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从镇海楼到纪念堂

 攒破烂儿的 2023-08-03 发布于浙江

  历经六百多年沧桑,镇海楼堪当广州城标。

      广州有一句老话“未登五层楼,不算到广州”,这句话与“不到长城非好汉”有着异曲同工之妙。


  在镇海楼的右侧,陈列有十二门古炮,还有历代碑刻的碑廊。




  镇海楼,又名望海楼、五层楼,位于广东省广州市越秀区越秀山(越秀公园)小蟠龙冈上,始建于明朝洪武十三年(1380年),历史上曾五毁五建;2020年,广州博物馆迁入镇海楼内。


  镇海楼整体高28米,为歇山顶,复檐五层;首层面宽31米、深16米;东西两面山墙和后墙第一、二层用红砂岩条石砌筑,三层以上为砖墙,底层石墙厚3.6米,以上逐层递减。《镇海楼记》和《重修镇海楼记》碑刻分别在五层楼前东西两侧;镇海楼被誉为“岭南第一胜概”,先后以“镇海层楼”和“越秀层楼”列为清代和现代的羊城八景之一。



  1989年6月,镇海楼被广东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13年,镇海楼作为“镇海楼与广州明城墙”的组成部分被国务院确定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站着镇海楼前,可以近距离看到中山纪念碑。



  镇海楼楼高28米,呈长方形,宽31米、深16米,下两层围墙用红石砌筑,以上为青砖墙;底层墙厚3.86米,以上逐层递减;有复檐5层,绿琉璃瓦盖,饰有石湾鳌鱼花脊;建筑逐步向上收减宽度和深度,令到镇海楼形似塔又似楼;楼顶正面悬挂“镇海楼”横匾,两旁悬挂一副对联:“千万劫,危楼尚存,问谁摘斗摩霄,目空今古;五百年,故侯安在,使我倚栏看剑,泪洒英雄”;楼内常设《广州历史陈列》展览,展示广州五、六千年来的文化、风俗和城市发展等历程;楼前碑廊有历代碑刻,右侧陈列有12门古炮。





  “五羊雕像”原稿与羊城通上印有五羊图像。



  上到镇海楼的五楼,在走廊外可以观看广州城区,居高临下,一览无遗。







陈毅《登广州镇海楼》

羊城高楼接大荒,五百余载镇海疆。四时花木春烂漫,满腔语调古铿锵。百年海舶带灾祸,历代谪宦富篇章。最是人民革命好,黄花岗连红花岗。

彭玉麟《楹联》

万千劫危楼尚存,问谁摘斗摩霄,目空今古;五百年故侯安在,使我倚栏看剑,泪洒英雄。

陈恭尹《镇海楼》

清尊须醉曲栏前,飞阁临秋一浩然。五岭北来峰在地,九州南尽水浮天。将开菊蕊黄如酒,欲倒松风响似泉。白首重阳惟有笑,未堪怀古问山川。

丘福灿《镇海楼》

白云飘素山诗意,越秀繁世仙气灵。红砖片瓦青尤在,铁炮烟火魂未销。

李调元《登镇海楼》

直上天南海上楼,海天一色望天收。 不知沧海连天阔,只觉青山与海浮。 蜃吐黄云三岛外,鸡鸣红日五更头。 昔年曾记登黄鹤,冠绝平生此两游。

陈恭尹《九日登镇海楼》

清樽须醉曲栏前,高阁临秋一浩然。 五岭北来峰在地,九州南尽水浮天。 将开菊蕊黄如酒,欲到松风响似泉。 白首重阳惟有笑,未堪怀古问山川。




  从镇海楼出来,下山途中经过伍庭芳墓

      伍廷芳墓位于越秀山孙中山纪念碑的东面。伍庭芳是我国近代外交官,先后任司法总长、外交部长、代国务总理等职。

      伍朝枢是伍庭芳之子,先后任外交部长、广东省政府主席等职。两墓之间前面建一碑亭,亭内立孙中山撰伍庭芳墓表碑。墓东北面塑有伍庭芳铜像。

     两墓原在先烈中路黄花岗七十二烈士墓对面,因建设需要,1988年迁至现址。2008年, 伍廷芳、伍朝枢墓被广州市政府公布为广州市文物保护单位。


  伍廷芳(1842-1922),本名叙,字文爵,又名伍才,号秩庸,后改名廷芳。广东广州府新会县(今广东省江门市新会区)西墩人,清末民初杰出的政治家、外交家、法学家。

     伍廷芳生于新加坡,三岁随父回广州芳村定居。早年入香港圣保罗书院,后自费留学英国,入伦敦大学学院攻读法学,获博士学位。后回香港任律师,成为香港立法局第一位华人议员。光绪八年(1882)进入北洋大臣李鸿章幕府,出任法律顾问,参与筑铁路、办交涉,改法制、争国权及中法谈判、马关谈判等一系列事件。光绪二十二年(1896)至宣统元年(1909)间两度任出使美国、西班牙、秘鲁和古巴四国大臣,曾主持签订近代中国第一个平等条约《中墨通商条约》。期间回国,任修订法律大臣、会办商务大臣、外务部右侍郎、刑部右侍郎等职。辛亥革命南北议和时(1911),任中华民国军政府外交总长,代表革命军与清廷谈判。南京临时政府成立后,出任司法总长。民国六年(1917)赴广州参加护法运动,任护法军政府外交总长、财政总长兼广东省长。民国十一年(1922),陈炯明叛变,伍廷芳惊愤成疾,于6月23日在广州病逝。孙中山下令为其举行国葬。

