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金霞:我的“永久”

 乡情记 2023-08-03 发布于湖南

       “今天走河堤去大闸,去不去?!”
       “去!去去去!”
       “我也去!”
       “我也要去!”
       ……


        耳边响着风声,书包啪嗒啪嗒急剧地拍打着屁股,呼呼地冲回家,扔下书包,推出高大的自行车,哗啦啦地聚在约定的地方。满腔的激动豪迈和亢奋。
       “谁还没来?!”
       “是金枝!她娘正嚼(骂)她哩,让她去放羊。”
       “中了,不管她了,走!”
       于是,男男女女,大大小小,七八个孩子组成一队骑行军,浩浩荡荡,离离拉拉地向娄堤大闸进发了。
       其实,哪能算骑?大多数孩子不过八九岁,个子还没车子高,双手抓紧车把,身子就半挂在车把上了。稍稍在行的,会掏腿。就是右脚蹬地,左脚踩着脚蹬不停不停地蹬,约摸着车子滑稳了,右脚赶紧抬起——放在右脚蹬上,才只轻轻一点,方向却一扭,车子眼看着要倒了,情急之下,右脚赶紧灵敏地蜷回去。如是再三。一般的,会滑。左脚蹬地,右脚踩着脚蹬,不停不停不停地滑,滑稳了,左脚抬起,与右脚持平,抬头,喘气,享受一小会自在骑行的感觉。余下的,会跑。其实,根本什么都不会,就是推着自行车——跟在后面一路疯跑。
       真正会骑的也不过两三个。说是会骑,也不过是屁股能吊在杠上,双脚勉强能够着脚蹬。然而,他们已然是孩子们眼中的英雄了。伸头,弓背,两半屁股一上一下急速地替换,带动着飞速旋转起来的车轮轻快潇洒地穿行在风里。将其他孩子远远地抛在后面。
       “看不见人了,等等他们吧。”
       “好!”
       两三个人齐刷刷地下车,支好,在路边席地而坐。远远地看着那些撅着屁股、可着劲紧追不舍的人。
       加油快点!快点加油!快点快点!……坐着的可着劲喊,后面的可着劲又推又蹬。
       眼看着要追上了,前面的,爬起来,飞身又上了车。


       河堤上,原来是条开阔平整的柏油马路,夹道种着两排粗壮的大杨树,天长日久,相对的大树枝枝交缠,叶叶互映。风来了,阔大稠密的叶子就哗啦啦地在风里奋力翻飞;雨来了,树顶徐徐飘着烟,树叶啪塔啪塔地敲着鼓。后来,和河堤平行的堤下不远处——新修了一条马路,河堤就渐渐地冷清了。河滩上除了零星几个放羊牧牛钓鱼的,来人并不多。

       是秋天,我们扔下洋车子,在草滩上打滚打架,翻找马泡、香满江、天番茄……去偷玉米烧毛豆烤红薯……偶尔,也会看见一对年轻男女依偎在一起,大点的孩子就放声嘶叫:谈恋爱了!亲嘴了!余下的孩子,见势,岂肯罢休,也扯着脖子齐声大叫,哎,快来看呀,谈恋爱了,亲嘴了,谈恋爱了亲嘴了…………直到年轻男女站起来,渐渐走远了,喊声才觉出无趣,停了。于是,继续上路。
       到了大闸,我们都不敢过桥,生怕走到桥中央,桥忽然就断了,于是靠近桥头远远地坐着,数着来来往往的车辆。运气好,遇到放闸,就可看到一大排白色的巨浪翻滚着呼啸着被沉重地摔打到河面上,旋即被哗哗地推远了。我们都不说话,心里涌动着不可言说的震撼。大闸,是那时候的我们所能见到的最豪华最气派的存在。
       天边的晚霞不再绚烂,我们推起车子,往回赶。来回六七十里的路,却从未觉出累。就如今天,朋友来玩儿,我们一起去爬九峰山。益平向风一样地刮上去,又像箭一般地射下来。

       一到家,他推出他的自行车,跨上,就往外蹬。我们都累瘫了,让他歇会。他说,我才是天下第二,我还不太会骑,我得多练练车技。边说,边骑远了。感觉孩子就如动力永久的马达,无论如何都折腾不出一个累。



       我一直是队伍里最low的那个,推着自行车一路跑去,又一路跑回来的那个。读到三年级,我才会踩着脚蹬滑行,四年级才会掏腿,五年级快结束时,才坐到了车座上。昨天,益平问,妈妈,你几天学会骑车的。我说,好几天。其实,细细算来扎扎实实用了四年。相比于他的一早上,我真的算是大器晚成呀。



      从我记事起,家里就有一辆“永久”牌自行车,而且以永久的精简造型一直一直地存在着。没有铃,没有刹车,没有前瓦(挡泥板),没有后瓦,链条上更是没有防护瓦(罩)。
       到了初中,“永久”自行车完全属于了我,对它,我却失去了往日的热情。稍微小巧漂亮的自行车开始出现,我艳羡着,不敢奢望。“永久”一直一直地陪着我,破财着,却一直一直地不大坏。小坏倒是不断,不是链条松了,就是内胎漏气了。

       “爷,我哩洋车子又漏气了!”一进家门,看见爷爷,我就冲着他抱怨。
       “中,我去修。”
       几乎每个周末,爷爷总会推着我的“永久”,拖着微跛的右腿,蹒跚地走向当街的修车铺。如今回望那背影,总觉得他走得孤独又坚定。

       后来,我高中读寄宿,“永久”就被长久地搁置了。


读到初中,我的车技已经够好,前杠、后座一次性坐三四个孩子绝对没问题。奶奶曾一直想坐着我的“永久”去赶集,我却始终不敢载她。

       近年来,老式的自行车几乎绝迹了,家乡,大街小巷里穿梭的都是各式各样的电动车。奶奶常说,恁爷要是活着,肯定也会买个电动小三轮,他脑袋瓜子活,肯定学得会。他带着我去赶集、去哪个地儿都方便……

 (亲,如果您觉得有共鸣,请帮我们转发朋友圈哦~)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