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苏东坡的读书与写作观

 细雨青衫 2023-08-03 发布于四川

作为中国历史上一代文豪,苏东坡关于读书与写作的观点,对我们很有借鉴价值。

关于读书,苏东坡主张“博观而约取”。

博观:即博览群书,特别是在青少年时期一定要多读书。苏东坡少年时就聪明好学,广泛阅读,曾写了一副对联贴于门上:“识遍天下字,读尽人间书。”正是博览群书,为苏东坡的文学艺术大厦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约取:即在博览群书的基础上选取某一个方面深入研读。古今中外,文章典籍浩如烟海,必须有所取舍。苏东坡在给友人信中说:

人读书就像跳进了大海一样,里面什么东西都有,而人的精力是有限的,不可能兼收尽取,只能取自己想要的。

即便是一本书,其内容也相当丰富,我们往往不能一次全部掌握它,可以分几遍阅读,每一遍只从一个方面或者一个角度去认识分析。例如,读古今兴亡治乱的书,可先从人物的历史作用去看,别的一概不管。再读一遍,可着眼于历史事实、典章文物之类的东西,其他内容可视而不见。就这样,每读一遍关注一个方面。这个办法虽然有点笨,但往往能有很大收获。(《又答王庠书》)

苏东坡这种读书方法,有点像兵家的“集中优势兵力各个击破”的战法,是做学问的一种有效方法。

关于读书与写作的关系,苏东坡的观点是“厚积而薄发”。

厚积:知识的积累要厚,包括书本知识、人生的阅历、经验智慧的积累。

薄发:写文章搞创作,只有先厚积,而后薄发,才能写出有份量的作品。如果没读几本书,就急功近利地写书,自然是欲速则不达。薄发的另一层含义是,不以数量论英雄,宁可写得少,也要写得好。要写有价值、有新意的文章。当然,如果有实力,能厚积厚发更好,苏东坡本身就是一例,他的诗词文章既多又好。

关于写作方法,苏东坡推崇的是:

一、行文自然

苏东坡说:什么样的文章算好呢?自然的文章就是好,有感而发,言出于心,自然而然,这样就是好的文章。

苏东坡在《自评文》中说自己的写作经验:

吾为文,如万斛泉涌,不择地皆可出,在平地上滔滔汩汩,虽一日千里无难;乃其与山石曲折,随物赋形而不可知也。所可知者,常行于当所行,常止于不可不止,如是而已矣。其它虽吾亦不能知也。

文章是思想感情的体现,只有内心的思想感情丰富,文思才能“如万斛泉涌”(万斛:极言容量之多。古代以十斗为一斛, 南宋末年改为五斗。)而不是像挤牙膏那样硬挤。硬挤出的文章必然是无病呻吟,矫揉造作,读之如嚼蜡。

二、无法之法

天下万事,都有一定之法,写作也不例外,如文章的结构、章法、句法等都有讲究。

但是,如果拘泥于条条框框,不敢越雷池半步,肯定写不出好文章。写文章既要有规矩又要跳出规矩,要守法又不拘泥于法。不刻意追求表面的法和规矩。把章法和规矩内化到文章之中,不外露,看上去自然而然。苏东坡说,写作“大略如行云流水,初无定质,常行于所当行,常止于不可不止,文理自然,姿态横生。”

三、于平淡中见绚烂

好的艺术作品应该是:自然而然,天生而就,如清水出芙蓉。

苏东坡谈到文章的平淡与绚烂关系时说:

凡文字,少小时须令气象峥嵘,彩色绚烂,渐老渐熟,乃造平淡。其实不是平淡,绚烂之极也。

对苏东坡的这一论述,我深以为然:年轻时写文章,喜欢情节离奇、语言华丽、感情外露、风格浓艳。随着年龄增长,阅历渐丰,逐渐抛弃表面热闹,喜欢追求返璞归真、平实淡雅的境界。

我们也应看到,写文章并不是单纯的文字表达问题,与作者当时的处境、心境和精神境界有直接关系。苏东坡年少时,文章气势高扬,绚丽多彩,这与他当时的处境和心境相符;晚年的东坡,历尽沧桑,彻悟人生,文章也由绚烂归于平淡。

文如其人,言为心声。写作的过程也是历练心性,修养心境的过程。要想有文章的高境界,先得有人生的高境界。

阅读也是这样。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