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悲伤是哀悼时的正当反应

 神棍糊的小海滩 2023-08-03 发布于加拿大
昨天看到曾奇峰公众号上的这篇文章(《人格的成长,与哀悼能力密不可分》)觉得很有感触。想到我们很多人既没有分清悲伤和抑郁,也没有意识到失去到底对自己意味着什么。更可悲的是我们还很喜欢排斥所谓负面情绪,把这些都归纳于负能量当中,不知道排斥是会带来反噬的。
我越想成为一个什么人就越成为不了一个什么人,越不想成为谁越会成为谁,这是人类潜意识的力量。就像我相信没有睡眠很好的人是特别关注自己睡眠并且还要在睡前反复默念逼着自己睡着的。如果不去面对失去时的身体反应,无法释放的悲伤就会被扭曲成缠绕住自己的抑郁。心魔都是自己编织出来的。
亲人离世也好爱人离去也好,带来的痛苦都是因为自己必须有一部分也要跟着去。我们舍不得那部分,不想要那种痛,以为不放手就一直都在,没有进行哀悼,结果带来了更大的痛。只要你付出了感情,只要你与他人形成了真正的链接,你就有一部分与他人缠绕在一起了。当你失去这个人的时候,这部分的你也要一起被埋葬。我们要做的是静静埋葬这部分的自己,哀悼这个失去,允许自己的悲伤肆意流淌,这是人生必经的道路。我们不可能像没受过伤一样继续去爱去体验,每一次的失去都给我们打上了烙印,千疮百孔的心就是经历给我们的纹身,为什么要去抵抗呢?我们只能说希望带着大大小小的破损和补丁的自己仍然有勇气去敞开心扉感受这个世界,但这并不等于我还是当初那个什么都没经历过的自己。强行让自己的每个部分都好好活着只会让自己和过去纠缠的更深。
我在婆婆离开时没有很好的埋葬那个为她而活的自己,也没有哀悼这个小小人,我只感到了撕心裂肺的疼痛,并且想排斥这种疼痛。我以为自己死了就完蛋了,不知道我原来生命力很顽强,每个凋谢的生命里都会有新的生命诞生。新长出来的东西未必能把我和从前缝补的一模一样,但生命美好也就美好在这里呀。你不知道自己会重新生长成什么样,你不知道那个补丁是更大还是更小,不知道它是怎样的奇形怪状,是更鲜艳还是更冷峻。你不知道一朵花凋谢的地方是不是会长出草,你也不知道一片干涸的湖泊里会不会涌入更汹涌的海浪。你只能放手让那个自己跟着这段失去而死亡,去坦然接受生命给你的一切馈赠,好奇的看着这段死亡会迎来怎样的新生,让这段美好的记忆永远的活在那个新生过后的自己心里。
弑父弑母也是一样。那个紧紧和父母缠在一起的自己死了,是需要自己去哀悼的。从前那个委屈的没有得到过自己想要的爱的小孩永远停留在了过去,我们不能带着这个小孩到我们的未来,我们要把父母的痛苦还给他们自己,但可以给自己时间去哀悼这个小孩的逝去。这是成长的阵痛,哪怕它来的晚了些。父母把孩子推远也是一样。忍痛割掉自己和孩子的旧日链接,让孩子拥有自己的人生,越飞越远,这个过程也是需要哀悼的。我们不需要逼着自己不歇气的往前跑,想停下来的时候就停下来深呼吸,向内看,去拥抱那个还念念不舍不想放手的自己。哪怕是被ta拉入深渊一起哭泣,等ta哭够了你才能将ta渐渐埋葬。
