军政大学学习;(5)东江纵队教导团统归华东军政大学指挥教育。

为迎接东江纵队到达临沂,9月30日新四军兼山东军区政治部主办的《军政报》专门出版了《欢迎东江纵队特刊》,并发表了张云逸《欢迎东江纵队》的文章。

文章首先指出。东江纵队“不惜背井离乡,远涉重洋,由万里迢迢的广东,来到了山东解放区”,是“为了坚持党的和平方针,忍让为国”。随后,文章热情讴歌了东江纵队的抗日业绩,并特别指出,“当日寇发动太平洋战争时,我东江纵队积极配合盟国作战,曾牵制了敌人四个师团的兵力,并营救出大批盟军航空人员,国民党要人,华侨巨子与文化名流,提高了我党我军在国际上的信誉。”

文章号召全体指战员要学习东江纵队“为了革命,抛弃了一切,离别了自己的爷娘与可爱的故乡”之“忠贞为党为人民的精神”、“艰苦奋斗的精神”以及“八年来在孤悬敌后的环境中,建立民主根据地,与敌伪顽斗争的丰富经验”,“打破自己的家乡观念”,“干脆彻底的粉碎反动派进攻,保卫山东解放区”,并希望东江纵队全体同志利用这个北撤的机会,认真总结经验,“把自己更提高一步”,“为革命事业,奋斗到底,以符华南与全国人民的热望”。

10月1日,东江纵队到达临沂以北附近地区。张云逸等一面组织华东局和山东省政府派人到东江纵队作报告,一面与罗范群、杨康华等人谈话。在与各部队领导人充分谈话的基础上,19日张云逸、黎玉和舒同将华东局关于整理东江纵队的五点意见上报中共中央。

中共中央批准同意华东局的五点意见后,10月下旬由曾生、王作尧、谢立全、谢斌等率军政干部、妇女干部和勤务人员1100余人及编入教导团的指战员约1000人,开到华东军政大学的所在地营县大店地区编队人学。林锵云、罗范群、刘田夫率地方干部170余人到华东党校学习。此外,还有200余专业技术干部,分别进入各种专业技术学校和训练班学习。

张云逸对人华东军政大学学习的东江纵队的干部和战士非常关心。当时,他兼任华东军政大学校长。为了便于领导,在他的建议下,曾生被华东局任命为华东军政大学副校长,负责掌管北撤部队所在的第四、第五大队和教导团的学习和训练。据曾生回忆:

张云逸非常关心北撤干部和战士的学习,他分别接见了第四大队(团营干部队)的负责人王作尧、谢立全同志;第五大队(连排干部队)的负责人谢斌、杨康华同志;教导团的负责人部强、陈达明同志。他接见时指出:干部学习首先要搞好整风,端正思想,然后学习毛泽东主席的军事思想。团营干部着重学好战斗指挥和司令部工作;连排干部着重学好连排战术和五大军事技术。教导团的战士,将来是扩建部队的基层骨干,要在搞好思想教育的基抽上,重点摘好军事训练,着重五大军事技术的训练。

此后,东江纵队北撤人员在华东军政大学等地一边学习,一边工作。1947年3月初,张云逸在沂水县坡庄找到曾生,向他交代任务并研究工作部署。张指出:“当前要做好两件事,一是部署从山东到广西的交通线;二是派干部去南麻接收在莱芜战役中解放的国民党军第四十六军的广西籍战士二千人,准备组建两广纵队”。不久,曾生派去的干部即接收到广西籍国民党军俘虏近千人,组建两广纵队的工作也由此开始。

4月,华东军政大学转移到渤海军区的阳信县,东江纵队在乐陵县完整地接收了一个一千余人的新兵补训团。在中共中央的关怀和张云逸等人的大力帮助下,两广纵队于1947年8月1日宜告成立,由曾生任司令员,雷经天任政治委员,林锵云任副政治委员,姜茂生任参谋长,杨康华任政治部主任,下辖三个团。此后,两广纵队转战华东战场,参加了著名的豫东战役、济南战役和淮海战役,1949年3月转隶第四野战军,以后又参加了广东战役。

把东江纵队北撤部队整编并扩建成两广纵队。使之能够在华东和中原战场及建战功,在解放广东的作战中成为一支生力军,这是张云逸等对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的又一贡献。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