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小四五汤在下肢骨折治疗中的应用

 循天园 2023-08-03 发布于广西

小四五汤是小柴胡汤、四物汤、五苓散的合方,取各方名首字而得名。此方适应证很广,适用于气郁水停、痰湿瘀血所致多种疾病,笔者用于下肢骨折导致的以上证候,疗效良好。

方证分析

下肢骨折患者因骨折局部出血,加之手术继发性出血,导致“血弱气尽,腠理开,邪气因入”,邪正相搏,互有进退,出现小柴胡汤证的一系列症状。气血运行不畅,导致局部或全身瘀血互阻,可用养血活血之四物汤治疗。患者因局部血肿压迫周围组织,导致气血运行不畅、津液循行受阻,出现局部组织肿胀、张力性水泡等,甚至引起四肢末梢循环障碍等并发症。用五苓散以温阳化气、利湿行水,从而达到利水消肿的效果。

上述3首方剂所治疗的病证,均与下肢骨折患者“外有余邪、瘀血互阻、毒邪蕴滞”的病机相吻合。尤其在骨折早期肿胀疼痛加剧时,及时使用本方治疗,可明显缩短肢体肿胀时间,可早日安排手术治疗,从而缩短患者住院时间;在手术治疗后,由于患者肢体肿胀明显,及时使用本方治疗,可明显减轻肢体肿胀,从而避免手术切口边缘皮肤及组织因张力过大导致坏死;对于手法复位外固定的患者,及时使用本方治疗,可减少早期及晚期并发症。

验案举例

张某,女,38岁,2022年10月初诊。患者因“车祸伤致右小腿下段剧烈疼痛活动受限2小时”入院,诊断为右胫腓骨下段骨折,入院后立即给予手法复位,持续右下肢跟骨牵引固定,拟待肿胀基本消退后择期手术治疗。第2天患者出现右小腿青紫肿胀加剧,局部出现张力性水泡,患肢趾端血运、感觉、反射均正常,出现胸胁苦满、不思饮食、往来寒热、小便频数且短涩疼痛等症状,尿常规检查未见异常。经服用非甾体类镇痛药物、活血止痛胶囊,以及接受膀胱灌洗等诸多治疗措施后,效果均不明显。舌苔淡白稍腻,舌边尖红,脉弦涩。笔者四诊合参,认为患者系骨折后气血虚弱,瘀血内停,气血津液循行受阻,加之精神刺激,导致邪气易侵,水液代谢失常,气血运行不畅,符合小四五汤辨证要点。治疗当解表退热、调气行水、益气养血、活血祛瘀,给予小四五汤随证加减:

柴胡15g,黄芩10g,党参15g,法半夏12g,炙甘草5g,生姜5g,大枣4枚,猪苓5g,泽泻10g,白术30g,茯苓20g,桂枝9g,当归12g,熟地15g,川芎10g,桔梗4g,连翘20g。

服用5剂后,患者自觉各种不适症状明显改善,右下肢肿胀明显消退,择期在腰麻下施行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术后使用抗生素24小时预防切口感染。上方去连翘,继续服用14剂后,切口愈合良好,肢体肿胀消退,局部皮下瘀血消退,收效满意。(杜志春  甘肃省平凉市泾川县中医医院)

(注:文中所载药方和治疗方法请在医师指导下使用。)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