爱情同样如此。我从前是很排斥在爱情里的悲伤的,我喜欢逞强。我理智上明白爱上一个人就是递给ta一把通向自己最脆弱的地方一把刀,我明白爱会诞生很多新生的血管枝芽,那都是和自己血肉相连的。但内心深处我并没有坦然接受自己有一部分因为爱了就始终跟着对方走了,如果失去对方那这部分的自己就会跟着一起死掉。我不但没有接受,我还很害怕,害怕自己会从此失去生命力。但人世间的东西本来就都是起起伏伏,哪来什么保证。说的不好听一点,谁能陪谁一辈子呢?我们都不知道能活到哪一天。悲伤是绵延不绝的,就像快乐一样。我没有去认真体验这种悲伤,我把它推开了,反而让我经常有种无所适从的隔靴搔痒。有时候感觉很疲倦,有时候感觉很烦躁,有时候感觉很愤怒,有时候感觉很空虚,但其实它们本身只是悲伤被我推开后的扭曲表现而已。只要有爱就会有快乐,只要有快乐就会有悲伤。与其去筛选自己要哪种情绪,不如先把自己打开拥抱所有的情绪,放弃掌控感才能真正对自己的人生有所掌控。如果你离开我,那个和你缠在一起的我肯定会跟着你一起被埋葬,但那些新生的血管枝芽早就已经渗透到骨髓里。我被爱重塑了,爱就永远都在
每当我看到人们把心理学当纯工具来辨别他人是人是鬼判断关系是否有毒就会觉得有点惋惜。我相信每个人内心深处都知道自己是谁,自己需要什么,眼前的人是不是自己真爱。任何一段关系都是至少两个人形成的,所以我压根就不认同恋爱关系里的“受害者”三个字。我看有人把投射性认同形容的很可怕,好像是什么恶魔的心理招数,但其实这东西在生活里处处可见。我们只需要把握好自己的界限,推开他人的投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没那么深不可测。也有很多人拿条条框框去对应自己的关系,对号入座了几点自己的关系就是有毒关系了,自己就是自恋关系的受害者了,自己就被操控了,我只能说你相信这套理论的话看什么都有毒。理论都是为实践服务的,它不是凭空存在的唯一真理。只要是链接它就会带来痛苦,因为它随时都会有断的可能。不管是共生依赖这种畸形一些的关系,还是彼此独立的健康一些的关系。不是因为自己痛苦了这个关系就有毒,别人离开自己就是别人虐待自己。爱是给人插上翅膀的,是给人生命力的,但这个生命力的给予者也会深深陷入你的生命,ta摔落了你也会跟着一起摔落。摔落了就坐在地上修复自己的伤痛,去静静哀悼那个死去的自己,不需要一直在天空翱翔。
我还是那句话,体验和情绪一样没有好坏,对抗只会带来消耗。之前看过一个视频我觉得很有意思,讲男性对比女性总体来说在感情里的复原能力会低很多。原因就是女性更倾向于在感情结束时允许自己沉浸在悲伤里,而男性会拼命逃避自己的情绪反应,在工作中运动中转移注意力。转移注意力只在短期内有好处,而且还同时带来了很多坏处,它会让你麻痹自己,以为自己好了,但该来的还是会来。那个你从未哀悼过的被埋葬的自己会以各种各样的形式更深更远地影响着你,让你和过去的自己纠缠。沉浸悲伤的人才会触底反弹,逃避悲伤的人会更容易形成心魔。而且悲伤本身也具有很强大的治愈能量,它本身就是人的一种正当反应。就像你不小心用针扎到了自己,感觉很痛,这不是自然的自我保护吗?我们不承认这种痛的正当性,还告诉自己要坚强,要强颜欢笑,除了伤害了自己什么作用也没起到。
传递快乐的同时可不可以也传递悲伤呢?悲伤的人是不会被另一个人的快乐所感染的,人都需要共情,需要知道自己不是一个人。我们总是说要传递笑容,可不可以也传递哭泣?我感觉悲伤以及所有负面的东西都没有一个足够的传播途径,除了各种艺术作品。说到这里我想说音乐的治愈力量,我在哀悼的时候会听菊次郎的夏天里的那首《the rain》,让自己的眼泪安静流淌,能流多久流多久。我会在音乐里想起婆婆抱着那个梳着羊角辫捧着油菜花的我,我们的过往就如电影的一幕幕在眼前掠过。就好像我的心中有一块墓地埋葬着她们,我去到墓地上看望,告诉她们我的近况,和她们讲我的委屈和无助。经常哭着哭着就笑了,好像一瞬间回到了童年,又被爱深深包裹了一回,心中的恐惧也逐渐消失了。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