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前,一次偶然的机遇,我从学校借调到教育局编辑部。当时编辑部办公室在前楼二楼,推开门,只见里面堆满杂志,四张办公桌,两个文件柜,把一间不大的办公室填的满满当当。
编辑部出版一本教育杂志,是月刊;教育简报则根据信息的多少,随机出。赵厚运老师负责编杂志,叶淑灵老师负责编简报和信息上报。
赵老师五十八九岁,头发花白,衣着朴素。赵老师会写诗,字也写得相当漂亮,对新鲜事物不排斥,他竟然能修打印机和电脑!记得刚进编辑部的时候,天一天凉似一天,赵老师就把挂式空调的过滤网摘下来清洗。这件事情我从来没做过,家里有空调,才买了一年,这活还没干过;学校里也有空调,也没见谁清洗过,我不得不佩服赵老师,搬把椅子,爬高上低地把过滤网摘下来。我是不知道过滤网怎么摘得,回到家,我研究了空调说明书,如法炮制,也把家里的空调过滤网清洗了一下。摘过滤网的时候,不知道劲往哪里使,不用紧拿不下来,用劲又怕弄坏了,拿劲了一身汗。
赵老师虽然年近六十,但眼不花,校对杂志一丝不苟。叶老师评价他是任劳任怨、默默无闻地老黄牛。遇到什么问题,我向赵老师请教,他也是知无不言言无不尽,由于当时我还有其他的事情要做,编杂志的事情还没有参与,只是见赵老师如何处理一些事务,半年后我从编辑部调到办公室,又过了一年,赵老师退休,我还没有真正参加杂志的编写,还不知道如何去编,后来试着出了一期,选稿、编排、校对、跑印刷,和文字打交道真不是好活。怪不得赵老师和叶老师常说,谁也不愿意一辈子和文字打交道,说的应该是其中的辛苦吧。
我先是跟叶老师学习写简报、编简报、印简报、送简报,叶老师夸我“年轻人接受的就是快”,殊不知“名师出高徒”,师傅教得好徒弟学的自然快。写简报还好,难的是改信息。一些学校的通讯员不知信息如何写,有的洋洋洒洒几千字,有的干干巴巴几十字,这次给他改了,下次还是“外甥打灯笼——照旧(舅)”。叶老师就说,你大胆地改,你认为该怎么改就怎么改,有时改到最后,几乎相当于自己写了一遍。
叶老师记忆力非常好,说是过目不忘有点夸张,但在找一些资料时,她往往能迅速地找到。
半年后,叶老师到组织人事科任副科长。她乐于助人,对前来办事的人知无不言言无不尽,能跑一趟解决的不会让你来两趟。有次我到她办公室询问一件事情,遇到一个外地的女教师考编到这里,诉说家庭的困难,因孩子小,家里老人也无力照看,想通过人事科和学校协调什么,当那女教师走的时候,这样评价叶老师:“我一看到你就觉着亲……”
现在,原编辑部的三个人,赵老师退了,叶老师到了组织人事科,我回到了学校,编辑部已经物是人非事事休。