      伍廷芳是中国近代第一个法学博士,在清末与沈家本一同进行清末修律活动,力主废除各项酷刑,主持起草各项新法。任南京临时政府司法总长时,主持制订律令,对民国律师制度的建立和宣传也起了重要的作用。


  伍廷芳像基座上刻有《伍博士铜像誌》,誌文为:

      博士讳廷芳,号秩庸,氏伍,广东新会产。留学英国法学博士,官至国务总理。生于民国纪元前七十年,卒于民国十一年六月廿三日,春秋八十有一。生平勋业道行彪炳中外。民国廿年,国民政府发帑为之范像。像成,以今年十月十日开幕,千秋万世视此像也。

中华民国廿三年十月

伍公纪念会同人立石

伍大光撰文

谭泽闿敬书


  越秀山伍廷芳博士座像,于1931年由雕塑大师李金发创作,1934年10月10日在越秀山原三圣祠,振武楼故址落成。

     解放后铜像被拆除,置放在广东省博物馆。1950年代末期大跃进大炼钢时期座像被拿去炼钢。1985年政府重竖水泥坐像,其造型与当年李金发版基本一致但要略小一点。

      伍廷芳伍朝枢父子墓原来在东沙马路一望岗(今先烈中路翰林阁位置),1988年迁到越秀山伍博士像旁。

      伍廷芳座像从落成开始,除了50年代至80年代间大约30年外,一直都在越秀山上。




  墓亭后部立墓碑,墓碑上刻“显考 讳廷芳 号秩庸 伍公墓”,上款“中华民国十三年岁次甲子仲冬榖旦”,下款“男 朝枢 孙 庆培 兢仁 继先 恭立”。


  伍朝枢墓亭整体为西式风格,花岗岩砌筑,建在平面呈圆形的底座上。墓亭分内外两层,外层由四根科林斯式柱支撑,柱上为四面开有拱券的无顶装饰。内层由八根多立克式柱承托穹窿形圆顶,顶部四面有山花。墓亭每面均完全一致,造型对称,庄严肃穆。


  墓亭内立方尖式墓碑。墓碑上刻“显考 讳朝枢 号梯云 伍公墓”,上款“中华民国二十三年岁次甲戌孟春榖旦”,下款“男 庆培 兢仁 继先 恭立”、“茶陵谭泽闿书”。

     伍朝枢(1887-1934),字梯云,伍廷芳之子。清光绪二十四年(1898),赴美欧留学。民国元年(1912)返国后历任任湖北都督府外交司司长、外交部条约委员会会长、第一届国会众议院议员、大元帅府外交部部长、国民党中央党部商民部部长,广州国民政府委员兼广州市政委员长、驻美公使、广东省政府主席、琼崖特区长官等职,是民国重要的政治家、法律专家。民国二十三年(1934)病逝于香港。


  两墓前立有孙中山先生于民国十四年(1925)撰写的墓表碑,名为《伍秩庸博士墓表》,墓表上建有西式碑亭,原碑已毁,现为1988年重刻。







  沿着百步梯,下了越秀山。

      来到了中山纪念堂,虽然进行外部的维修,经过扫码预约,可以到里面参观。

      为保障文物建筑安全,7月10日,中山纪念堂将启动25年来最大规模的修缮工作。工期预计持续200天左右,力争在2024年春节前竣工。施工期间,中山纪念堂正常开放。中山纪念堂自1931年建成以来,一直是人民纪念孙中山先生、缅怀历史的重要场所。此外,因其独特的建筑风格,中山纪念堂入选首批“中国20世纪建筑遗产”,是广州市的标志性建筑之一。

  拍摄的视频



  广州 中山纪念堂

     位于广州近代中轴线上,吕彦直先生设计,1931年建成的全国最大的孙中山纪念堂。正门为三开门歇山式屋顶。后面有草坪广场,广场两侧有云鹤华表。草坪北面是中山先生立像。然后是主体建筑中山纪念堂。纪念堂高48米,为中式八角攒尖顶。四面有抱厦,利用钢筋混凝土技术建成。纪念堂宏伟壮丽,目前为纪念、旅游、会议和演出使用。












  中山纪念堂广州人民和海外华侨为纪念孙中山先生集资兴建的。中山纪念堂选用了孙中山先生生前最喜爱的宝蓝色琉璃瓦作为主色调。

     广州中山纪念堂是一座八角形建筑,外形庄严宏伟,具有浓厚的民族特色。前檐下横匾高悬孙中山手“天下为公”4个大字,雄浑有力。蕴意深刻:国家为人民所共有,政府为人民所共管,国家利益为人民所共享。




  在中山纪念堂两侧,有两棵粗大的白兰花树,现在正是白兰花盛开的季节,在树下乘凉,闻到阵阵白兰花白兰花的清香,不时还飘撒落花瓣。




  当天的蓝天白云很美,中山先生看到中国今天的发展,会无比欣慰,但愿早日实现祖国的统一,实现中山先生的遗愿。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