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赏析 ![]() 看久了会写诗的 ![]() 三伏过半,我们已读了不少纳凉诗词,如秦观的“月明船笛参差起,风定池莲自在香”,杨万里的“竹深树密虫鸣处,时有微凉不是风”,苏轼的“冰肌玉骨,自清凉无汗。水殿风来暗香满”,但即便是备受称誉的苏轼杰出之作——《洞仙歌·冰肌玉骨》,也没有得到评家“全篇皆好”的激赏。而叶梦得不甚出名的《卜算子·五月八日夜凤凰亭纳凉》却得到了! 所谓“全篇皆好”,是陕西人民教育出版社副社长陈绪万在《唐宋元小令鉴赏辞典》中对本词的评价。评语原出自宋人胡仔《苕溪渔隐丛话前集》,胡仔认为“词句欲全篇皆好,极为难得,如贺方回'淡黄杨柳带栖鸦’、秦处度'藕叶清香胜花气’二句,写景咏物可谓造微入妙,若其全篇,皆不逮此矣”。也就是说,一首好词,有一两个佳句就足够了,若句句皆好,字字皆佳,实在太难得。陈绪万据此称,可以用“全篇皆好”评价叶梦得的《卜算子》。 一起来看,这首词到底好在哪里。 卜算子·五月八日夜凤凰亭纳凉 新月挂林梢,暗水鸣枯沼。 时见疏星落画檐,几点流萤小。 归意已无多,故作连环绕。 欲寄新声问采菱,水阔烟波渺。 ——[宋] 叶梦得 解析 ![]() 叶梦得晚年隐居在湖州弁山,以“石林居士”自号,以读书吟咏自乐。本词大概作于其间。 五月八日夜,叶梦得去凤凰亭纳凉,挂在林梢的一弯新月最先引起了他的注意。一个晴朗的夏夜,怎少得了月亮?哪怕是不圆满、不甚明亮的上弦月。月亮什么都不用做,它只需无情地悬在中天,漾着清辉,便给人间的多情带来莫大的安慰。因此,在看到新月的那一刻,叶梦得已凉快了许多。体凉,心愈静,耳更聪,他听到了“枯沼”中流淌的暗水声音——“暗水鸣枯沼”。 “暗水”即伏流,看不见的水;“枯沼”,谓即将干涸的池塘。暗水声微,不易觉察,若非在静夜,若非有一颗敏感的心,又何以听到暗水之鸣? 我们往下读,我们会发现,其实还有很多“干扰项”,如“时见疏星落画檐,几点流萤小”。疏星时不时落下屋檐,作者是看到了流星吗?应该不是,那是飞行不定的萤火虫带给他的美丽错觉。流萤虽美,却常与衰败、凄凉、孤寂等词一同出现。古有“腐草为萤”之说,即认为萤火虫是腐烂的草木得暑热之气变化而成,甚至还有人以为,萤火虫是由人死之后的灵魂化所化。总之,诗词里的萤火虫,多少都会带有悲凉、冷清、孤独的味道。因此,当叶梦得看到流萤的时候,心里必然不欢喜。 ![]() “归意已无多,故作连环绕”,这二句就是一个印证:他正心事重重。归意,即归心,回家的念头。据《湖州府志》记载“叶元辅居乌程,至梦得已四世”,也就是说从叶梦得曾祖父起,叶家就定居在了“乌程”(湖州),对故乡苏州已没了很深的感情,归意自然无多。可即便如此,他还是忍不住想念故土,“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何况是人呢?且“叶落归根,人老还乡”是再正常不过的现象,他又怎会例外? 词人想家的时候,一定会填首新词,可新词既成却无人歌之,他的心事依旧无处诉说。“欲寄新声问采菱,水阔烟波渺”,“新声”谓新作的乐曲,这里指新词;“采菱”,采菱人,喻歌女;“水阔烟波渺”则表示无采菱之人,喻乡思不可达。末二句以景结情,写尽怅然、无奈。 全词简淡意真,令人耳目清旷。但若称“全篇皆好”,似乎还差些火候,诗友们觉得呢?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